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学生专栏 \ (原)学生不是牲畜,怎能“圈养”?

(原)学生不是牲畜,怎能“圈养”?

发布于:2006-12-18 00:04:18 来自:人才招聘/学生专栏 [复制转发]
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直接关系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国家对于安全问题空前重视,于是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圈养现象。就连笔者所处的学校因学生出了安全问题课间实行“圈养”,甚至有些学校规定学生除了上厕所和喝水,学生在课间不允许随意活动,说是为了“安全第一”,害怕学出现安全问题,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就得为此担责任,于是诞生了时下遍部布全国的所谓“圈养”。校方说学校采取“圈养”,主要都是为了保证学生安全,“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很宝贝,小孩子又容易磕磕碰碰,其实有很多时候都是意外,但万一有事家长肯定会责怪学校看护不力,我们也很难做。”(《上海青年报》2006年12月14日)这哪是教育,这完全是不负责任地丧失人格地“圈养”行为!

  为了安全,学校就可以忽略孩子成长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游戏活动?人非牲畜,天生就应该追求自由,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鎖之中”。出于学生安全的需要,就能把学生“圈养”起来?就能抹杀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这种违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做法,实在是因噎废食!确实,孩子调皮捣蛋、爱玩、爱闹,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消除这种影响,我认为完全应该靠科学的管理与说理教育的到位。学校安全管理,必须是建立在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的。作为教育者,我不止一次的听到专家说,下课铃响了,绝不能拖堂,要给学生活动的权利。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听过任何一个教育专家说,课间可以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就把孩子“圈养”起来。“圈养”孩子,只能说明学校管理的无能,说明学校教育的失败。一片沉默,怎是学校?一个合格的学校,就应该成为学生读书的天堂与玩耍的乐园。没有休息,就没有工作,同理,没有休息的学生,又怎能更好的去学习?学校怎能如此残忍的剥夺孩子的休息权与游戏权?

  “圈养”,本来是人类驯化动物的一种手段,把野性十足的动物围进圈子里,投以饲料、净水,让其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经过一代两代甚至数代的圈养,它们身上的原始野性就会褪化得一干二净,变得低眉顺目,成为人类的牲畜、宠物。但是学生不是动物。话又说回来,每一个有点生物学、动物学知识的人都懂得,长在温室的苗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养在动物园里的老虎,是没有森林之王的霸气的。我们“圈养”孩子,他们长大了,会是什么样的人?值得忧虑。对学生程式化的“圈养”已然不只是“课间不许活动”的诡异,我们在强调知识工具理性主张的同时,渐次让最应绚丽缤纷的中国基础教育走上了“归同”的路径选择,“圈养”便是其间之祸。在“圈养”语境里,处处充满了“不许”、“严禁”、“杜绝”,满眼都是“整齐”、“圆满”、“有序”,这与“圈养动物”的本意何其相似呢。遗憾的是,我们一面叹息于“圈养”的动物不仅退化了生存竞争能力、且肉质不美,一面又依然热中于“圈养”孩子:行为上的高度划一;知识层面的一盘棋;价值取向上的高空主义;形式表达上的极端默契……成全这些面上的“完美”的,是“天性”、“个性”、“自由”、“创意”的高昂成本。

  学生不是牲畜,怎能“圈养”?好在这些小学还让学生喝水、如厕,要不学校还不变成了人间炼狱?!但喝水也有可能呛着,如厕也有可能摔着,不知学校为何在这两件事上会如此“放心”?表面上看,学校“圈养学生”是保护学生安全的无奈之举,实质上却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推脱自身教育、监管的责任。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学校却为了自身的利益,宁愿牺牲学生活动的权利,这种看似为学生着想的办法,正是折射出学校教育观念的扭曲,是不折不扣的自私自利!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教育应走出“圈养”的误区,尽量拓展孩子们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范围,而不能用“安全”等借口剥夺他们活动的自由!

  • bfy-ljb
    bfy-ljb 沙发
    一家娶新娘,客人散尽,新人入洞房. 公婆才要休息,只听新娘在洞房内大叫...... 婆婆无奈,只得拉公公一同来到洞房门口: “媳妇儿啊!新婚之夜----免不了的----你就将就些吧!“ 不料新娘大怒他---他----他-----他只看不顶! 只看不顶!

    2006-12-18 00:04: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学生专栏

返回版块

23.92 万条内容 · 12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今年结构研究生毕业的都找到哪里了?

我是湖大今年毕业的小硕,结构专业工作好难找啊,你们都找到那里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