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环境影响评价 \ 【转贴】人居环境生态化

【转贴】人居环境生态化

发布于:2006-12-14 20:12:14 来自:环保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复制转发]
人居环境生态化
人居环境生态化是进入新的时代一个需要反复研究的主题。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人的认识和行为也要与时俱进。在当代的经济发展中,人居环境生态化已经是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在房地产业内也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但是总地来说,人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行动还不够有力;以及对如何把方向的优势化作市场优势等许多问题,都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天就这个机会,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再提出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生态时代指出人居环境生态化的发展方向
  当前人居环境建设必须要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新的生态时代的必然要求。它指出了我国和亚洲房地产业的共同发展方向。

  1、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新的生态时代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祖先,最早过着茹毛饮血和穴居野人的生活。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懂得了动物饲养和植物种植,并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农业革命,建立了农业社会。并且创造了长期的农业文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大的飞跃。在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口也不多。人对自然界的伤害不大,自然界也没有对人类做出惩罚。第二是工业社会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18世纪80年代,以英国科学家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建立了工业社会,并且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工业文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二次大的飞跃。在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促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没有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作指导,日益强大的发展经济的力量损害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造成了经济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第三是生态社会阶段。也就是当前人类社会所进入的阶段。这时一种新的、具有更高水平的社会生产力,即“绿色技术”,已经形成和发展起来。它的基本特征是既有很高的生产能力,又能够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正是由于这种新的生产力的推动,当前也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革命,即生态革命。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进新的生态社会,并且正在孕育形成新的更高的生态文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三次大的飞跃。新的生态社会建立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工业社会中严重存在的经济与生态的矛盾,从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上实现两者的和谐。

  2、全球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形成
  新的生态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需要建立新的指导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它的产生来自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并且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生态环境问题都已经明显地显现。人们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由此就开始了近30多年来的世界环境与发展运动。首先,出现了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派”观点和以美国的赫尔曼·卡恩和朱利安·西蒙等人为代表的“乐观派”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一场大讨论。前者认为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任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地球上的增长在100年中就要达到极限,因此主张实现“零增长”。后者则针锋相对地认为全世界正面临着“无限繁荣的机会”。之后两种观点又有所接近。这是世界环境与发展运动的舆论准备阶段。在此基础上,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落实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这是世界环境与发展运动的实际行动阶段。之后在长达20年的保护环境行动中,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做了大量保护环境的工作。但是世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没有停止,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在继续恶化。为此联合国于1992年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的一个重要前进是提出,环境保护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脱离了经济的发展来保护环境也是保护不住的。因此明确提出把环境与发展(也就是把生态与经济)密切结合起来,从而把大会也定名为“环境与发展”会议,并且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共同的正确指导思想。这就开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运动的环境与发展行动统一阶段。以上世界人民30多年来,从认识到行动,从“保护环境”到“环境与发展结合”的“环境与发展运动”实践过程,就是生态时代“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孕育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为这一指导思想提供理论基础的生态经济学新学科的产生和建立过程)。生态时代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为亚洲和我国人居环境建设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3、世界“经济生态化”发展趋势的出现
  生态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人们看到,当代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经济生态化”发展趋势,它的表现存在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城市建设上,愈来愈强调尊重自然。在产业发展上,愈来愈强调“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如汽车制造业努力发展“绿色汽车”,建筑业发展“无公害建筑”和“生态建筑”,包括“生态住宅”、“生态庭院”、“生态公厕”;建材业发展“生态建材”,农业中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渔业”;商业中开发“绿色市场”、创建“绿色名牌”和采用“绿色包装”。甚至日本的商人已经把田野、山谷和草地的新鲜空气制成“空气罐头”;美国的商人也周游世界,用立体声录下了千百条小溪、小瀑布和小河的“潺潺流水声”,高价买给久居闹市的人们享受。再如邮电业也在发展“绿色邮政”,出版印刷业也在发展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绿色出版系统”等等。
  “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不但明显地表现在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上,同时也明显地表现在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上。例如在吃的方面,人们强调“绿色食品”;,在穿的方面,追求“生态时装”;在住的方面,要求“生态住宅”;在行的方面,控制小轿车,呼吁多骑自行车等等。此外“经济生态化”的趋势还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追求使用绿色居室、绿色装修、绿色采暖、绿色照明、绿色家电、绿色办公室、绿色粉笔、绿色圆珠笔,参加生态旅游、住生态宾馆,以及出生植树、死亡骨灰撒入大海等等。
  纵观以上,在当前生态时代条件下,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形成、生态经济学新学科的建立和“经济生态化”发展趋势的出现,三者的同步产生不是偶然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亚洲和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方向,“经济生态化”引导了它的发展潮流,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着它的实践。共同推动人居环境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anxing_lila
    wanxing_lila 沙发
    四、发展生态住宅和健康住宅
    进入生态时代,发展“生态住宅”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一段时间来,发展“健康住宅”的问题也提上了人们关注的日程。对于发展“生态住宅”的问题,上面已经做了一些分析。下面对两者的联系,并侧重就发展“健康住宅”的问题做一些研究。

      1.人居环境影响健康问题严重
      目前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室内污染严重。据报道,它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建筑材料和室内的化工产品。例如人造板、胶合板、泡沫绝缘材料制作的办公用品、家具、化纤地毯、塑料制品、油漆等,都不同程度地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等。(2)现代办公设备及家用电器使用时释放出的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以及电磁辐射和噪声等。(3)人体本身的排泄物。包括排出的CO2和产生的其它排泄物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内外的专家们提出,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煤烟污染是第一代污染;19世纪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光化学烟雾污染是第二代污染;而自20世纪中叶开始,进入21世纪还在继续的室内环境污染则是第三代污染。
      (2)高楼建筑环境堪忧。存在的问题:一是高层住宅影响人的健康。日本的医学界不断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高层住宅影响孕妇健康,阻碍儿童发育,而且发现住高层的人,患贫血病的增多。二是高层办公的“大楼综合症”。据国际健康建筑公司的科学家们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许多企业、银行、大学和政府机关的高层建筑调查,有一半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三是高楼风暴。据报道,1982年,美国纽约有一位名叫凯特的女工程师在街道上行走,突然摩天大楼之间产生了瞬间的大风,把她凭空卷起,又重重地摔在地上,摔怀了腿骨,并且留下了脑震荡的后遗症。
      (3)室外环境不利于健康。最突出的例子就是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传播期间的香港“淘大花园”居住小区。根据调查了解,该小区“非典”的迅速传播,造成集体感染,给人们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太小。在E座7号楼和8号楼之间的小天井只有1。5米,空气横向流动缓慢,只能够上下流动,因此就大大增加了楼层之间的交叉感染机会。此外我国城市和大城市的住宅和住宅小区建设,长期以来大都采取居住密集和商住混建的形式。就广州市的一些情况看,一层饮食店排出的废水杂物堵塞了整栋楼的下水道。菜市场也招来了满街苍蝇。同时广州人又爱吃“消夜”。楼下饭店和小食摊众多食客的谈唱喧哗声、空调机和抽风机的大声轰鸣,以及大量排出的油烟热气向上蒸腾等等,就使二层以上的居民深夜无法入睡。据统计,1996年第一季度,该市环境保护局受理的有关空气、噪声、废水污染投诉中,饮食单位名列第一,占48。1%,比位居第二的工厂高出一倍多。这些被投诉的饮食单位绝大多数就坐落在民居环境里。而居民的对噪声污染投诉的71%也是来自饮食店。可见其对人们健康造成损害的严重。

      2、人居建筑与健康的关系受到人们关注
      人的一生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环境影响人们健康的问题早就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室内环境品质”对人体健康影响问题的研究早就提上了日程。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了“病态建筑综合症”的概念,引起了人们对这方面问题的重视。与此同时我国也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根据调查,我国的室内污染已经很严重,室内的空气比户外要赃十倍。这一数据引起了人们的震惊。随之,大城市中兴起的“居室装修热”又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注。据报道,我国每年室内的装饰装潢工程总值已经达到800亿元,其中居民住房装修就有300亿元,此外是外商高档写字楼和宾馆的装修130亿元,农村的各类装修250亿元,公共建筑及商业设施改造装修70亿元。这样大规模的装修中很多都是“过度装修”和“错误装修”,给室内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北京市的大样本调查证明,装修的居室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氨、甲醛等四种污染物都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都十分严重。与此同时,专家们特别提出,雨季装修造成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更为严重。当前人们很关注人居建筑对健康的影响:一个突出表现是,近年来我国内地人到海南海口市、三亚市买房的逐渐增多,主要的着眼点就是海南岛的清新空气和优美健康的人居环境。由此,三亚市的房价从“非典”前的每平方米700-800元上升到“非典”后的每平方米2000-3000元。另一个突出表现是,“非典”后,人们从香港“淘大花园”的教训中,得出了一个“健康购房”的新理念,从过去单纯追求居住面积大转向追求居室的通风、隔音、采光等健康性能和周边有利健康的环境,由此很快就出现了一个人们争购社区低密度,南北通透,空气流动性好的多层板楼的购房新高潮。最近国外一个“白领”,带着一盆仙人掌上下班的事例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位先生整整几周的时间,天天带着一盆仙人掌去办公室、进图书馆,又把它带到家里的书桌上。结果他发现治好了长时间困扰他的现代化办公“高楼综合症”。故事不能细讲。他的“成功”经验无可奈何地耐人寻味,同时也给房地产企业发展“生态住宅”提出了思考。

      3、发展生态住宅和健康住宅
      当前发展“生态住宅”和“健康住宅”的问题都已经提上我国房地产开发的日程。其中“生态住宅”的概念提出在先,主要的着眼点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住宅”的概念提出在后,主要的着眼点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保护人的健康。对于如何认识两者的实质和正确看待两者的关系,目前有不同的认识。例如有的意见认为“健康住宅”是高于“生态住宅”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的意见则认为人们对建筑的需求是从“健康建筑”才发展到了“生态建筑”的。但是在实践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强调保护人的健康又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下面国内外的实践都说明了这一点。
      国外,北欧早就出现了“生态住宅”热。例如瑞典,一个时期来,每年都要新建许多公寓楼和办公楼。但在那些装饰一新的建筑里,人们不会闻到刺鼻的装饰材料味道,却能看到各种绿色植物和具有自然气息的摆设。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采用无毒无害建筑材料,隔热节能,并尽量减少废物的排放,室内的空气质量、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都必须满足居住者健康舒适的要求。对于建设生态住宅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北欧5国于1989年就实施了统一的环保标志进行认证。其中丹麦已经明确规定了建材的“健康”标准,并要求出售的建材产品在使用说明书上除标出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标出健康指标。 瑞典则要求室内建材必须实行安全标签制,制定了有机化合物室内空气浓度的指标限值。近年来,北欧国家利用这些绿色建材已经在各地建设了许多生态住宅示范项目。例如丹麦1984年底在奥胡斯市建成了“非过敏住宅建筑”示范工程,1992年在首都哥本哈根建设了斯科特帕肯“低能耗住宅小区”等等。国内,一方面,我国许多“生态住宅”建设,特别是近期以来的“生态住宅”建设项目,大都已经强调了有利人体健康的特色。另一方面。就是强调“健康住宅”不同于“生态住宅”的意见中,其“健康住宅”的概念,除强调有利人体健康外,也没有一个不同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以上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我的认识是,“生态住宅”和“健康住宅”的本质相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是因为,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同。两者的提出都是生态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必须促进人的健康都是必然的应有之意。据此,发展“生态住宅”必需能够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同时发展“健康住宅”也必需包含着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一致。在现实社会中,人与自然不协调对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同时发生的。但是人对它们的明确感知和把它们提上议事日程在时间上却有先后。这是因为人们在将要出现生态危机面前,首先感知到和最先把它提上日程的必然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存问题,然后才是提高健康水平问题。今天两个概念都已经提出,在我国当前的人居环境生态化建设中就应该把它们内在地有机结合起来。至于名称,可以目前分别继续沿用,也可以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渐统一形成。当前的关键是,在现实的房地产开发中,要用生态与健康统一的观念对人居环境生态化建设的方向进行全面正确的指导。目前广州光大花园的“大榕树下,健康人家”的提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体现的现有“生态住宅”和“健康住宅”含义的有机融合,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
    2006-12-14 20:13: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wanxing_lila
    wanxing_lila 板凳
    三、建立房地产开发的新思维
      当前国内外人居环境生态化和我国房地产市场向其本质内容回归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房地产业前进的主流方向。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进行绿色房地产开发,并从开发中切实取得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还需要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人们建立新时代房地产开发的新思维。对此要看到以下三点:

      1、发展绿色房地产要建立新的思维
    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在发展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生态与经济不协调,以至出现了不少的生态灾难。这些问题,除了例如火山、地震、海啸等主要是由于自然界本身的强烈运动所引起,目前人力还不能控制外,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人在发展经济中的不正确经济指导思想和经济行为所造成的。它们的发生机制和具体过程是:人们在经济系统中,为了眼前和局部的经济利益,片面理解经济规律的作用,采取不合理的方式,开发利用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由于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反过来就使经济社会不能可持续发展。大量的严重生态经济问题教育了人们,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发展经济中的各种生态经济问题都是由于人们在发展经济中,自身的错误经济指导思想和经济行为造成的。因此它们的解决也必须依靠人们端正自己的经济指导思想和经济行为本身。由此也就提出了必须建立生态时代的新思维,用以指导我国经济工作(包括房地产开发)的十分重要性。这些新思维是:(1)生态与经济双重存在的思维。这是指导绿色房地产开发的基本思维;(2)生态与经济协调的思维。这是它的核心思维;(3)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这是它的目标思维。

      2、生态经济系统是房地产开发的实际载体
      生态经济学理论不但指导人们建立起指导绿色房地产开发的新思维,也指导人们认识了进行绿色房地产开发的实际载体。生态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们发展经济的活动,包括房地产开发的活动,实质都是在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中进行的。人们在“经济系统”中组织和运用各种社会生产力要素,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各种经济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但它同时又必须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存在和运动为基础。生态系统由“生命要素”和“环境要素”组成,前者包括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和微生物(“分解者”);后者包括光、热、土、水、气和各种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们发展经济的原材料和生产生活条件。在生态系统中,这些自然要素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基础,组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停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运动,维持着系统的平衡稳定和资源再生,从而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发展经济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和生产生活条件,使经济社会能够持续发展。如果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不能持续。房地产开发的实际载体是生态经济系统这一基本认识的建立,使人们找到和找准了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正确着眼点和落脚点,即发展“绿色建筑”(主要是“绿色住宅”)生态经济系统。并且明确了它的运行必须同时受经济规律和生态平衡自然规律两种客观规律的制约,它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建设协调、高效的绿色住宅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自然规律都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人不能改变客观自然规律的作用。过去长期以来人们发展经济,正是由于违反了客观生态平衡自然规律的作用,就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但是,人在自然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不能改变自然规律的作用,但却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切实尊重和充分发挥自然规律作用的基础上,为人们创造更多的生态经济效益。当前人们开发“绿色住宅”,实质就是建设人工生态系统。在这里,“绿色住宅”的实质是生态经济系统的认识又给人们以启示。在实际工作中,按照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指导“绿色住宅”(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的进行,将是使它可以实现协调、高效的有利途径。其主要特点有:
      (1)整体性。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特点决定了“绿色住宅”的整体性特点。因此开发建设“绿色住宅”应该具有“整体优化”的观念。当前在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实践中,发展“绿色住宅”有各种各样的提法。不少开发的“绿色住宅”都是突出其生态特点的某一个方面,例如有的强调“依山”,有的强调“傍水”;有的突出“绿化”,有的突出“临湖”;有些提出发展“园林住宅”、“水景住宅”、“阳光住宅”、“山水住宅”。还有的只是突出宣传“绿化率”和“绿地率”。甚至有的只是在房屋建成后,简单地种上一点花草作为为点缀,就称为“绿色住宅”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只强调某个单一的生态特色,从而限制了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生态经济优势发挥。建设“绿色住宅”应当立足于建设整个系统。不但要看到一个或几个系统要素的作用,而且要看到所有要素结合为一个整体的作用;不但要考虑房屋内部建设,还要考虑外部环境,以至整个小区的建设等等。目前在我国房地产建设实践中,有的建设单位已经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做法。例如天津万科在开发东丽湖生态区的建设中,就提出不是简单地挖一个湖,而是做一块湿地,发展芦苇、野生植物、水禽等等,营造一个生态系统,逐步实现它的良性循环。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前进。
      (2)协调性。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特点也决定了“绿色住宅”的协调性特点。因此开发建设“绿色住宅”也应该具有“协调优化”的观念。在我国“绿色住宅”的开发建设实践中,它的协调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既包括空间的协调,也包括过程的协调。前者主要指居室和室外环境建设的协调;后者主要指整个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从选地到设计,到施工,到装修装饰,直到验收入住,都要符合绿色环保标准。为此就需要强调建筑装饰材料和产品的绿色标准化、家具产品的绿色标准化,以及施工过程的绿色标准化等等。其要求应该大体类似我国开发绿色食品,要求“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绿化”,和建立的各个环节的绿色标准。最后还需要经过国家权威或授权单位的考察验收。对照来看,一个时期在我国“绿色住宅”开发中存在的,有些项目只管建楼造景,对社区外的环境不闻不问;有的楼盘,红线内的规划很好,但周边的土地开发失控,使整体自然景观遭到破坏;以及前几年曾经在房地产界流行过的一句话:“坚决盖楼,寸土不留”等等。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不协调的。
      (3)普遍性。除上述外,生态经济系统的普遍性特点又决定了“绿色住宅”的普遍性特点。由此开发建设“绿色住宅”还应该具有“多方面优化”的观念。对此需要看到以下几种情况:1、无山无水也可以优化。即不在山水资源得天独厚的地方也能建设好的“绿色住宅”生态经济系统。2、好的“绿色住宅”并不一定是华贵的。这是因为“绿色”的本质是自然,而不是“华贵”。就是购买力高的“成功人士”,他们对住所的本质需求也还是在一天紧张的拼搏之后,回到住所能够享受到的温馨、放松、健康和舒适,而不是形式上的气派与豪华。3、各种等次、价位都能创造出“绿色住宅”精品。对此应当看到,当人们对住房需求的注意力和追求逐步更多地转向健康和亲近自然,房地产“精品”的概念和“等次”的内涵也都会发生变化。开发和购买“精品”绿色住宅也将不再受目前追求“精品”住宅必然要遇到的开发者“高投入”和消费者“高价位”的“瓶颈”限制;从而使房地产开发商能够从各种“等次”的住房商品中都可以获利,而相应“等次”的“绿色住房”也可以进入普通的百姓家。当前时代在前进,国家的改革和政策正向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倾斜,人们的情操和对住房的要求也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生态经济的认识上看问题,生态经济系统是到处存在的,同时不同的生态经济系统又各有优势,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殊性就蕴含在它普遍性当中。因此开发商建设“绿色住宅”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具体条件制宜。这样开发商将会扩展他们的视野,或借山造势、借水造势、借林造势、借坡造势、借某些人文特点造势等等,而不会在房地产开发中再不顾一切地上来就搞“推平头”式的“七通一平”一刀切,而置毁掉某些宝贵的特色自然资源于不顾。也不会再不顾国情地大量引进洋草皮,从而给新的住宅建设带来多种生态经济问题。这样就也就会把生态经济系统的各种自然优势变成了市场优势,在开发中同时获得经济、生态和社会三种效益,从而实现人民、国家、开发商和社会的共赢。
    2006-12-14 20:13: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环境影响评价

返回版块

2.3 万条内容 · 1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北师大:环境影响评价

大学课件北师大:环境影响评价.part1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