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114.55 万条内容 · 19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敦煌,伟大的艺术宝库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 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 敦煌是艺术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在这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 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
百年研究史
从藏经洞发现以来至今,敦煌学已经走过一百年的历程,就国内而言,以1983年为标志,敦煌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10年敦煌遗书运京后,中国学者做了最初的研究,清末叶昌炽(1849-1917)是最早著录并认识到敦煌写经价值的学者。罗振玉、王国维于1909年最早开始对敦煌文献的介绍和研究。陈寅恪最早提出"敦煌学"的概念,激励后来者从事斯学研究。可以说,那时中国学者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三、四十年代,中国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时期,敦煌研究基本上完全停滞。王重民、向达等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搜集流散海外的敦煌资料。李丁陇、张大千、常书鸿、谢稚柳等一批美术家从1938年开始,先后赴敦煌临摹研究壁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人民政府注重文物保护,敦煌研究曾有过一个发展时期。1957年,我国得到英藏敦煌文献缩微胶卷,大大促进了敦煌研究的展开。1983年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由此掀开了中国敦煌学新的一页。目前,中国学者在归义军史、西北民族史、敦煌历史地理、敦煌社会史、均田制、敦煌石窟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可惜不久之后,由于被极左思潮的干扰,敦煌研究被迫停止。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成立了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学研究焕发新春,学术力量加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成长起来,研究课题涉及各个领域,呈现出蓬勃气象。
敦煌学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在国外的研究中,斯坦因、伯希和、内藤虎次郎各自开创本国的敦煌学研究。二战后,各国相继创建敦煌学研究机构,编写藏品目录,出版专题研究著作。戴密微、贝利、藤枝晃、池田温分别在敦煌佛教史、西域民族语言、归义军史和写本学、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外国学者的敦煌学研究具有扎实的历史语言学、古写本学的基础和现代社会科学的崭新方法,辅之以有效的分工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学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研究力量雄厚,多语种、多学科交叉协同,成就突出。欧州国家特别是英法等国,注重整理与研究并举,在公布藏品目录的同时,也在许多学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