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12-12 14:06:12
来自:环保工程/污泥处理
[复制转发]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突显出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危险废弃物的处置在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及民间专业环保公司的推动下,已经驶入了快车道。国债的支持更使得该类项目炙手可热,一时间众多国内外专业、非专业环保公司涌入了淘金的热潮。这说明大家都看到了危废处置的产业空间及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危废处置的利益各方是否都已经准备好了?各方的出发点及实施结果是否能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呢?或者说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危废处置问题。从我国危废处置的实践当中,希望得到一些启示。
一、我国危险废弃物处置的实践
我国已经规划在每个省都要建设一个危废集中处置中心,而且有几个省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但从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并不是性价比最好的,有些技术曲高和寡,部分技术还显得比较落后;二是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主要原因是废弃物原料来源不是很稳定;三是没有确立比较完善的收费机制;四是资源化的能力不够。
从我国已经建成的危废处理项目的技术上来看,以焚烧技术为主,处理后的残渣在固化后进行填埋。应该说与国外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基本上是一致的。
从项目操作模式上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建设比较早的项目,这类项目完全由国家投资建设,运营成本较高;另一类是国家鼓励采取的BOT模式,国家给予一定比例的国债配套和支持。比如由桑德集团和国投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的甘肃、吉林、湖北等危废项目就是按照BOT模式来运作的。从目前来看是非常成功的。
桑德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的认可,一方面得益于多年在环保领域的知识积累;但更重要的是桑德在危废处理领域建立了“构建完整产业链”的战略思路。
首先,桑德认为任何一个利益相关方,特别是投资和运营商都不能在危废处置领域寻求到短期利益,要将危废处置当成一个事业来做,要立足于长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目前部分企业只是热衷于危废处置项目的工程总承包,获取工程建设的利润,对于运营而言没有充分的预见性和信心。然而危废处置不管对于社会而言还是企业而言,其真正的意义就在于运营,获取运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其次,桑德认为只有将该领域的资金、技术、建设、运营、操作模式、资源利用等相关单体专业进行全方位整合,兼顾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并且构建完整的危险废弃物处理的产业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危险废弃物的处置问题。
再次,危废处置要在规模上要效益,通过合理地整合技术、资金等资源,带动一批项目的投资建设,获取规模建设效益。同时要通过对多个项目运营资源的整合,获取规模运营效益。
最后,危废处理技术的适度精细化。我国危废集中处置的特点决定了其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要具备对多类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不能过度精细化。
二、我国危险废弃物处置的启示
从目前危废处置领域的实践来看,危废的处置必须要按照资源配置的角度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充分整合和优化产业链各个节点上的资源。
首先,完整的产业链条必须依靠和授权投资者来充分调动相关资源。
其次,完整的产业链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国家和地方政府、产生危废的工业企业、监管市场的政府环保部门、技术和设备供应商、投资商和运营商的各自需求和利益的实现,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
再次,完整的产业链条的实现既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
最后,完整的产业链条必须能够协调和整合多个危废项目的实施资源。
三、危废处置领域的风险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
如果仅站在危废处置的产业链条的任何一个环节上来看危废处置事业,都是存在风险的,经济利益的风险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社会效益的风险。任何一个环节的割裂运作,都不能系统地整合产业链条的全部资源,将导致各方只追求各自局部利益的最大化,造成利益的不均衡,使社会整体效用下降。
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应该朝着实现危废处置产业化的思路进行调控,创造产业化空间,推动产业化运作。这才是我国危险废弃物处置的出路所在。
全部回复(4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至于采用那种技术要综合考虑的,产生量及当地的经济水平就不能不考虑。
个人认为目前还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方式去处理的,焚烧会产生二恶英,其他的也会留有后患。但是我们应该考虑采用目前技术来说最合理的方法这才是比较关键的。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