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5.14 万条内容 · 15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福建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区东南五老峰下,距市中心3公里。为闽南著名古刹。寺以奉祀观音为主。因地处中国佛教圣地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寺初建于唐,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候施琅重建,占地3万多平方米,已有1千多年历史。进入南普陀寺山门,即为天王殿,前有端坐的弥勒佛,后有站立的护法韦驮,两旁塑立四大天王。天王殿后两侧排列钟楼、鼓楼。寺后五老峰东西亦有两峰,状如钟鼓,称作钟山与鼓山,钟鼓山与钟鼓楼遥遥对峙,相映成趣。过了大石埕,便是大雄宝殿,殿中供三世尊佛,各高3米余。其他塑像与一般寺院无异。但佛殿有其特点,为别处寺院所无。其一,释迦佛前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其二,墙上绘有佛祖诞生的故事;其三,佛殿屋脊呈卷棚式弧形,燕尾式飞檐如紫燕凌空,佛殿显得庄重;其四,以闽南古建筑传统技法,采用各色瓷料,剪贴镶嵌各种飞禽走兽,经久不变;其五,就地取材,多用花岗岩石建筑,特别是石柱、石梁、石础、石埕、石路、石斗拱、石栏干等,无不以石为材,独具特色。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清净寺的宣礼塔目前仅余塔址,当年,宣礼塔塔形如柱,高耸奇伟,可与广州怀圣寺的光塔媲美,均属于伊斯兰式的建筑风格,十六世纪的中文文献赞美其:“一柱千云,并紫帽峰而作对,七级凌日,参开元塔以为三”。古时,穆斯林宣礼员登上塔尖,-呼百应,夜间塔顶举火,为商舶导航,方圆百里,一目了然,每届秋冬,满戴丝、瓷、茶的商船扬帆离去,或值春秋,装运香料、药村的海舶驶来泉州港,阿拉伯穆斯林齐聚寺内、沐浴更衣,登塔眺望,诵读《古兰经》,祈求并赞感万能的阿拉赐福穆斯林船队一路平安,寺宣礼塔初建为石砌,后记,十六世纪初为木塔,公元1687年又被飓风摧塌。
由于建主礼拜大殿的圆顶无法复,公元1609年穆斯林在寺内增建一间小礼拜殿即“明善堂”,是中式的建筑,因为殿屋狭小,只能容纳三十人祈祷,以致穆斯林常在露天的古大殿内举行主玛礼拜(目前,居住在泉州的穆斯林后裔有3万多人),堂前有一石香炉,原是奉天坛的旧物,后来奉天坛无法蔽风雨,香炉也移置于此。
寺内设有“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国内外史学家对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极为重视,近几年专程来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的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和学者、专家络绎不绝,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多次亲临泉州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最近有关方面正在计划重修伊斯兰汪寺,使它恢复历史原貌,更加光彩夺目。
清净寺自创建以来,历代穆斯林相继集资修葺,并勒碑为纪,保存寺内。现寺中还有值得重视的附属文物,如历年遗留下来的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为珍贵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完好无损也嵌置于寺北的墙壁上。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