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12-07 16:46:07
来自:人才招聘/学生专栏
[复制转发]
景观规划应用:克服“水土不服”
[评论] [来源] 中国建筑报 [作者] 佚名 [日期] 2006-12-7
园林在线12月7日消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赖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的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日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但现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一些错误理念和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方面,一味地追求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导致自然资源严重破坏。如盲目地填沟、填河、填湖,大量的城市水生态和水环境、水系被破坏。一些城市中的山体、自然山坡和林地、城市湿地遭到开发破坏,打破了城市与自然山水整体和谐的布局,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威胁。
景观规划作为修复生态环境的一种手段,逐步被应用于实践。但是,由于是舶来品,它的本土化回归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探索本土化回归
由于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气候类型、城市化进程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不小的差距,一些从国外引进的景观规划实施方案未必适应我国国情,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他说,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条件还不宽裕。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在园林绿化的具体工作中,更要坚持勤俭节约。但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高价请洋设计师来设计。高价进口洋草种、洋树种,从国外进口大树。结果是,由于洋设计师不了解中国国情,不了解当地的小气候和植物习作,有的设计无法实施,还要重新设计,洋树洋草以及大树古树,因“水土不服“大量死亡。
为了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我们的景观规划从业人员提出:城市绿地的设计要讲究地方性,应根植于其本身所在地方;另外就是使用当地材料,如使用乡土植物和建材,不仅可以充分体现设计的生态化,而且可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再就是如果用有限的土地建立满足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所有这些,都是景观规划在实践应用中对本土化的探索。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