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

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

发布于:2006-11-15 19:30:15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选址在北京东三环路——新兴的CBD(中央商务区),经过激烈的国际设计竞赛,由OMA/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首席设计师——“垃圾空间”(《垃圾空间》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著)流派的旗手:雷姆-库哈斯担纲设计的方案中选。这座高230米(56层),占地面积18.7万M2,总建筑面积55万M2,总投资50亿人民币的大楼是继2002年“国家大剧院”国际设计竞赛后,欧洲荒诞派建筑设计师在北京赢得的又一次胜利,是“垃圾空间”流派在北京树立的一个高大的“里程碑”。

CCTV新总部总体看似一个低级的炼狱,一场类似9.11恐怖袭击和一个终极灾难过后的某座大厦的残存部分,但个体部分却是无数计算所加速生成和OMA的精英集体拼写出的杰出发明成果。它看似精神失常,但它的卫道士却期望为我们留下恒古不变的、与埃及金字塔等价齐观的记录。它投资50个亿,成为世界上造价最高的“垃圾箱”。

如果说它的空间造型与CCTV几个字母有几分“型似”与“神似”,倒不如说是库哈斯从荒坟场上捡来的两个残缺不全的十字架拼凑而成的“垃圾空间”。“它貌似壮举、空间宏大,其丰富性导致的结果却是终极的空洞,拙劣和野心勃勃的创举却腐蚀着建筑的威信”。“它是一个暧味不明的失真帝国。混淆着高贵与低贱,公共与私有,诚实与欺诈,过剩与匮乏;奉献出一个由永远脱节的事物组成的天衣无缝的大杂烩”。一个可以扭曲成任意形状的变形积木。


它的外墙不再连贯,只有被分割的部分;像和尚的“百衲衣”一样的分割块被覆以镜面玻璃,闪耀着“垃圾标签”(Junksignature)的微光。它最夺目的表面以其最肤浅的形式反映着“垃圾空间”的个性。

它的剖面看起来毫无生气,并沉陷于不断的混乱修饰与矛盾冲突之中:最呆板的与最疯狂的比邻而居;黯然与灿烂共享着空间;一目了然与四分五裂水火同源。各种主题在万神殿般大小的空间中相互牵制、发育不良。

它的“标准层”平面有56个之多。地板七拼八凑,不同的纹理——混凝土的、毛状的、厚重的、光亮的、塑料的、金属的——随意变换。直角、直线、平面变得众里难寻;几何学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只有反常异类的舞蹈能够解释这种扭曲翻转、七上八下、徒然转向所制造的无常湍流和旋涡。

它的建筑美学是13%的荒诞派;8%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7%行为艺术;3%的超建筑(Hyper Building);还有一点粗野主义和新激进主义……。库哈斯就是利用这些流派的废料残骸组建成“垃圾空间”。“它并不自诩要创造完美,它只创造趣味。它的几何形式不可能被(常人)想象,只可能被(垃圾派)建造。”它追求真理得到的却是垃圾,它寻找规律得到的却是“个人趣味”。

它的结构在装饰的盛装背后积劳成疾、隐隐作痛。更糟糕的是:结构变成了装饰,装饰变成了罪恶。纤细单薄的空间框架不承担荷载,却为结构增加了负重;庞大的横梁将千斤重负传递给无人置疑的目的地……。它的身体是不倒翁,倾翻1800仍能保持同样的形状。它那扭曲的拱门一样的造型,已被用作“总部”的符号,欢迎着无数影子人口来到虚拟之地。

1163590224007.jpg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sunming0681
    sunming0681 沙发
    外型上看还真是LJ----垃圾!形式和内容高度一致!鉴定完毕。
    2006-12-20 15:34: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iubo4810278
    liubo4810278 板凳


    呵呵,我不是老师,但如果有什么要帮忙的也可以找我啊~~
    2006-12-05 13:02: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7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论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转]

作者:李稳摘要:本文阐述“人性化设计”的科学含义以及工业时代“人性化设计”丧失的原因。以此来认识现代社会室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可以量化的评判标准。根据这些标准,不断挖掘是可以做到室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的。室内设计的人性化是过去、现在以至于未来追求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适合人性,使人类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完美,来实现“人性化”这一恒久主题。关键词:室内空间;人性化;标准;设计开始懂得室内空间设计也需要人性化的时候,这个词早已是在环艺设计以外的广泛领域高频率出现的词汇了。今天它同样以最受关注者的姿态迈入了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一方面我们对于出现该现象而高兴,因为人们开始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与美丽;一方面我们心底则透露着悲凉,因为这也意味着我们过着太久失去它的日子。尽管这之前与设计师无关,却在以后成为设计师永恒的话题。对于关于“人性化”一词理解的争议和分歧其实莫衷一是。于是身边出现众多打着人性的幌子乱拆乱建的商业抄作现象。有人认为“人性化”就是“人本主义”。西方人本思想的产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早的关于“人性”的研究也在古希腊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称为世界历史上人类思想智慧高度灿烂的“轴心时代”,而在中国却是先秦诸子的时代。中国同时取得了关于人性思考的辉煌人生智慧哲学成果,以道家的“天人合一”尤为经典。而在今天高度发达的工业和信息时代的“社会”是怎样?“人性”是怎样?“人性化设计”该怎么做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