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0人已点赞
分享
全部回复(2 )
主题
回复
粉丝
工地图片
50.2 万条内容 · 36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2004年9月,经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专家评审会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在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上游30公里的荥阳市王村镇李村,通过内直径7米的双隧洞穿过黄河。
工程预计在2004年年底开工,这是关于南水北调的最新消息。
水与基本经济区
前些年,一些有想像力和责任感的人们提出了一个极其宏伟的设想,即从西藏开始建造一系列的超级工程,把巨量的水引到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这个设想的主题被称作:再造一个中国。
引水即可再造一个中国,这个提法并不为过。水在中国的意义从来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
冀朝鼎先生20世纪30年代时,用英文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一书。他统计:在汉朝,最大的建设水利工程的数字出现在陕西和河南两省,前者有18项,后者有19项,其次是直隶,只有5项。它们一起构成汉朝时期的基本经济区。
在唐朝,除了河南以外,所有各省治水活动空前增长。浙江记载了44项,这是中国历史上南方省所记载的数字第1次超过了北方省记载的数字。长江下游的所有省,记载都在18项以上:江苏由1项增加到20项,福建由4项增加到29项,安徽由4项增加到12项,湖南由2项增加到7项,湖北由一项增加到4项。这一时期,南方终于赶上了北方,标志着基本经济区已经转移。
冀先生从水的开发使用角度判断经济区的演变。而水的开发利用,正是把自然生态下的国土开发成为出产农作物的耕地所必不可少的步骤。
中国首先被开发的经济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在秦汉以前是草原与森林相间的游牧区。秦时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土地相应得到开发。土层厚实、水源充足的黄土高原,被秦国用作立国之本。由秦到汉,人口赖黄土高原养存;文明靠黄土高原支撑。当全中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这片土地上时,它的承载极限开始到来。春秋时期从如今的咸阳一带可由渭河直接行船到今天的宝鸡,但到汉初就已完全不可能。从水资源到土地资源的全面紧缺,使生产关系的暴力调整全面爆发。
生存欲望引导的北方人口向长江以南的迁徙,以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几百年的大迁徙,在长江下游造就了新的经济区。
这一经济区达到承载极限后,又陆续造就了长江中游、长江上游经济区、东北经济区……
农业社会时是如此,工业时代,水量的丰寡,依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获得充足发展机会的前提。比如:存在泄漏危险的核电站,为什么要建在人口稠密的沿海而不是渺无人烟的沙漠?因为包括核电站在内的几乎所有工业,都是用水量超过农业的耗水大户。
当肌体没有了血液
古人把河流断流视作亡国之兆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河流作为农业的惟一水源、农业作为经济的惟一内容时,水源的消失对一个经济区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在现代社会,断流对人类的打击不再是毁灭性的,人们对付断流也有了更强的力量、更多的方法。但尽管如此,其对人类的危害同样巨大,所影响的因素也是非常广泛的。
中国在20世纪后期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最能说明问题的标记就是河流断流。
辽河断流、黑河断流、塔里木河断流、永定河断流……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黄河断流。中国北方的缺水问题是困扰国人多年的问题。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
统计数字证明: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至今,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对中国农业影响最大的是旱灾。到20世纪90年代后,每年受灾面积达到4亿亩,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四分之一的耕地受干旱影响,六分之一耕地严重荒漠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每年因旱灾而导致粮食减产近100亿—200亿公斤。
水短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口激增,目前的人口数量超过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其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同样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而且每时每刻都在继续增加。同时,中国人对水的严重浪费更加重了这种短缺。
第二个原因是以往的中国人所没有遇到的,那就是严重的水污染使得许多河流和水源失去使用功能。
当水短缺已威胁到一个地区的民众基本生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以人力调剂自然的水量分配。
以人力巧夺天工
2002年年末,中国宣布将建设有史以来投资最大、工期最长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东、中、西3条运河,将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连接起来,预计总投资将达4860亿元。全部工程完成后,每年将从长江向北方地区调水448亿m3,这基本上是整个一条黄河的水量。
水在发达乃至不发达国家都早有先例。目前美国已建成联邦中央河谷工程、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向洛杉矶供水的科罗拉多河水道工程、科罗拉多——大汤普森工程、向纽约供水的特拉华调水工程和中央亚利桑那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10多项,调水总量200多亿m3。通过调水工程,在加州干旱河谷地区发展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如果没有这些调水工程,就不会有今天的洛杉矶、菲尼克斯和拉斯维加斯这批新兴城市。
前苏联已建的大型调水工程达15项之多,年调水量达480多亿m3。澳大利亚在1949—1975年期间修建了雪山工程,通过大坝水库和山涧隧道网,从雪山山脉的东坡建库蓄水,将东坡斯诺伊河的多余水量引向西坡的需水地区。沿途利用落差发电供应堪培拉、墨尔本、悉尼等。
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从西三河向东三河调水,灌溉农田2300万亩,使巴由原来的粮食进口国变成出口国。
官方所公布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理由是:长期干旱的北方,耕地占全国60%以上、人口占45%以上,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的1/4,世界的1/6。南水北调工程能改变这种状况。
如果完工后的调水量和工程设想都能如人所愿,那么,称之为再造了半个中国亦不为过。起码是再造了一个西北。
仅以黄河为例,1949年后,中国在黄河上建设大量水电站的同时,兴建了众多的支流水库及大量的灌溉、供水工程。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00多座,引水工程4500多处,提水工程2.9万处,几十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矿企业,都以黄河为主要水源。引黄供水还解决了农村2300万人的饮水困难。同时还修建了“引黄济青”、“引黄入卫”等多项跨流域调水工程。黄河长年供水范围达86.5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42亿。全河干流设计引水能力超过每秒6000m3,仅下游引黄地区引水能力就达每秒4000m3,而黄河在正常年份的总径流量才每秒1839m3。大量的引水工程远远不能发挥设计效益,几乎所有的水电站都不能满负荷发电。如果通过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使黄河上游水量充足,那么,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6省(自治区)的黄河上中游地区及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可彻底解决。通过已建、新建或扩建“景电”、“引黄入晋”等工程,还可逐渐使受益面积继续延伸至山西腹地、甘肃陇东及河西走廊,甚至可通过向黑河补水,再造居延海,彻底解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悲观的可能
再造西北的乐观设想使人兴奋。但令人悲观的可能也时时存在。不要说社会学者们指出的移民灾难;不要说环保主义者们预计的生态危机,仅一个因素,就可能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一项耗资巨大却功效甚微的黑洞和笑话,那就是水量。也就是说:可能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才发现捉襟见肘,无水可调。
千万不要说工程已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让我再重复一个数字:目前黄河全河干流设计引水能力超过每秒6000m3,仅下游引黄地区引水能力就达每秒4000m3,而黄河在正常年份的总径流量才有每秒1839m3——这些引水工程可也都是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的。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