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城市 建筑 人

城市 建筑 人

发布于:2006-11-09 11:57:09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城市 建筑 人

人类有一种本性,当对现实的存在感到无所适从时,就会很自然的回头珍惜曾经并未来得及正视的某种情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整天在喊着传统文化的口号,做什么事情都是以传统文化作为衡量的底线。城市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我们无所适从了,迫使我们又转向了遥远的童年时代,试图从那些久远的印象中找到一丝的慰籍,岂不知回忆总比经历容易得多。不可否认,传统的东西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脉络,但我们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我们不应该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其实文化不是一个物质形态,它是其它物质形态的反应,是建立在实体之上虚空的概念。所以追求文化就像近现代无数的中国建筑前辈一样,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自己按照自己的路走,解决当前的问题,等到回过头来看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点滴滴,这都是自己的文化!文化是在发展过程当中无意识的总结,更像是无心插柳柳成秧般的自然。
近来中国的城市出现了一批保护热,从来不衡量他的价值,大小城市都在搞保护,且问一个码头或是厂房的改造就会比一个城市需要的特定建筑来的合适吗?这种东西只能是评估城市发展后得出的答案。信息社会,我们都很容易存储信息,特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于把自己喜欢的短信存储起来,但是存储的数量总会有限,所以你要存入新的短信时就得舍弃旧有的短信,你会仔细的衡量,然后删除相对逊色的信息,这就是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变化得如此之快竟让人来不及选择。城市的发展更明晰的印证了这样的感觉,不会一切都能如你所愿,必须在不断的变化中衡量,抉择!所以现代城市规划的终极关怀是从综合评定城市的价值创造向准确定位城市的精神状态的转变!各个时代都需要精简的保护。把能代表发展时段的东西积淀下来,这些片断能完整地体现城市的成长过程,更能细致地记录人类的文明旅程。就像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特殊的经历一样,人需要有形或无形的日记本,城市呢?用什么记录他那幸福抑或悲伤的体验呢?——建筑所营造的叙事空间
实体的建筑与之间组合出的虚空的空间是城市的立体骨架,所以从建筑的角度来看,我们是要为城市做点什么了,庆幸的是建筑师总是在责任的名义下努力扩大自己的职责,中国院总建筑师催恺最近作了一个叫做德胜尚城的组合建筑群,而且建筑学报以此为引子组织了一次以城市的视角为主题的讨论,他在尝试着恢复老北京的场所精神——胡同的叙事空间。恢复记忆几乎成了中国明星建筑师的城市关怀,王澍的苏州艺术博物馆是对老码头场所精神的营造,正如他所一直主张的对于事件的设计,这些事件是关于人的事件,更是城市中人的生活事件!且不说这种路对不对,但他们在探索了,他们知道建筑的设计,抑或城市的设计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本体设计,更多的牵扯到了对于周围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关系的控制,由于速度的加快,这个范围像审美视野的拓展一样在扩张,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已经很是费劲了,他们更尽力把场所的精神,或者生活的印象融入到这种关系当中,例如胡同印象,四合院印象等等这种能通过特征元素的组合来引起习惯性记忆的东西。这就是当代建筑师的努力。
城市到底是什么?而什么又是城市呢?既然城市是随着私有制一同产生的,那么没有正规商业运作的聚落就不是一个城市,同时商业的一条内在的规律就是供需关系,而他的对象正好是人,同时伴随着商业消费一同降生的是物质的享受,于是城市的本质就凸现出来了:价值的创造与物质的享受,含蓄的说就是工作与生活!我们想把城市建造成什么样子呢?人们去城市的目的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呢?最初的目的大概是城市商业的吸引力,而后由这种商业的吸引转变为物质的享受,于是符合我们希望的城市就会有不同的定义,一个初来者期待一个有活力的城市,这个活力在于遍地都是金子,处处都是所谓的机会,随着他的成长就会期待一个客厅般的空间,正是由于很多人找不到这个地方而去遥远的地方寻找所谓的乡村别墅,从而完成这种情感的过渡。
由于城市和农村存在互补的元素,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城市的问题,我们把城市的发展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要想更好地解决城市的问题,我们得重视农村的问题。因为很多的城市问题是农村问题引起的,而农村也可以化解很多城市的问题,更多的是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城市和农村同是人类的依附,不可以分开发展。在资源的合理配置当中,农村不应该被舍弃,劳动力的输出不是最终的目的,城市未免太自私了吧?
现在的人大多数认为城市千篇一律,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城市来说很重要的东西——城市精神!正像建筑设计中场所精神的探索一样,城市精神必定会以某种方式凸现出来的,这种精神指的是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贡献,因而会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总体状态,这种状态会成为这个城市的标识,就像威尼斯,就像纽约,他们都有自己的城市精神,而威海和深圳也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这个前提下发展自己。城市不再是会说话的工具,城市的本体也该回归!城市的精神也该彰显!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3 万条内容 · 2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鉴于近来“规划城市化”的潮流大涨,本文唱一点反调。我不是反对“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而是不能同意以为政府已经掌握了城市化的“客观规律”,就有能耐通过“规划”城市化来促进经济增长。  规划困境  的确,“城市”--人口和各种资源在空间上的积聚和集中--的形成,从来是非常“主观”的事情。问题是,城市是数之不尽的“主观”在竞争中“凑”到一起的结果。挥舞权杖,划乡为“城”是可能的。但是其他因素来不来“凑”,最后可以“凑”到什么程度,向来由不得政府一家。粮食能不能集中,水怎么样,买卖是否汇聚,交易会不会红火,“人气”如何……,琐碎的事情无数。一个城市最后在哪里扎根,究竟能不能“坐大”,要在琐碎中定乾坤。官家下令“造城”,倘若民间不“买单”,造一座空城没有什么意思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