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11-06 10:10:06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植物
[复制转发]
楹联(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学艺术,早为日韩等多数民族所传承而成为世界文艺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从我国特有的骈文、律诗的对仗形式中演化出来的,源远流长,内蕴丰厚。她以最精练的文字、最浓缩的感情,表达作者的心态情志,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因她与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相结合,更赋以极高的文化情趣与美学价值。
景区楹联是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与美学表现
园林景观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综合体,而景区楹联就是景观的丰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与美学表现。曾经致力于西湖园林建设的已故园林专家余森文先生曾提出’继承发扬园林命名、题词、楹联、匾额的文化传统,在内容上创造新的意境’的主张。他说:’园林的命名、题词、匾联是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人们在游览园林、观赏景物的同时,可以看到各种雅致的题名和匾联,吟咏一副副对仗工整、诗意盎然的楹联,既开拓了园林景观的诗画意境,又深化了园林艺术的美学情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一副好的楹联,往往能突出自然景观的环境特色,概况出人文景观的历史背景,使人开阔视野,深化领悟,启迪心智,’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进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又具有新意的更高的艺术境界。
把祖国秀美多姿的自然景观看作是一幅山水画卷,楹联就是题画诗;把灿烂悠久的人文景观,看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某一特定时期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缩影,楹联就为它配了一首赞美曲,起了画龙点睛、相得益彰的作用。例如大家熟知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蜚声中外,几乎成了大观楼的代号与标志,甚至景以联传,长联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景点本身。如温州江心寺王十朋’朝朝长长’叠字联,孤山’西湖天下景亭’黄文中’山水晴雨’叠字联,九溪俞樾的’重重叠叠山……高高下下树’叠字联,充分运用了我国汉字’同字异义’、’一字两读’及词性变换规律等手法,也是名传遐迩,为景观生辉的文化精品。
西湖景区内,许多景点有丰富的楹联文化积淀,可谓流光溢彩,取之不尽。孤山西泠印社景区、岳飞墓庙景点,都是其中之最,但荒疏的景点也还是不少,如南天竺辛亥革命烈士墓群、太子湾公园、新建的几座博物馆等。近几年来,在杭州市园文局的努力下,经过整理补充已弥补充实了不少。特别是新建景点,如吴山城隍阁、于谦祠、雷峰塔、万松书院、鼓楼等,主事单位向国内外公开征联,征集到了不少佳联,大大丰富了该景区的文化内涵,这是值得高兴的。以新建景点而言,如吴山城隍阁内,戴盟撰’纵目览无余,看宝石流霞,明珠溢影,钱江涌碧,杭郡飞虹,新阁笑迎新世纪;怀思有美,仰欧公写纪,苏子题诗,忠肃攻书,青藤作画,吴山多胜迹,古樟纪历古春秋’。叶玉超撰’繁吹接涛声,静观堂上文题,蔡欧并美;沧溟开画境,闲望山头景色,吴越双青。’又如于谦祠祈梦殿联:’问汝何来,欲圆何梦?徇吾所历,必应所求’,角度新、主意好,规人警世,别出心裁。以旧景点的充实而言,如南屏山张苍水墓,几年前恢复了牌坊后,坊上石柱重镌了4幅楹联,这些楹联都是名家手笔,艺术地反映了这位民族英雄的历史地位与爱国情操,这不但突显了人文景观的地方特征,而且增加了它的文化内含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功能。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其次是从古代诗人名家歌咏西湖的诗词作品中撷句成联,古人称:’集句’,俗称’诗对’。集句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有形式,不能简单化。它是个再创作,必须慎之又慎。集句约略可分为集纳同一作者的律诗诗句;采集不同时、不同代的诗人的诗句;也可集景点关系人物本人的诗句,如风雨亭联可集秋瑾诗词句,章太炎纪念馆可集章的诗赋句……
集纳同一位诗人的诗句,则可从其律诗的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中挑选。我国的方块字与律诗、骈文都有很美的形体与严格的美学要求(包括对称美、韵律美、意境美)。源远流长,代有名构,诗家门都要求自己的作品对仗工整、词语典雅、平仄协调、音韵铿锵、含意隽永而又新裁别出。姚雪垠说过,古人的’律诗要求在很严格的格律限制中做到平仄和谐、对仗精心,并于对仗中求精策。’所以有人说,五百首律诗中就有一千副对联。尽可供我们挑之又挑,选之又选。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七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寺》诗);’犹忆秋魂哭风雨,故教侠骨重湖山’(庞树柏《秋侠墓》七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明湖行》);’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白居易《寄韬光禅师诗》),’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白居易《余杭形胜》);’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白居易《西湖晚归孤山寺赠诸客》),’松排山面千重翠,月上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七律,用于平湖秋月极贴)’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苏东坡《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七律,’玉川子’是唐代茶家卢仝的号名,’明月’指团茶。用于有关茶事的景点,无可挑剔。)
又如’地涌半身云水绕,山开一面金碧浮’,(明代诗人张舆《秦皇缆船石》律诗颈联可用于宝石山。)’千寻翠色供诗笔,一派湖山作画图’,集秋瑾《题潇湘馆》诗句,(’翠色’或改动为’翠黛’)都是切合西湖风景的佳对。近代女诗人秋瑾烈士对西湖情有独钟,景区内有她的诗作,也能使湖山增辉。
集句中较难制的是将古代不同诗家的名言警句掇合在一起对偶成联。巧偶天成,有时胜于原偶,更出新意。如西泠印社有清道人集句联:上联’天地有正气’(宋人文天祥《正气歌》句),下联’山水函清辉’(晋人谢灵运句),堪称为集不同时代诗作的范例。昔人余绍宋曾有《寒柯堂宋诗集联》一书(台湾商务版)顺便抄录数则,以资借鉴。
’一庭花影三更月;(戴复古)千里烟波万叠山。’(范成大)
’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虚窗尽日对秋山。’(寇准)
’风物澄明新雨后;(孔平仲)楼台高下夕阳下。’(欧阳修)
此外,在当代诗人的律诗中,也可以选到他们的佳句。如苏步青《游杭州》:’山秀水明今胜昔,莺歌燕舞夏如春。’徐弘道《祭秋瑾烈士》:’一腔热血丹心在;万古明湖侠影留。’郑秋兔《游杭志感》:’堤上清风梳细草;湖边嫩柳隐鸣禽。’潘裕荣《揽胜西湖》:’一湖烟雨三堤柳;满眼清波六月荷。’--这些诗对均可作为初选品备专家们集体研究裁定,作为充实西湖楹联之用。
关于征集新联,近几年多次举办,效果很好。如六和塔文保所发起的’六和钟声’、’六和碑亭’的征联活动,吴山景区管理处举办的城隍阁征联活动(包括个别邀约撰联的)等。现在的问题是掌握好评审这一关。在评审机制上,可以邀请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参与评审会,这是因为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许多景点原是历史的、人文的积淀。还可以发动全社会来参与评审,把评委会的决定公布于众,听听广大人士的意见,这可以避免由少数评委决定的不足。像去年《雷峰塔重建记》碑文在杭报发布征求意见的公告,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关于汰除劣品,首先要注意那些有错别字的对联,这在新置的楹联上有所出现。云居山浙江陆军监狱牺牲烈士纪念亭柱联:’国步哀危,激起多少驽云志士;湖山肃静,萦廻万千壮烈忠魂。’上联的’国步哀危’系’国步衰危’之误。钱王祠大门联,是清人杨叔怿旧题,书写者下联落款’斋’,这个’’字,实在难解。万松书院内欧阳诚新撰的对联,其中一个’必’字,竟少了一点。此类劣品,不论由于撰书者还是技工制作之误,都是不能容忍的。正同老年公园中的诗词碑廊一样,错字漏字不少,令人生’湖山沾垢,西子蒙羞’之忧。
现在,还出现了上联、下联倒置的现象。按汉字书写规范,竖写自右到左,横写从左到右;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这也是日、韩及东南亚方块字国家所公认的,应该求得一律以符规范化要求。
附陈题外的建议二点:
1.楹联的书法书体不论旧联新联,均凭书家自由,不限简体繁体。书法是艺术创作,自有它的创作特性,更何况书法发展史上,书体演变时总会有过渡时期的书体传世,割程(邈)隶之八,取李(斯)篆之八的’八分书’就是显例;’章草’就是章书发展到草书的过渡期中的字体;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体,隶、行、楷杂糅,非隶非楷,更是别出心裁,自成一体。
2.楹联书法的字体,如属甲骨狂草、繁体异体,应加注释文,帮助解认。释文一律用简体楷书,加标点符号,可在联外设计附加,以求不破坏楹联形式的艺术风格;如能译出英、日文文字,则更有利于国外游客的欣赏兴趣与中外文化交流,但要慎之又慎,宁缺无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