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第三空间,这似乎是个新名词,也许有人会感到纳闷:园林第三空间究竟是什么?本人做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耳闻目睹众多优秀的园林作品,在内心里不知不觉的冒出了这个名词---园林第三空间。这里所说的园林第三空间不是用肉眼看出来的,而是用内心去感受出来的。
园林与人一样,她除了具有外在美,还具有内在美。园林的外在美指的是她的设计手法的自然运用,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以及在形式上、视觉上给人予美的感觉等。而内在美就是本文所指的第三空间了。她隐藏于外在形式中,是欣赏者沉入的一种回忆、一种探求、一种对园林意义深层而理性的把握,需要用心去思索、领悟,才能理解其中的美妙。这就是园林景观的核心所在。所以说,一部优秀的园林作品无疑就是一首凝固的音乐、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不同品位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
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简单讲讲我们周边园林的第三空间:
第一、是一首如歌的诗,一幅立体的图画。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园林中的植物色、形、香、声兼备,丰富多彩。在我们园林景观里,有的园林是利用声音造就音乐环境,而有的园林是利用多种不同叶色、花色和不同形态的园林植物来组成各种图案或者乐谱,制造音乐气氛。这就是无声的音乐。如上图所示:我们不难看到,她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植物巧妙配置的花境;也不难看到她是由几条流畅的曲线,规律组成温和起伏的图案。当我见到这种景观,我都会把她想象成一组组跳跃的音符和一条优美的旋律,因为这时展示在你面前的已不仅仅是一道风景,或是一幅画,而是一组跳动的音符,一首无声的音乐。象音乐的节拍一样,突出了一种韵律与节奏感。她不但能让人饱享眼福而且还能让人心情轻松、舒畅,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看到她,我们仿佛感觉到身体上的每个细胞都跟着节拍在欢腾,充满音乐,充满快乐。同时,我们还可以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一条哼着歌儿、奔腾不息的小河,或是一条温顺的小溪……
第三、是一席绵绵的话语,一个动人的故事。
中华民族向有花木移情之说。如竹的意蕴,梅的情趣,松柏的风格,荷的风致……这些植物各自以优雅、挺拔和傲寒的特点,成为文人雅士们自喻的品格,使它们不仅为造景之用,而且独具象征意义。我们的园林,也就因为有了植物才呈现出华滋之美。而花草树木的经营恰好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亲和,老庄的“自然而然,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古代许多诗人画家以风雅高洁自居,常常将他们的诗情画意无痕地糅进园林之中,寄托在这花草树木之中。这些美景在他们面前已变成一席绵绵的话语,大自然的语言,互相诉说着自己的情感意念。通过花草、山水等造景因素,诱发游赏者浮想联翩。人游其中,顿生怀古之幽思。在我们学生时期的作文里,不也经常用到一些拟人手法吗?诸如“小草在说话”、“花儿对我笑了”、“树儿弯了腰”等等的词语,正是这些简单朴素的语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以及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
园林又如同一篇文章,她运用各种的造景要素形成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的流动空间,构成诗一般严谨、精炼的结构。园林也如同一个故事:有开头、有过程、有高潮还有结尾。如下图(99年昆明世博会),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条长850米、60米宽,以草坪为基底,各色花卉为主体,形成五彩缤纷的花廊的花园大道。而该路段还告诉了我们:是以大温室作为轴线收头和景观衬景,以“花钟”为序曲,乘着“花船”,经过“花溪”汇入“花海”,点题于扇形射状的下沉式的露天展演广场。中心广场,以“花开新世纪”雕塑和大型喷泉为高潮。而游览的主干道收尾于国际馆,这里又是一个高潮。国际馆的建筑外形好似一艘正在驶向21世纪的“航船”,加上建筑立面的曲线变化,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用一张完美的立体风景画和园林语言来告诉我们一个故事。人们看到她,不仅仅看到了这些奇花异草的千姿百态还看到大自然的对话与歌声。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