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0人已点赞
分享
全部回复(6 )
主题
回复
粉丝
中国建筑史
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西藏·天 地 佛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确实不错啊
有时间看看
对古建筑比较感兴趣
回复 举报
--------------------------------------------------------------------------------
最近去上海、苏州出了一趟差。我去过上海多次,去苏州却是第一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宛如寒山寺的钟声,摄魂荡魄,脍炙人口,长鸣不衰。可谓寺以诗显,诗以寺传,相得益彰,诗成了千古绝唱,寺也成了闻名古刹。因此,没去过苏州的人也都知道,苏州有个寒山寺。到了苏州,是一定要去看看寒山寺的。
所谓“姑苏城外寒山寺”,其实是张继那个时代的概念,如今的寒山寺就在苏州城内。不是寒山寺挪了窝,而是现代的苏州城比原来的姑苏古城大多了,把寒山寺圈进了苏州城内。京杭大运河依然在寒山寺的山门外蜿蜒流过,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宽,大约只有二十来米。枫桥依然屹立在运河之上,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长。寒山寺的规模更是算不上大,比我见过的许多古刹小多了。
未进山门,我们先登上山门外的江村桥,也叫“乌啼桥”。那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与百十米外的枫桥遥相对峙。桥虽然不高,但站在桥的拱顶,可将寺内的殿堂塔楼尽收眼底。寺内有一座五层高塔,建筑风格与日本东京浅草寺的五层高塔非常相似。寒山寺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据说,连日本的小学课本也载有张继的《枫桥夜泊》。
当地接待我们的同志告诉我,传说当年张继赴京赶考落榜,心情苦闷,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千里迢迢来到苏州,写下了不朽的《枫桥夜泊》。从此以后,张继仕途坦荡。如今许多游客每年在岁末之夜都要专程到寒山寺聆听“夜半钟声”。他们认为,在辞旧迎新之际,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能消灾免祸。听完钟声,再吃碗面条,新的一年就万事如意了。当然,如果能到钟楼亲自撞一下钟,就更能够得到上苍的保佑。
可惜我们去苏州的时候是三月,新年早已过去了。而且我们参观寒山寺的时间是白天,无缘撞响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为自己和亲朋祈福。不过,寒山寺内这熙熙攘攘的游客和鼎盛不衰的香火好像已经向我们预示着,来年应该又是一个祥和平安之年。
参观寒山寺归来,一改我原来对寒山寺夜半钟声的印象。以前读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给我的印象是郁闷的,有一股落寞的感觉和淡淡的哀愁。如今再读这首诗,在我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一幅幽静安宁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显得那么祥和隽永。
由此我想到,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坏得失往往不能全凭一时一事来判断。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世界,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范仲淹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悲喜全无,烦恼自然就不存在了。就像这寒山寺,不管在城内还是城外,年年照样香火鼎盛;又如那夜半钟声,无论你听了郁闷还是安详,岁岁依然长鸣不衰。不过,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修炼到范大官人那种胸怀和境界的时候,烦恼没有了,张继恐怕也写不出他的不朽之作了。正是:
船到枫桥梦里行,
远时惆怅近安宁。
姑苏城内寒山寺,
一样钟声两样情。
哈哈……
图2006年3月摄于苏州寒山寺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