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学生专栏 \ 何为校园文学,校园文学为何?(转)

何为校园文学,校园文学为何?(转)

发布于:2006-10-11 13:24:11 来自:人才招聘/学生专栏 [复制转发]
前记: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只不过之前想用的题目是《何为文学,文学为何?》。之所以迟迟未敢动笔,主要是觉得如此庞大的话题自己似乎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去驾驭。几经斟酌之后,选择了现在这个题目,也算是一个校友对校园网文学板块的一点点建议吧。

  谈起校园文学,自然还是要从文学入手。所谓文学就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一门学问,所以它首先应该是一种文字。当然这里的文学并不意味着必须是文学巨匠,抑或是网络红人笔下的语言。简单也好,深刻也罢,其实只要是语句通顺,并且能表达某种思想的文字,通通可以称之为文学。校园文学始于文学,终于文学,稍微不同的是掌控文字的主体是活跃于青春气息浓郁校园学子们。

  酝酿了这么久,还是没开好头,第一段写得很空,抱歉。接下来还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唠叨几句吧。

  自从05年下半年开始接触BBS和博客之后,自己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在网络上天马行空、畅所欲言的那种感觉。虽然没混出点名堂,不过正是这段网络经历,让我体会到了来自于文字的极大乐趣。在此期间,也在校园网和校报杂志上发表过部分文章。说成就感谈不上,不过虚荣心还是在某些时刻膨胀过几回。

  所有在学校发表过的文章,在自己的博客里都有所记录。遗憾的是,那些几乎都不是自己得意的作品。往往自己觉得好的,投稿的时候不见得都能通过。这其中当然有文字不够优美思路不够清晰摆不上台、又或者不合编辑口味的,可实际上大多数还是因为“不适合在校园网上发表”——这是最令我无奈、气愤的理由。虽然有时候那不是编辑的本意,但却大体上体现了校园网的选稿基调。

  尽管在文字方面自己是半路出家,无风格可言,个性上接近于顽固,不过扪心自问自己的文字还谈不上反动,也不属于某些色情暴力蛊惑人心之说。可为何还总是与校园文学格格不入呢?

  小时候很讨厌文字,写作文的时候总喜欢找些作文选来抄抄,虽然总能侥幸的获得几次高分,可打心里讨厌那些被固定化、半死不活的枯燥文字。而如今的校园网,多少就有点这种感觉。当然我不否认校园网上有很多出色的写手,称得上美文的也为数不少。可所有这些,总是摆脱不了那股“书生气”——在应试教育压迫下产生的传统文学弊病。

  大学生虽然谈算不上是这个社会最先进的团体,但大多数人都应该是极具个性、叛逆张扬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几乎可以接受社会上存在的任何观点,包括极端的。正如一位同学所说的:“校园网上的评论文章看了一些,总的印象是象是在看高中生或初中生写作文。不知道是不是有点深度的文章都被封杀了,还是广外就这点深度。”也许这句评论能出来,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进步了。可既然知道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应该积极去改变。校园文学不应该被固定在某些范围,或者被卡死在所谓的“高度”上。

  大学生活应该是美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风花雪月、蔓藤柳枝。花前月下固然值得向往,可占主导的并不是这些。大学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好的、坏的、积极的、消极的,多姿多彩的同时也毛病百出。文字基于生活,所以校园文学也应该是这些生活的真实(至少也应该是侧面)反映。好的事迹可以鼓励人心、催人奋进,坏的现象同样能引人深思、警醒他人。哪怕是稍微堕落甚至邪恶的思想,也应该积极去面对,而不是掩耳盗铃、眼不见为净。

  校园网最近多开了“网评天下”这个板块,大有“大事小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趋势,可出来的文章依旧不敢恭维。很多人在评论中反应“COPY”“不是自己写”“如白开水般乏味”等等等等。文章的原创性遭受置疑,观点不够突出,有人云亦云之嫌。这不禁让我想起写毕业论文时一位导师说过的一句话:“你别老想着自己写,不找些好的资料,就等着不及格吧。”听完之后,我在庆幸的同时又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悲哀。自己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如果整天想着去COPY,跟在别人后面起哄,写出来的东西还有何意义可言?

  要校园网跟其它网络媒体那样自由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那样的话,校园网也没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我也相信现在的校园网,特别是文学板块并不是大多数人期待的样子。何为校园文学,校园文学为何?其实不用我多说,很多人也曾想过。最后我想说一句:大学生很前卫的,有时候大胆一点也未尝不可。

  后记:不知道这篇文章最终是否能通过。写完之后,总体感觉还是缺乏力度。不过不管怎么说,希望校园文学能成为大多数人喜欢的板块。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学生专栏

返回版块

23.92 万条内容 · 12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博士”满天飞就是现代大学吗?

博士”满天飞就是现代大学吗?   在今日的中国大学,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博士学位,在争取教学科研资金、分房子、提工资、评职称时都会遇到麻烦,想当教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许多大学甚至在招聘教师时,都干脆规定“非博士不要”(10月9日《中国青年报》)。   在我看来,大学对教师是不是拥有博士学位的过度强调是非理性的,甚至可以说是病态的。因为博士头衔并不必然表明这个人就有相应的学术水平,大学“惟博士是举”和酒店门童以衣帽取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钱钟书先生曾经将博士文凭比作亚当、夏娃下身那片遮羞包丑的树叶,“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这话是说得刻薄了一点,但道理却是不错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