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9-25 19:57:25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发展生态旅游 促进风景名胜区保护——仇保兴副部长在生态旅游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邵琪伟局长、吴晓青副局长、王怀臣副省长、王志发副局长、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三部门联合在风景秀丽的九寨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召开生态旅游现场交流会。这是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这次会议,将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风景名胜区保护和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肯定会成为我国旅游事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里程碑。我谨代表建设部,向为召开这次会议给予大力支持的四川省政府、阿坝州政府的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将重点研究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通过典型交流,推广先进,加强引导,进一步明确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推进风景名胜区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刚才,邵琪伟、吴晓青和王怀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讲话,我完全赞同。下面,我结合我国城乡建设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就如何发展生态旅游讲三点意见:
一、现阶段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必然性
首先,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召唤。自从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能源枯竭和资源破坏等日益紧迫性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不约而同地认为第三个人类文明阶段即生态文明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促使人们回归自然,希望了解进而改善生态环境。顺应这一时代大趋势,发展生态旅游,也是我们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人类旅游活动的本质是换一种场景和方式来审视自身的生活。古今中外的诗人和艺术家们往往就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进而有了引人入胜的佳作。世界各国无论所处何种生产力发展阶段,其人们都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喜爱之情。这种渴望亲近自然的情绪,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而成正比地提高,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大自然作为参照系来平衡日益繁杂和枯燥的都市生活。由此可见,生态旅游的内涵,是在充分利用大自然陶冶人的情操,进而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的同时,强调人类应对自然和生态人文环境加强保护,倡导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反映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自身文明发展和生存环境演变的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望。所以,发展生态旅游顺应了时代需求的大趋势。
其次,发展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众多的特有物种和独特的地理地貌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待挖掘的最大潜力。从旅游业的需求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支柱产业。联合国专家经过对众多发展中国家调查分析后得出了一个增长模型,凡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将会面临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城镇化的飞跃,第二个是旅游业发展的飞跃。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就意味着人们的基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类的第一需求就将逐步转向精神文化和旅游的需求。通过这个增长模型可以推断,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将是世界上旅游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21世纪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世纪,是全世界人民了解东方文明的世纪,也是人类理解、推广中华民族古老的“天人合一”、原始自然的生态观的时代,这将促使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急剧膨胀。因此,国内旅游需求的增长和境外旅游人数的急剧增长,这两股洪流合在一起,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在日益拥挤的现有的旅游资源市场上,我们还能够为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哪些旅游资源,如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从供给方面来看,仅仅我们建设部门管辖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就有187个,再加上省级风景名胜区就有600多个。这600多个风景名胜区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尽管这一制度已经建立了二十多年,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旅游业载体,但也仅仅利用了全部景区资源的30-50%,其余50-70%的资源因为生态条件的限制而未被科学利用,必须要用生态旅游——这种新的旅游业态来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同时,我们还有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一系列占国土面积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的潜在的旅游资源,都应该也必须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加以利用,从而增加供给,满足需求。
全部回复(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第四,发展生态旅游,要尊重和发扬地方文化,充分发挥原住民的积极性。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不一样。在我国许多地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都有原住民,不能简单地把他们搬走。少数地方可以,黄龙可以,但是九寨沟就不行。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历史和实践来看,任何东西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原住民与其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已经有几千年,他们的长期存在就是一种合理。许多原住民,比如云南的纳西族,他们不砍树,不杀生,不得已砍一棵树就要种三棵树。九寨沟原住民就反对原来的林场砍林,作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世世代代就是因为尽可能少地向大自然索取,所以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了几千年。所以尊重和发扬地方文化,就是尊重几千年证明过的以最小的干扰方式开发利用大自然的真理。二是从体现和挖掘旅游资源的价值来看,只有本地的、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自然生态资源没有同一性,每一个地方的生态资源都不一样。只有尊重本地的,才会有景观的差异性,才会对游客有吸引力,才会避免旅游资源之间同质性的恶性竞争,才会形成景区之间相互优化组合,形成整体的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旅游的群体。三是从调动积极性方面来看,我们只有给原住民持续生存致富的生路,让他们把低级的、农耕的或者工业化的开发模式转化成后工业化的开发模式,从砍林变成护林、从破坏环境转变成保护环境、从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从农耕生活变成小商品的销售者和地方文化的表演者。这样就可以把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因素变成有利恢复的因素,就为他们找到新的发展致富之路,原住民就会比过去更加富裕,生活得更有尊严。
第五,发展生态旅游,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教训,持续地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因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世界上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家都是根据实践来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提炼。但这种旅游新业态国外毕竟先行了几十年,我们应该充分的借鉴和汲取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实现以最小的代价、最小的错误教训来获得最大的成功。另外,生态资源的保护涉及到全人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维护生态平衡是全人类的使命。在这一点上,国外各类学术机构、社会团体和政府是最愿意提供援助、最愿意无偿提供知识产权、企业最愿意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的,这有利于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六,发展生态旅游,要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维护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四川的成功经验,首先是全面实施景区的生态林保护工程,系统地治理景区生态环境来帮助大自然自我修复。其次是从拆除违法的建筑入手,全面地整治重点景区,把人为对大自然的干扰局势扭转过来。再次是优先建设生态环保和最必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并同时强化数字化管理。几个月前,建设部在全国推行景区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就是以九寨沟为典型的。因为通过数字化管理,以3S(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来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环境监测的能力。第四是在交通等重点工程中全面贯彻生态环保优先的原则,那些“不三不四”的道路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我相信他们是在与那些刻板的公路工程师作了艰巨的谈判后,才获得成功,而这些“不三不四”的等级公路却正是对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优美的环境和生态最小干扰的工程典范,这值得全国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加强环保的监测。我们强调风景名胜区的统一管理,只是明确了管理责任,不是说其他的部门不能进入景区监测,环保部门全球管理的原则之一,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环保部门不能监测的,它可以无条件的进入所有的领域和空间来进行环保的监测和管理。在我国的不少地方,环保为什么恶化,就是存在管理盲区,存在地方利益保护主义。所以,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间,必须自觉克服这类盲区,让环保检测通行无阻。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