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商易宝社区 \ 招标投标 \ 欧美军事专家评说:东海中国何以对抗东京

欧美军事专家评说:东海中国何以对抗东京

发布于:2006-09-23 09:12:23 来自:商易宝社区/招标投标 [复制转发]
对于目前,中日东海局势,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都是心知肚明。但是,处于对于中日两国的种种关系的障碍,因此,很少有国家愿意(包涵美国)愿意对此直接评论。此次,美欧直接联手对话,评说此类问题。还是首次。这是美欧的欧洲-美国改善关系对话,谈判研讨风会中的记录。刊载于美洲时代论坛报。

让·佛朗索瓦·蒂克(法国):我不知道谈到日中问题,为何还要设置专门话题,中国在东海海域可以说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优势海域。在中国在整个东海上空也是建立了十分紧密的战场环境监控系统。因此,不可能仅以少的先进舰船多少,就决定谁在东海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利。这是完全错误的。

目前在东海,日本整体舰队实力,虽然占据优势,但是,日本舰队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只能说:有其心而没有这份开火的胆量。中国并非一个“北韩”那样的怯懦小国。而是目前联合国公认的常任理事国。对于对于一个这样的国际大国,实施贸然的军事打击,不要说日本,即便就是华盛顿,也会止步不前。因此,日本海军早在99年就宣布一旦触及与中国海军出现东海军事对抗局面,那么,日本海军必须炮口放低。不做“激怒中国的任何举动”。这在其2005年发生的中国核潜艇“误闯”日本海,是明显的证明。

因此,从军事理论角度来说,谁?先进仅仅是一个层次问题,实质上谁在战争中占有主动权,才是取得战争的关键。

费加罗报专栏评论:曼努埃尔·库那德:我认为中国占据东海绝对水下,天空优势,这是毫无争议的问题。而中国却是每次以所谓“和平友好”为基调,多次拉日本进行会谈,实质上,就是在一次一次逼迫日本,对其中国让步。事实上,日本ZF即便小泉ZF,也是进行了多次必要地退让。譬如钓鱼岛问题。其岛屿名称:中国称作“钓鱼岛”,日本称作“冲鸟岛”最后,因谈判中中国坚决要求日本修改。日本虽然国内没有改变,而对国际社会上,日本还是承认了“钓鱼岛”。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取得了钓鱼岛国际地位的实质进展。

但是,中国近期一仗其据有的核武器威慑力量,多次在辽东,浙东等海域进行试射演练。造成了日本国内极度恐慌。这也是中国在作出“赶走小泉”的真实举动。因此,我就这一点对于中国做法,感到遗憾。

美国CNN专题栏目亚洲新闻论坛主编霍华德·安德森:我不认为这样。中国虽然在东海处于水面舰队的弱势。但是,中国依旧是亚洲最强悍的国家。日本虽然多次派遣水上JC部队,驱赶中国进入钓鱼岛渔船。而日本并没有对此放1枪。相反,在中国暗示下,进入俄罗斯海域的日本渔船却遭到了俄军炮击。这是足以说明,日本目前处于亚洲及其危险地地步

因此,日本为了维护本国利益,派遣水上JC,勘查有争议岛屿是符合国际公法的做法。如果中国ZF愿意,也可以派遣水上JC。去那里勘查。但是,我不认为日本会在那里对其中国官方水面舰艇,进行武力对抗。这也是华盛顿ZF不愿意看到的。

谢尔墁·安提鲁亚(瑞典国际军事研究中心主任):我首先生明,我不认为中国在亚洲,有那一个亚洲国家,目前敢于在那里对中国官方舰队进行军事手段?

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复苏,已经不是今天可以了解的话题了。中国中国ZF采取了针对的,克制的态度,得到了国际社会一直拥护。这也是必然的。作为华盛顿当局,不要企图拿日本作为你的测试中国的实力的“实验品”引导中国对日首先动手,无疑就是为了给美国在此增兵东亚,设置合适的理由。

总所周知,华盛顿就是支持日本军国主义复苏的背景。我认为这并不是中国的软弱,相反看出,中国的确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已经走向了成熟。依照目前我手中资料,中国毁灭日本本土,100次以上是绝对不夸张的。

但是,中国没有1次在亚洲对亚洲任何一个国家使用过甚至计划使用过核武器。对于越南,中国认为无可谈之处。中国人痛恨忘恩复议。但是对于日本,中国一些官员还是保有:浪子回头的心态。而且中国现任领导人都是在邓先生以后出任的。不可能违抗他遗留下的旨意、

因此,中国对此只能十分克制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日本为了其达到从新复苏军国主义,加速军事扩张,这也是事实。在我看来,现任中国领导人如果真实类似朝鲜那么“渺小”的话。那么日本列岛我们今天仅能从记录影片里面才能看到。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招标投标

返回版块

125.93 万条内容 · 27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周总理为什么不让老舍入党?

今年是我国现代着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的百年诞辰。自1966年8月24日老舍先生自沉太平湖至今,已有33年了,但“老舍之死”的话题至今没有结束。因为这已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整体悲剧命运的缩影。本文作者傅光明先生从1993年下半年起,断断续续地采访了许多作家、学者、1996年8月23日“红色风暴”中北京文联批斗老舍的现场见证人及老舍的家人,以从中获取值得思考的资料,结集为《老舍之死采访实录》,并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现先节录一部分发表,以飨读者,并以此纪念老舍先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