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工业自动化 \ PLC使用经验谈

PLC使用经验谈

发布于:2006-09-17 06:07:17 来自: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 [复制转发]
 一、前言

  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产生于1969年,是由当时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研制开发并成功应用于汽车生产线上,被人们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在70年代,随着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并被应用于PLC中,使其具备了逻辑控制、运算、数据分析、处理以及传输等功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于1980年正式命名其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为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相区别,同时也使用其早期名称PL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分别于1982年11月和1985年1月颁布了PLC的第一稿和第二稿标准。以后PLC开始向小型化、高速度、高性能、高可靠性方面发展,并形成多种系列产品,编程语言也不断丰富,使其在80年代工业控制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工业控制产品,是在硬接线逻辑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把PLC认为是由等效的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元件组成的装置。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

  PLC组成: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I/O单元)、电源、编程器等;
  PLC分类:按照结构形成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按照输入/输出(I/O)点数分为小、中和大型;
  PLC特点: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编程简单(常用编程语言有梯形图、语句表、逻辑符号图、顺序功能图和高级语言等),体积小,安装维护简便等;
  PLC工作方式:PLC是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即每一次状态变化需一个扫描周期。PLC循环扫描时间一般为几毫秒至几十毫秒。整个过程分为内部处理、通信、输入处理、执行程序、输出处理几部分;
  PLC发展趋势:向高速度、大容量、多种类发展;丰富编程语言,开发用户友好界面;开发智能模块;加强联网通讯能力;予留现场总线接口(现已有产品应用,如:SIEMENS SIMATIC S7-400);拥有智能诊断等功能;保护功能加强,有效保护用户信息,防止非法复制、修改;对现场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三、可编程序控制器选型

  在PLC实际应用中,是以其为控制核心组成电气控制系,实现对生产、工业过程的控制。
  方案设计步骤
  首先要全面了解被控制对象的机构、运行过程等,并明确动作逻辑关系;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包括输入、输出信号数量的多少、性质、参数;有无特殊功能要求;是否联网运行等)选择PLC型号及各种附加配置,并有规则、有目的的分配输入、输出点;

  根据控制及流程要求,对应输入、输出开发相应应用程序;同时连接PLC与外部设备连线;

  将编制完成的程序写入PLC中,模拟工况运行,进行调试及修改;在模拟调试成功后,接入现场实际控制系统中进行再次调试,直至完全通过为止。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sunchao7812
    sunchao7812 沙发
    非常感谢!!!:lol
    2009-06-10 17:15: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ttb2008
    ttb2008 板凳
    正需要
    不错

    学到了 不少东西

    太好了
    呵呵 支持 楼主

    再发一些 这样好的文章
    2006-11-19 09:24: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工业自动化

返回版块

17.92 万条内容 · 3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三菱PLC在线互动学习flash(开通了)

经过整理后上传到我网站上,供大家免费在线使用!http://www.260g.com/news_view.asp?id=90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