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云南滇池入湖黑臭河水经细菌处理变清可养鱼

云南滇池入湖黑臭河水经细菌处理变清可养鱼

发布于:2012-02-10 10:12:10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昔日黑臭难闻的河道污水经过细菌处理逐渐变清、臭气消失,几十尾色彩斑斓的锦鲤欢快嬉戏,这是发生在滇池入湖口的新运粮河治污实验区真实的一幕。5月28日,在昆明召开的“治理滇池入湖河道新运粮河工程座谈会”上,运用生物技术对河道污水进行原位净化的成功尝试,引起长期关注滇池治理的与会国内各大媒体和有关专家的极大兴趣,人们对提升滇池治理实效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有29条,进入滇池的年均水量近9亿立方米,年均向滇池输送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分别占滇池流域污染物负荷量的72%、78%、80%,河道水质大多为劣V类。为探索入湖河道污水治理的有效途径,云南省环保局在多次派出专家组到省外考察的基础上,于2007年10月,与昆明市环保局共同主持召开专家论证会,决定采用中美合资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对滇池入湖污染河流进行原位净化示范工程。今年1月,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与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紧密配合,开展河道治污项目,新运粮河成为第一条使用生物细菌治污的入湖河道。该项目通过曝气—生物菌—生物带(生物膜)的有机组合及技术集成,引进、开发适宜滇池污染入湖河流的净化组合技术,经使用复合菌活菌净水剂、生物带和微孔排气管等工艺,对河道污水进行细菌群分解污染物和水体增氧处理。这既有效改善了新运粮河的污染状况,也未对河水造成二次污染。
  新运粮河是昆明市主要排涝河流之一,河段全长约15公里,全段无沿河截污管,各种入河排污口323个,因长期接纳沿岸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水质极差,属地面水劣Ⅴ类。生物治污示范工程区位于河道最下游的接近滇池入口段,总长约480米、宽20~30米、深2米(其中清淤深0.8米),共分为“KIC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区”和“沉淀及生态修复区”两个部分。生化反应区段长280米,区域内分布生物带、曝气管和高效生物菌;“沉淀及生态修复区”长100米,功能包括沉淀和种植沉水植物进行生态修复。用于治污的生物菌群是从自然状态的污泥中筛选、分离出来的,通过了生物安全性鉴定,不存在生物安全隐患。
  走近新运粮河岸边,生物治污示范工程区的河面上段是乌黑发臭的河水。污水进入示范工程区的河面后,黑水逐渐变得清澈,河道沿岸有一根直径约20厘米的管道,与之相连的多根塑料小管插入河道。在支流与干流交汇点附近建有一道坝,坝外是一个10余平方米的水池。池水清澈见底,几十尾景观鱼在水池中碧绿的水生植物旁相互追逐嬉戏。河道出水口,变清的河水渐渐融入滇池。
  据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杨逢乐高级工程师介绍,新运粮河污水原位净化示范工程日均处理水量为17500吨,暴雨期最大流量为11万吨,工程于2008年1月动工,3月中旬投入运行。根据四月份运行效果分析,示范工程对新运粮河河水黑臭的现状有明显的改善,出水口透明度可达0.6~0.8米,基本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有机物去除效率稳定,可达40~50%。处理后出水水质主要指标接近《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
  杨逢乐高级工程师认为,云南高源湖泊、城市河道多,支流分散,污染严重,建管网治污投资巨大,如果直接在河道内进行治理,就能能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笔者在座谈会上了解到,这种生物治污不涉及大量管网建设、施工期短、投资少、可避免二次污染。同时,比截流、清淤等方式处理污水更为彻底。新运粮河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费用仅为修建污水处理厂投资的30%。
  引进生物技术,运用“细菌战”治理高原水污染已经打响了第一枪,它的综合效益到底如何?今年9月,示范工程竣工验收时将有明确结论。(蒋朝晖)
  • zcrane2000
    zcrane2000 沙发

    新运粮河是昆明市主要排涝河流之一,河段全长约15公里,全段无沿河截污管,各种入河排污口323个,因长期接纳沿岸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水质极差,属地面水劣Ⅴ类。生物治污示范工程区位于河道最下游的接近滇池入口段,总长约480米、宽20~30米、深2米(其中清淤深0.8米),共分为“KIC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区”和“沉淀及生态修复区”两个部分。生化反应区段长280米,区域内分布生物带、曝气管和高效生物菌;“沉淀及生态修复区”长100米,功能包括沉淀和种植沉水植物进行生态修复。用于治污的生物菌群是从自然状态的污泥中筛选、分离出来的,通过了生物安全性鉴定,不存在生物安全隐患。


    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这样把河流作为截污沟,不是太好。

    2021-05-24 09:09: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我们的前景

听大设计院相关领导说,中国的建筑已经进入了寒冬,说将五年内都没有什么项目,特别是住宅项目。。。,请大家说说形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