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9-05 22:38:05
来自: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
[复制转发]
中国推广智能电网技术上不是问题,主要的阻力来自于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要从以前传统的垂直式管理转到横向管理。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那里的电力严重不足,尤其
是在高峰期,电力供应十分紧张。电力公司在高峰期不得不停电,这是用户非常讨厌的事情,很多居民的电器无法使用。如果信息能够实时地双向传输,用户将实时地了解自己的用电量及电价变化等情况,这样就可以帮助用户依据电量和电价进行行为调控,并适当调整用电计划,以节省费用开支。如果实行了这样的智能电网和双向的智能传输数据之后,能够使高峰期用电量至少节省5%。”这是在2006年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高层论坛上IBM中国高级电力专家Martin Hauske描述的智能电网。
所谓智能电网,实际上是IBM描绘的一个电网信息化蓝图,它涉及到网络自动化、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劳动力动态管理以及自动电表的管理四个领域。目前,智能电网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全面地实施开来,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成功案例。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有三个主要元素: 一是数字化程度更高,有更多的传感器连接更多的资产和设备; 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 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
以自动电表为例,国内的电表能够对用户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读取,但只是单向的信息传输,而非双向的、互动的交流。当实现了双方向的交流之后,电网企业就能够对需求和供应有一个更好的平衡。比如在电力供应的高峰期,可以根据实时的客户用电量提高价格,而当供大于求时,则可以降低电价。这样用户就能根据实时的电价变化而有选择地采用其他能源设备(如太阳能、燃气等设备),或者选择错开高峰时段用电,从而降低用电成本。通过这种手段,可以自动平衡用电客户的需求,避免峰值期的冲突。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Martin认为,在中国推广智能电网存在天然优势,因为中国有很多新建的电网,采用了很多可控的元件,智能化程度已经很高了,所以在其上增加一些分析功能相对比较容易。而可能面临的阻力主要来自于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方面,其自身业务流程尚在优化与调整中,从以前传统的垂直式管理到现在的横向管理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就技术而言,虽说不是非常容易,但是至少是可行的。“我们看到,在数据分析、数据整合以及SOA架构方面,各个电力企业已经有了相关的实践。”(CCW)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