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8-30 17:11:30
来自:暖通空调/洁净空调系统
[复制转发]
综合医院ICU的建设与管理
2006年08月01日
重症监护学,是正在医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1970年,国际重症监护医学会成立,标志着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即ICU)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为ICU的建设实践提供了指南。
从20世纪70年代起,ICU在我国各地医院逐渐建立。初期,先设置了心脏加强监护病房(CCU)和外科ICU。至现在,我国医院对重症监护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由于大量先进技术的采用,各专科的ICU纷纷建立,如手术后苏复、普通外科ICU,心脏外科加强监护病房(CSICU),神经外科加强监护病房(NSICU),心脏病加强监护病房(CCU),呼吸疾病加强监护病房(RICU),婴幼儿加强监护病房(IICU)等,在大型综合医院已相当普遍。
因此,ICU床位数的比例、设备完善度、人员素质以及抢救效果,已经成为判断医院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其建设与管理开始备受关注。
ICU的规模和建制
ICU的床位数,一般约占医院总床位数的l%~2%,但其数量主要应据医院实际的危重病人数而定。在一个ICU内,床位数以8~10张为宜,如超过12张床位,应另设 ICU,否则将影响其有效性。
不管何种模式的ICU,做到“在任何时间内平均一个病人配备一个护士”,始终是它追寻的目标。根据这个原则,病人与护士之比约为1:4.25。与普通病房相比,这个比例确实很高,但这是由病人病情和医护人员沉重的工作负荷所决定的,因此应尽可能保证,否则会导致ICU质量下降。
任何一个ICU,都会遇到病人不平衡的问题。普遍的看法,并不主张在ICU病人暂不充足时,而将医护人员调离,因为从全面来看,他们的工作负荷不轻。
综合ICU还是专科ICU
ICU的隶属关系,是该科室建设之初最先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医院的规模、专科发展情况等决定。
传统的临床医学,把人体划分成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又根据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划分不同的专科。因此,它在临床实践中,更注重本器官系统的病变。
而危重病医学更强调整体性,注重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全身脏器的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且危重阶段病人最终往往进入“共同通路”,面临的问题常具有共性。ICU建立的初衷,也是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无论原发病如何),使用最先进的技术,集中精明强干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细致护理,加强治疗。
因此,综合性ICU,应该更符合危重病医学的特点。与专科ICU相比,综合ICU有以下优点:
*容易集中人力物力
建立一个设备完善的ICU,需要很高的投资,如果每个临床科室均建立一个人员设备完善的专科ICU,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
而且,建立过多的专科ICU,日常工作中没有这么多的危重病人,会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以医院有限的资金,与其建立多个设备不完善的专科ICU,还不如重点投资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综合ICU,为各个科室服务。
*有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
专科ICU的医生,多为本专业的医生轮流兼任,主要精力仍然放在钻研本专业的业务知识上,思考问题很难跳出本专业的框框。当患者原发病或专科问题较突出而病情不很复杂时,这有利于治疗。
但是,当患者的病情发展到多脏器受损,全身情况恶化成为突出问题时,专科医生就显得知识不够全面,往往力不从心。
综合ICU不属于任何一个专科,医生专职从事危重病医学,专门研究处理危重病阶段的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问题,以及多系统的全身问题的处理和支持,这就脱离了专科的局限。而且,病人来源校广,病种和数量较多,有利于医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危重病医学的发展。
*有利于科室的发展
综合ICU作为临床一级科室,直接与医疗行政机关和各科室打交道,减少了办事环节和层次。
在科室建立之初,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室,便于争取到医院具有扶持倾向的优惠政策,而不会损害其他科室的利益。这对科室的起步,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如作为临床一级科室,其医护人员固定,构成了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大家更关心科室的发展和命运。而专科ICU,往往不是一级科室,管理层次多,受制约的因素多,又没有固定的医生,人员流动性大,必然导致责任心不强,对ICU的兴衰漠不关心。
目前,国内医院在实践中,也是以综合性ICU为主的。统计资料显示,综合ICU约占总数的1/3左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危重病医学专业的普及,大型综合医院还是应以发展综合ICU为宜。
封闭式管理还是开放式管理
目前,ICU的管理有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放式3种。
封闭式管理,绝大部分日常医疗工作由专职ICU医生完成;开放式管理,则不设ICU医生,只有护理人员,病人仍由原主管医生负责;半封式介于两者之间,由ICU医生和专科医生共同管理患者。
笔者认为,封闭式管理更为合理。开放式管理,实际类似于专科ICU,存在前述不足。封闭式管理,由专职从事危重病专业的医生,全面、系统地管理病人,从整体观点为病人提供全身支持,为原发病的治疗提供了机会。
但ICU医生不可能精通其中所涉及的所有专科知识,所以还应重视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复杂疑难的专科问题,应请相关科室会诊,特别是一些诊断不明确的病人,有时还需组织院内多专业共同会诊。可具体治疗方案,还是应由ICU医生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制定。会诊医生只需提出本专业的建议,医嘱则由ICU医生下。即使是原主管医生,在病人进入 ICU后,也无权随意更改医嘱,以免导致治疗方案混乱。不过,外科病人刀口拆线、引流管的拔除等手术问题,仍应由原主管医生负责。
科室医护人员的组成
ICU对医护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很高。护士总数与床位数比例,为3~4:1;医生与床位比例,为1.5~2:1。如果按要求配置医护人员,除了支出增加,将来还会面临人员的安置问题。特别是医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术职称的提高,由于ICU床位少,没有门诊等其他分流部门,所以高职称医生将会面临安置问题。
有的医院,采取固定与轮转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了年龄合理的医生梯队。另外,还可实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即住院医生入院以后,需轮转相关科室2~3年,而ICU为必转科室,其待遇由所属科室负责。这样,既可以培养年轻医师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普及危重病医学知识,又可以解决ICU工作人员不足问题。
与其他科室的协调关系
这一问题关系到ICU科室的生存。ICU没有门诊,病人主要由其他科室转入。如果病人在ICU内外的治疗效果相似,专科医生就没有必要向ICU输送病人。所以,科室发展之初,需要树立威信。
这主要依靠专职医生的努力打开局面,如果开局不利,ICU就有逐渐萎缩消亡的危险。特别是现在医院各科室,大都实行经济独立核算,所以出于经济因素考虑,有些科室不愿外转病人。这时,就需要医院出面调节、扶持,制定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
ICU 收容指征
目前,还没有十分具体的ICU收容指征,主要是凭借医师的经验判断。
毫无疑问,ICU收治的,是那些有严重病发症或有发生严重病发症潜在风险的危重病人,但并非所有危重病人,都有收容指征。ICU的收容对象,只限于确能从加强治疗受益,并有治愈可能的危重病人。
目前医学尚被认为不可救治的病例,如晚期肿瘤、脑死亡、临终状态等,均不应进入ICU。强调此点,将直接涉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和ICU利用的有效性。无原则地扩大收容范围,将意味着不能确保真正可从ICU获益的危重病人的收容和救治。
完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ICU医护人员众多,工作繁忙琐碎,仪器设备多样,因此除了医院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外,还应该建立一些自己特有的规章制度,如制定责任护士、值班护士、总务护士、护士长、护工、值班医生、听班医生等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使各项工作忙而不乱。
另外,每台仪器设备,均应建立使用、维修档案,定时清洁调试,遇有故障及时报修,从而使机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还应建立探视制度,以减少交叉感染,并满足病人及家属的感情需要。
通过完善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努力使ICU的医疗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ICU昂贵的医疗设备,和随之而来的高昂医疗费用,使人们一直都在思索:哪些病人能够从中受益?如何合理地分配、利用这些医疗资源?
目前,ICU收治病人的标准尚难以掌握。研究表明,ICU只能帮助那些病情中等或偏重的病人,对死亡可能不大或很大的病人,几乎不能提供什么帮助。在我国,还存在经济因素的影响,经常有一些病情适合ICU救治的患者,因经济能力不足而无法进入ICU;而另外一些病情平稳应转出ICU,或丧失生命价值的病人,由于患者及家属经济状况好,反而在延长他们在ICU的时间。
因此,最好能建立一个投资效益评估体系,以决定适合进入ICU的病人,充分利用ICU的资源和优势。
此外,由于病人来源不稳定,ICU空床的问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好能把若干个ICU,组成一个危重病医学专科,以便于管理。各单元之间的人员、设备,可以统一调配,从而提高使用率。
总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综合ICU的建立是必然的,而如何加强ICU的建设和管理,值得我们去努力研究.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