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创新管理新思维 寻求治黄新突破

创新管理新思维 寻求治黄新突破

发布于:2006-08-28 16:19:28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论文简介:

黄河以多泥沙河流闻名于世,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其中约4亿吨淤在下游河床,形成河床高出两岸地面4-6m的地上“悬河”,不仅加剧了洪水威胁,而且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如何正确有效地治理开发与保护黄河,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中之重。无论从治黄理论的层面探讨,还是从管护黄河实践的角度体会,我们都深深感到,黄河的长治久安不仅与流域内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密切相关,而且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数学模型”,这个模型的参数众多,错综复杂。



附件名:20056131118633461468/1.htm

文件大小:8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3 万条内容 · 19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若干问题(下)

论文简介: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区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特别是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使得岩溶理论在此地区基本上失去了指导意义。该区的岩溶发育特征既不能与我国南方岩溶相比较,更与北方岩溶相去甚远,常规的阶地对比法、水文分析法、储水导水理论等等,都不能较好地解释复杂的锦屏岩溶水文地质问题。本文另辟途径,分析了区内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和区域性岩溶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阐明了区域性地下水分水岭、局部地下水分水岭、岩溶水大范围越域深循环等观点,提出了蓄水导水岩体组成"深水渠道"的岩溶水文地质模型,得出引水隧洞施工时不可能回避高水头大压力大流量涌水问题的结论,指出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尚需论证的若干问题,供锦屏问题研究者们讨论参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