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1-11-23 13:25:23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上午看到一篇帖子,里面提到高层结构的合理剪重比应控制在2.8%左右。以前只知道有最小剪重比的要求,至于剪重比包含的技术经济意义还真没认真想过。于是打开自己刚做的模型,一查数据后感到有些意外,怎么自己的模型剪重比达到了5%以上,于是又找出单位老前辈的模型,一看是2.93%。这下有点相信自己的模型可能不合理了。
剪重比过大,即意味着结构的地震力响应过大。首先想到的就是是否结构的刚度过大。先看柱,地上十二层的建筑,大部分的柱截面尺寸都是700x700,个别的大些,但不超过800。C35的混凝土。抗震等级按框剪三级。底层的轴压比几乎都用足了。应该没有多少调整余地了吧。
再看墙,以下是底下三层的抗倾覆力矩情况
“ 3 1 X 50.31% 0.00%
Y 23.04% 0.00%
2 1 X 46.44% 0.00%
Y 20.82% 0.00%
1 1 X 41.63% -0.09%
Y 19.14% 0.21%”
可以看出抗震墙分到的倾覆力矩不算过多,基本上刚刚达到框剪结构的要求即不低于50%。说明含墙率应该也合适。
墙较少的方向,最大位移角为约1/1000,较多的方向达到约1/1600。
清各位分析下这样的剪重比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的话该怎么调整。
谢谢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谢谢。
我这个是上海的项目,七度区。
我赞同你关于影响剪重比因素的看法。
我的不安在于经过了横向的比较,发觉这个数值比类似的工程要大好多。一样是上海七度区,场地特征周期值输的都一样。层数相近,层高一样。
层高主要对框架体系的抗侧刚度有影响。框架剪力墙体系主要以剪力墙作为抗侧力构件,层高对整个体系的抗侧刚度的作用应该不明显。
[ 本帖最后由 maxitweber 于 2011-11-23 16:15 编辑 ]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