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学生专栏 \ 不同年代的毕业留言册:迥异风格 激情回荡

不同年代的毕业留言册:迥异风格 激情回荡

发布于:2006-07-26 16:40:26 来自:人才招聘/学生专栏 [复制转发]

毕业季节,离愁别绪是主打情绪,正当毕业的人如此,毕业数年的人触景也伤怀。不同年代的毕业生拿出自己的毕业纪念册,好笑亦多,感慨亦多。且把五个人的回忆打开,把五个年代的毕业纪念册展开,风格迥异的留言带出了年代的痕迹。过去的,让我们记忆,现在的,抑或可以借鉴。



--------------------------------------------------------------------------------



  一、20世纪60年代红色激情的激励

  叙述人:张潜萍老先生 南京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1963年毕业生
整理:本报记者 徐叔竞
至今我保存着10余件南工的小纪念品,其中最难忘的是一张暗红色的小纸片——那是张吴运铎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入场券。那次报告会影响了我的一生,这位“中国的保尔”身残志坚的事迹感染了我,并激励着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前进,一张入场券就是一种力量。
那个时代的大学真的很纯洁,可以让你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没有什么形形色色的考试以及毕业分配之类的烦恼。毕业分配的方式也很有意思,名额和方向是给定的,具体谁去哪儿,通常是由班上的同学和老师投票决定。这样的大学很单纯,好像一切都是别人替你安排好了的,回忆起来还是很过瘾很美好的。

张潜萍毕业纪念册上的毕业留言:
把一切献给党!
祝你在革命大道上奋勇前进!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感到羞愧;不会因为虚度光阴感到后悔……
好男儿志在四方。
到祖国的边疆去!
无限风光在险峰。前进吧!




--------------------------------------------------------------------------------




  二、20世纪80年代蓝色浪漫的挥别
  
叙述人:老烟 南京大学中文系 87届毕业生
整理:本报记者 韩晓军
大学毕业的时候忙忙乱乱,每个宿舍的桌子上,班里统一定制的毕业留言册堆积如山。
记得我们那班的留言册是班上的生活委员从银桥市场买回来的,墨绿色的绒布封面,第一页用胶水贴着集体照。也有同学特意去新街口买了不一样的留言册回来,我记得我同室老G的一本,封面上是赵雅芝的头像,还扎着银丝线,一翻开有一种淡淡的甜香。老G是很壮实的一东北小伙子,拿着这本清雅的册子从这个寝室辗转到另一个寝室,连脚步都变得庄重。这是当时我们非常流传的一个场景,经过添油加醋,后来就变成“老G捧着赵雅芝”……现在只要一说到毕业留言,我的记忆就开始出现清晰地定格画面。那真是一个充满柔情的时刻。
寝室里总是不时传出张国荣的《莫尼卡》,张国荣在我们心中是浪漫加豪情的一种版本,我们写毕业留言的环境常常是一边“哦,哦,哦,莫尼卡”,一边翻开一本徐志摩的诗集,当然这是比较俗的,酷一点的就是闷着头用文学创作的表情不停挥笔,或长或短,有时甚至是一个小小说。
留言册上每页一人,姓名,生日,电话,地址,兴趣,爱好,非常详尽。这几个栏目虽然固定,可是总有那有巧思的,不肯从俗,一定要施展小巧腾挪工夫,小小地发挥一下个性。
有一位同学没有联系好工作单位,于是自嘲,在“单位”一栏里填上“作协”,意思是“作家”,要“坐”在家里。一位同学是球迷,所以在“爱好”栏里写,“手拿冰啤酒,夜看世界杯”,干脆爽快;这在大学里是一个以四年为一周期的典故,有相同经历者不免会心一笑。另一位同学喜欢文学,因此“爱好”是“风花雪月,金石文章”,可是在另一本上他又写,“吐一口血,扶两个丫鬟,到院子里赏病梅”,惹得众人传看笑骂。还有一位同学爱好广泛,学习成绩却又泛泛,于是他在“爱好”栏里感叹“很多,可惜太多了”,意颇沉痛。

老烟毕业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
让风继续吹不忍远离心里极渴望希望留下伴着你
风继续吹不忍远离心里亦有泪不愿留泪望着你
过去多少快乐记忆何妨与你一起去追
要将忧郁苦痛洗去柔情蜜意我愿记取
要强忍离情泪未许它向下垂愁如锁眉头聚别离泪始终要下垂
你我共同喜欢的张国荣,愿他留下我们的友谊———沈海强

花儿的翅膀
要到死亡
才懂得飞翔
年少的情感
却经离别
而变得坚强
永远爱你Elain

看完后又把留言揉成一团,美丽的文字痛苦地呻吟着。
毕业生冷静地对待毕业,正如高考冷漠地对待毕业生。
留言如考卷上的答案,充满着敷衍的程式化。
感情是否也会程式化?
“如果相聚是为了分离,那么我们宁可不相聚。
但我们可能不相聚吗?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分离。
如果你我相隔天涯,那么我也不会忘记你。
你我可能相隔天涯吗?可能,所以,是的,我会永远记住你。”



--------------------------------------------------------------------------------




  三、20世纪90年代凝视金色豪情的惜别

  述人:徐华 浙江大学 92届毕业生
整理:本报记者 陈江
路过浙江大学的校园,看见穿着学士服的同学在照相,忽然就想起1992年的夏天……
九幢学生公寓的门几乎整夜在开着:人,一个一个地进,再一群一群地出。不知道哪个班的男生,擒着一只收录机,从校园的九幢穿过图书馆游荡到四幢,“我
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北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不知道我是谁”,崔健苍郁的歌声就从北唱到了南。
大家按约好的那样,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去辞别,收集前几天就分发出去的毕业留言册。学校里统一定制的毕业册是可以一张一张分开的,现在正横七竖八地摊在长长的桌子上,每页一人,姓名、地址、爱好、志向一栏一栏的分开,写的人三言两语,不管是一挥而就,还是苦思冥想,多不肯从俗的。

徐华毕业纪念册上的毕业留言:
阿华小姐:说告别,我们都怕流眼泪,但又不能不告别,临别之际,送阿华一言半语走向社会——朴直是金,平淡最真。
姓名:王宝祥
地址:山西省平定县某街某门牌
爱好:吃炒蛋、吹风笛、唱山歌、交朋友、凑热闹。
志向:夺冠

既然暂时还呆在一个战壕里,就来几句毕业戏言吧:
一、根据哲理的玄妙和哲理的无聊:任何事情,如果不能彻底看透它的虚伪,就不如充分体会它的真实;任何事情,如果不能充分体会它的真实,就不如彻底看透它的虚伪。
二、根据萧红的言论:爱惜别人等于轻视别人,轻视别人是因为没有找到观察自己的角度。
三、根据《诗经》文化,生命的诗性可以概括为: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



--------------------------------------------------------------------------------




四、二十一世纪初2003年六月,不停地告别
  
叙述人:赵晓婧 浙江大学中文系03届毕业生
整理:本报记者 杨晓政
蜷缩在角落里看同屋整东西,一样一样地塞进行囊,细致而又带有伤感的痕迹:毛巾、杂志、吉他、线装古籍、画板、油彩、篮球、实验室偷的KmnO4、牛角梳、连衣裙、饭卡、信笺、唇膏、walk man、打口碟……理得昏天黑地,最后放进的是:学生时代……手里翻转着毕业留言册,拿到死党的面前,他们却如何也动不了笔。
蹲在寝室里烧掉了所有热情着的词谱和诗歌,听到火盆里啪啪作响,宿管处大妈冲进来喊:“你们干什么,小心着火。”我们也喊:“不要你管。”暗地里,我们没有把所有的东西烧光,偷偷新做留言册。
最后的最后和开始的开始一样,流走的仅是时间,寝室破旧的墙壁上依旧刻着“减肥计划”和“不近男色宣言”;断了的琴线编成的日光灯拉柄;床板上面糊着的异类海报;气球上写着某某寝室永垂不朽……

赵晓婧毕业纪念册上的毕业留言:
嫁个有钱人……
在通往牛比(NB)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吧。
六个来自天南地北毫不相干不同性格的人强行同居,是天地下最惨无人道的事情,连这关都过了,也就没难倒的。
四年匆匆而过,总有一些人或事或词留在我们心中,比如“大话”、比如“OICQ”,因为它们见证了我们的生活。
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者无畏、将××进行到底、我××故我在、××,想说爱你不容易、今天你××了吗
(让本身学中文的我们一头雾水,却又屡试不爽)
不管将来怎么,托福不能不考,职位不能不跳,人生不能不努力。

  • whl_821217
    whl_821217 沙发
    kao ,强啊,
    2006-08-28 18:37:2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学生专栏

返回版块

23.92 万条内容 · 12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个大学生的暑期求职日记

记者 汪训波 罗孝平■小杨是海口某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家在海南农村。■放暑假后,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打算在暑期找份工作挣点生活费。■他与同学在一家职业介绍所找工作,各交了50元的介绍费,对方答应第二天就安排工作,月薪900元。■几天过去了,职业介绍所以各种理由推脱。后来,小杨明白,他与同学遭遇“黑中介”。■下面是他近几日求职期间的几则日记。(文内标题系编辑所加)时间:7月13日(星期四) 天气: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