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转载:请别为人均住房“逾N平方米”高兴得太早

转载:请别为人均住房“逾N平方米”高兴得太早

发布于:2006-07-09 14:43:09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7月4日《竞报》消息: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逾26平米,浙江上海北京列前三。建设部昨天公布的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显示,按户籍人口统计,北京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2.86平方米,比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多了6.75平方米。全国城镇住宅私有率达八成。

在欢天喜地的“城镇人均住房”的数字狂欢里,满眼却是买不起房、养不起房的“人均”里的城市人——这个悖论一点也不好笑,职能部门或专家频频抛出“我国人均住宅面积较高、已超香港日本”等乌托邦新闻,并煞费苦心地维系着“泡沫成绩”不被民意撕破,问题是“城镇人均住房逾26平米”、竟然“浙江上海北京列前三”,那么,一个普通三口之家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上海,真“户均”拥有百平住宅?一个数据幻象又不是云南白药,医治不了城市住房的爱恨情愁吧。所以原谅我泼点冷水:请别为“人均住房逾N平”高兴太早。

首先,“城镇人均住房逾26平米”是痒痒挠还是灵芝草?按照建设部的说法,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是用住宅建筑面积除以居住人口数量的公式算出的,简单说,就是拿城市现有供居住的房屋除以本市人口,而中国社会科学院4月份发布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提到:2005年北京市普通商品住宅成交15.4万套,其中本市个人购买仅占59.4%——就北京而言,去年近四成的房子都被外地人买走了,滑稽的是:那些外地商人、投机者等买的大房子自然也被平摊到分子上,他们却消失在“市民”这个分母里,这样的“人均住房”指数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此外,我国中高档住房闲置率居高不下,早已突破国际公认的10%警戒线,这些“现有供居住的”但是迟迟没人能住的面积,到底有没有被“人均”成我们的居住面积呢?

其次,如果“人均住房N平”的数字在节节高,但是真正的人均面积却狭小逼仄,这样的现实不仅尴尬而且充满危险。一方面,中国房地产业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国有银行,然而,房地产投资30%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GDP的增长;另一方面,就算是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市的房价一般也只是人均年收入的5-8倍,而我国建设部的一份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大都市的房价已快跨过40倍年收入的“红线”——这种现实下的“人均面积”越大怕是某些行业面临崩盘的危险越高、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几率越大。

最后,当我们在为“全国城镇住宅私有率达八成”而欢呼的时候,人家欧美恰恰是坚决维系并不高昂的住房私有率,因为他们还需要相当数量的公房用于廉租,以救助特困居民的住房需求:法国人口约6000万,住房约2600万套,其中私有房占55%,;荷兰人口约1600万,住房约640万套,其中私有住房占50%……八成的私有率,我们的职能部门拿什么去“大庇天下寒士”呢?拜托千万别把畸形的高私有率当政绩啊。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 沙发
    看到这个消息了,压根就没打算相信它。
    2006-07-10 10:23: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jian_72
    jian_72 板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的一些当权分子就已经开始有浮夸风出现了,这种现象一直持续,而近来更是有水涨船高之势。

    中国目前的贫富分化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现在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被专政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真是有点怕……
    2006-07-10 09:32: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4 万条内容 · 19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再见卡恩,曾经的门神

再见卡恩,曾经的门神(转帖)卡恩的这个夏天是伤感、郁闷、失意的夏天,即便是在季军争夺战中首发出场,也改变不了卡恩失意的事实。对于37岁的卡恩来说,这将会是他最后一次在世界杯赛场上首发,从今以后,“狮王”卡恩只能是世界杯历史上的一个回忆。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卡恩正式宣布了自己退出国家队的决定:“这是我最后一场国家队比赛,很完美,但是我知道该结束这一切了。”  4年前,卡恩在韩日世界杯上达到了其职业生涯的顶峰,凭借出色的表现,他最终被评为该届比赛的最佳球员,他也是世界杯历史上首位获得该奖项的门将,我在想,如果当时不是遇上如日中天的大罗,结局是否会是完美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