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发布于:2006-07-03 14:53:03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现代化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向地下延伸。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上空间开利用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地下空间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空间性、安全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但是,地下空间一经建成后,对其再度改造与改建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不可能恢复原样,单就这一点它又远不如地面建筑容易改造与改建,因此它有相当强的不可逆性。另外,地下构筑物的建设成本高,工期长,难于利用太阳光及天然景观,方向性感观较差。所以,现在人们仍对在地下工作与生活持一种偏见。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就要求对地下空间利用计划持慎重态度,要有长远眼光,要经得起后人及时间的检验,对其计划多方面论证,认真评估后才能实施。

  从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在地下空间利用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到我国的差距,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北欧各国如瑞典在地下空间利用方面,除了住宅的地下室及城市设施外,可以看到很多利用坚固的岩石洞穴建设的城市构筑物,其中有地下街道、地铁隧道、公用设施沟、停车场、空调设施及地下的污水处理场。生产设除地下工厂外,还有地下核电站、石油储罐、食品仓库及地下避难所,还有一系列的地下商城。

  美国将很多设施置于地下,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多方面的、广泛的。例如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点、线、面以整体网络型组合起来。其中生活设施有考虑到节约采暖、空调费用的地下住宅及复式住宅;城市设施主要从更新城市机能及节约能源的角度来看,除地下街、地下铁、道路隧洞外,还有考虑到与自然比较协调及采光要求的半地下式大学;贮藏设施除食品贮藏外,还正式研究开发保存放射性废料的设施;交通设施有道路隧洞、地下停车场等;而地下核防护设施则居世界之最。

  日本由于国土狭窄,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虽比北欧等国起步晚,但是地下街道、地下车站、地下铁道、地下商场的建设规模,成熟程度可以认为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最早始于西北黄土高原,至今还有4000多万人居住在延续数千年的窑沿建筑中,在黄土层中还修建过结构简单和圆筒拱形地下粮库。但是有计划大规模的建设则是30年代的事。我国在60年代、70年代建设了一批地下工厂、早期人防工程和北京、天津地下铁道。80年代各大城市陆续修建式正在规划着适合我国特点的地下综合体工程,集商业、交通、人行过街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于一体。如吉林市大世界地下商场,沈阳市车站广场地下街等。正在建设的上海市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下层为停车站,上层为商场,共50000平方米。上海、南京、广州、青岛等城市正在建造或规划建设地下铁道。与此同时,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室随着城市中心及居住小区的开发而大量发展。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3 万条内容 · 2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市重大事故危险源及其对策

城市重大事故危险源及其对策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尚不成熟,尤其缺少必要的保障对策。因此不仅应关注自然巨灾的侵袭,更应关注城市重大事故隐患的危险性,加快隐患认识及治理,早日消除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心腹患至关重要。  城市的重大危险源指火灾、爆炸,有毒物质扩散、泄漏、蒸发,也包括建筑物坍塌及其他地铁事故意外事件。由于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大事故隐患不容忽视。据1994、1995年主管全国安全及安全生产的劳动部对全国的重大事故隐患调查结果发现,全国重大事故隐患共959项,其中可能造成一次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事故隐患有206项。以火灾与爆炸为例1994年全国共发生火灾39120起,死亡2831人,伤4236人,直接经济损失12.4亿元,比1993年分别上升2.7%、14.8%、下降29.1%,上升0.7%,其中震惊中外的特大火灾共发生264起,比1993年上升28.2%,其火灾特点是:(1)城市特重大火灾比重高;(2)沿海地区火灾比重经内地高3~4倍;(3)商贸仓储及城市服务业火灾频繁;(4)城市电气化的现代发展与城市供电不足、系统失稳形矛盾,电气火灾发生率已占到全部火灾的80%。再以现代化学毒物扩散及泄漏为例:中国现有近70%的大城市(含北京、上海、天津)化工厂林立,管道阀门密似蛛网,高压储罐排列成行,这不仅危害场内职工安全,尤应关注化工厂在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万一发生泄漏和爆炸的严重后果。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18万辆运输各类化学危险品车辆,每天至少有近10万辆车奔驶在人们身边,仅90年代以来国内已发生城市及城镇各类化学品扩散事故几十起,危害及影响甚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