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人性与兽性

人性与兽性

发布于:2006-06-27 14:58:27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李明涛是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为了继承父母的遗产,这位经常打骂父母的人,有几天突然发了“善心”,给老父母端茶倒水,就在父母喝了唯一的“孝顺儿子”给冲的牛奶后,中毒晕倒。李明涛见母亲没死,就用铁锤猛砸母亲的头部,母亲被砸醒了,大叫儿子救命,李明涛又用刀在母亲的脖子上砍了几刀。父母死亡后,李明涛把父母遗体放在屋里的床上,而他则在另一间屋里与女友寻欢作乐。他准备无人的时候把父母的尸体放在自家院内打的水井中埋掉。他还向乡亲们撒布谎言,称父母在外出为其找工作途中出车祸死亡,并买来两个骨灰盒,用空骨灰盒为父母办了一场葬礼……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得到父母并不多的遗产,李明涛还准备用这笔遗产去搞传销……
这是2006年5月4日晚9点30分,江西电视台在《传奇故事》栏目中,向世人讲述的一则“传奇”。主持人金飞在节目最后引用观众的话说:“李明涛这种行为哪是人干的,只有畜牲才干得出来,只有兽性的人,才能干出这么残忍的事。”
在普天同庆青年节的时候,看到这么残忍的事,的确令人震撼,但震撼之余,我对观众的“兽性”说,又感到不解:哪种野兽能干出这种弑父母的事?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别随便践踏、诬蔑“兽性”!因为,在自然界,很多动物那种亲情,是我们人类也不能及的。除少数动物为了今后子女的健康成长和有力竞争,而忍痛吃掉或不抚养子女,只留下少数子女抚养外,大多数动物都能竭尽全力抚养后代。在动物界中,我们很少听说后代把父母杀掉此类的事情。这种事可能只有“人性”能干到,“兽性”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也有的昆虫在产下幼子以后自己死亡了,用自己的尸体供养还不能独立觅食的幼虫,但那是令人崇敬的奉献精神,而不是子女把父母杀掉了供自己活着。
中央电视台报道过一则新闻,有一只小象被猎人的铁夹子夹住了一条腿 ,流血流脓发炎了,如不及时抢救,这只小象的腿就会残疾,甚至会影响到小象的生命。当地的公安、武警及动物保护人员准备对小象进行施救,但三十多头大象紧紧守护着小象,不让人们靠近。武警用催泪弹等多种手段驱散象群,但大象并不畏惧,还是以保护小象为己任,守护着小象。最后小象还是被人们救下来了,并为其养好伤又送回象群。但大象为保护小象,在枪林弹雨中守护小象的那种精神,还是让人们深深地感动着。
有一种俗名叫黑鱼的鱼,据说母黑鱼产下籽后,眼睛就瞎了。为了不让母黑鱼饿死,小黑鱼紧紧围绕在母亲身边,只要母黑鱼张开嘴就能吃到小黑鱼,所以这种鱼又称“孝鱼”。虽然真正“孝”的鱼已经被吃掉了,但那些活着的鱼仍然被人尊称为“孝鱼”。为了对小鱼这种舍身孝母行为的崇敬,很多地方的人们一般的情况下是不吃黑鱼的。
人们最熟悉的小蚂蚁更是孝道的典范,蚁后在产下小蚂蚁以后,在窝里就不动了,是成千上万只小蚂蚁搬来食物来供养它,使它长得又肥又大,是一般蚂蚁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倘若,没有小蚂蚁的供养,那些不会动的蚁后还不很快死亡?
在动物界里,这种知恩图报的事例太多了,它们崇高的品质,纯净的意识,自然的性格,无不洋溢着人们所要学习的精神。怎么人们一旦作出了出轨的事情,就把这种“人性”比作“兽性”了呢?有些野兽是吃人,但这不一定与残暴挂钩,作为人来说可能觉得动物吃人是残暴,而作为动物来说那不就是饿了要吃饭,一点残暴的意识也没有。如果说这就是兽性的话,那么人一天要吃掉多少动物啊,是不是更具“兽性”呢!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孝道是国人首选的并要为之遵循的品德和行为,古时候就有不少买身救父、买身救母的故事,在今天这类故事更多。有一位女大学生,带着自己的瞎妈妈上学,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挣钱养活妈妈,并为妈妈治病。还有一位刚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开学的一个月以后辞学回家,因为他的母亲在他上学以后突发重病,为了照顾妈妈,在位大学生毅然回家照顾妈妈。一年以后母亲的病有所好转,他通过复习又考上另一所重点大学。几年以前,我看到一则电视新闻,一位五岁的儿子为照顾身患重病的妈妈,自己学会作饭、洗衣服。五岁的儿童本来应该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而此时的他却承担了照顾母亲的重担
诸如此类的事情,无不让人世人感动!为什么呢?是这类事情太少,还是这类事情太有典型性?我想,可能都不是。真正的原因,还在于如今的人们对父母之恩获得的多,报答的少;对父母关怀的少,冷漠的多;对父母感恩的少,遗弃的多。在日益竞争的今天,不少儿女在外打拼,甚至过上花天酒地的生活,但人们对父母的爱,又有多少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平均按十个电话拨打,一年就要拨打三千五百个电话,这其中有几个是拨打给父母的?有几次是拨打给亲友的?社会交往日甚,每天平均有一场饭局,一年就有约三百场饭局,这些饭局中,有多少是带着父母去的?无论是在自己身上或在朋友身上,这类事不是每天都在发生着吗?
俗话说的好,养儿才知报娘的恩。其是,即使是养儿了,也未必知道报娘的恩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现在我们对自己的儿女,那可是宠爱有加,呵护倍至,儿女就是自己的太上皇,要月亮不给星星,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而对自己父母就不那么奢侈了。有一位朋友的母亲远在外地,他可以花上万元给妻子买金手镯,而几个月都不愿给母亲写一封信问候一下父母。我问他为什么不给父母写信呢?他回答地很干脆:我那有钱买邮票?是的,他真得太穷了,但贫穷的不仅仅是钱!
一个人要有感恩的心,只有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活在世上,才能感到社会的好、人性的精妙、友情的可爱,特别是作儿女的,更应该对父母感恩的心。你不知道感恩,父母凭什么每天给你倒洗脚水,凭什么天天为你洗臭袜子,凭什么天天无缘无故为你洗衣作饭,凭什么天天接送你上学,凭什么为你盖房取媳妇?父母们的奉献是伟大而无私的,他们并不会无理地要求子女对自己有什么过分的报答,但作为子女要时刻想着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感激他们对自己的培养。毕竟,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父母也就没有我们自己,更没有我们的今天。
说到李明涛之流,我想这也是极端个别的例子,我们在痛恨他弑父母恶行的同时 ,也反思着现行的教育体系,反思着社会影响的后果,反思着人性的善与恶。必定,李明涛的事例不是第一个,更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至于把李明涛之流归与“人性”或“兽性”,我想都不恰当,假如一定要找一个词汇来为他归类的话,用“败类”这个词,我认为更贴切一些。因为,“兽性”并不能真切地形容李明涛之流的恶行。


作者马庆洲,安徽省作协会员,宿州市作协副主席,宿州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员,宿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省报专栏作家。出版过诗集《人生与爱情》、杂文集《人生反刍录》、《古文今论》、《庆洲视点》,以上作品被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北京中国现代图书馆收藏。

地址:皖宿州市顺河路144号 邮编:234000
电话:0557-3030049 qq:592271048
邮箱:网易mqzah@163.com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发廊妹和我的脸都红了[转贴]

发廊妹和我的脸都红了[转贴]昨天去洗头,发廊在街角,晚上9点多的时候,就我一个顾客, 这间发廊的门口霓虹灯很暧昧。 躺式的洗头我还是第一次尝试,发廊妹轻轻的把我按在洗头床上, 她的手那么温柔,轻轻的揉洗让人陶醉。 头发冲洗干净之后, 她问道:“先生要安(按)全套吗?” 我心里一荡,难道,不会,莫非,但我是一个光荣的团员啊, 脑子里八荣八耻的声音开始回响,于是我义正严辞拒绝了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