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6-07 08:52:07
来自:人才招聘/企业招聘
[复制转发]
成都晚报讯(记者 向勤 刘昕)5月28日,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深圳华为公司的一名年仅25岁的工程师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去世了。当天就有华为公司的员工将胡新宇的死讯公布到天涯论坛,并说明死因是“加班累死”,这件事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纷纷声讨“万恶的加班制度”。据记者了解,出生于四川宜宾的胡新宇是四川大学本科生、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毕业到华为公司才1年时间。
胡新宇病亡录
4月28日,胡新宇在上班时感到不舒服,获准一小时的假在华为内部的一个诊所内进行了简单的诊治。次日,胡新宇到了深圳当地的北大医院看病,开始打吊针。
5月2日,胡新宇住进医院的呼吸科治疗,连续打了五天的吊针。由于时值五一长假,直到5月8日下午,胡新宇才被正式确诊为病毒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接下来转该医院神经内科治疗。5月14日,胡新宇转到广州市中山附属三院,深度昏迷十多天后,于5月28日不治逝世。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说法证明胡新宇病故与加班有关,但他病发前曾经连续加班。
他到华为才仅仅一年
即将在9月13日满26岁的胡新宇,老家在宜宾市南溪县,初中、高中都在南溪中学学习,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1997级无线电系二班,2002年考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2005年毕业后曾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时间,此后到深圳华为公司从事研发工作。今年4月底住进医院以前,他从事一个封闭研发的工作,经常在公司加班加点,打地铺过夜。 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他到华为工作才仅仅一年。
胡新宇比同龄人早两年读书,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他总是班级里的小弟弟,是大家照顾的对象。但胡新宇的成绩却总是排在前列,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从胡新宇患病住院到病逝,都牵动着同学们的心。大伙为他募捐、祈祷,希望他勇敢地挺过来。但最后他还是撒手而去。各时段的同学录上,痛悼胡新宇的眼泪纷飞,同学们切切哀情,淹没在一片泪海之中。
生命的最后一个月
在华为固网产品线担任硬件工程师的胡新宇在华为日常的作息习惯是:晚上坐上公司近22点的班车,从坂田基地颠簸到关内的家中,到家时间已超过23点,次日早上7点起床去赶公司的班车上班。据了解,今年3月下旬,公司安排他和另外两人做一个保密项目,胡新宇曾对朋友透露说,“我一个人要做两个人的工作。”4月10日到5月4日之间,公司有一件很急的项目要启动,胡新宇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两三点。由于胡新宇是新员工,所以早上9点钟必须要上班,于是胡新宇每天早上8点就要起床。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证明胡新宇病故与加班有关,但是在他病发前,曾经连续加班。
员工死亡与加班有关
对于华为员工胡新宇去世一事,华为方面仍然未对外公开任何消息,华为新闻发言人手机关机,座机也无人接听。但之前华为新闻发言人曾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公司十分痛心。”虽然过度劳累与胡新宇死亡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确实也有相关性,公司高层已经高度重视对此事的处理,公司也重申了加班政策,晚上十点以后加班要经过批准,不准在公司打地铺过夜。昨日,有最新消息传来,华为方面给出的补偿金额大约为12万元—15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胡新宇一年年薪。记者了解到,对这个补偿金额,胡的亲属及同学们不太同意,有同学认为这简直是施舍。
家属今日与华为商谈
昨日晚上7时30分,记者联系上了胡新宇的妈妈,她和胡新宇的爸爸目前正在深圳处理相关善后事宜,胡新宇的妈妈告诉记者,华为公司今日将跟他们就赔偿问题进行商谈。目前胡新宇的遗体放在殡仪馆里,追悼会和安葬事宜都要等到赔偿问题全部解决后再进行。胡新宇是独生子,两年前在电子科技大学读研时认识了女朋友方诗雅,两人感情一直很好,胡新宇从生病到去世一直是女朋友在身边照顾他。两位老人赶到深圳后,也是方诗雅照顾着两位老人。
关键词>>>“床垫文化”
华为员工办公桌下都有张床垫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53亿元,上缴地税及各项海关关税、增值税40亿元,拥有上万人的庞大研发团队,其中本科学历的员工占三分之二以上,业务遍及全球。华为总裁任正非认为企业需要狼的精神,狼有三大特征: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华为有一个传统,叫做“床垫文化”。几乎每个开发人员都有一张床垫,卷放在铁柜底层,办公桌下面。午休时,席地而卧;晚上加班,盈月不回宿舍,就这一张床垫,累了睡,醒了爬起来再干。“床垫文化”意味着华为人努力把智力发挥到最大值,它是华为精神的一个象征。据了解,“床垫文化”伴随着华为从1988年成立一直到现在。据第一财经日报
“过劳死”背后的制度因素
吴江
以牺牲节假日和个人休息时间为代价,没日没夜地干活儿如今似已成为白领的流行风尚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大大超出了常规的“敬业”标准,他们的工作压力似乎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在这样的工作压力和强度下,“亚健康”“过劳死”成了白领们熟悉的话题。某IT业部门经理谈到工作时无奈地说:“都说‘过劳死’可怕,我看‘过劳而不死’更可怕。”
长期超时加班正在成为见怪不怪的常态。“严苛”的企业制度高悬,“先进”的工作榜样在前,其余人等为了保住珍贵的职位恐怕也不得不忍耐超时加班之苦吧。来自家庭、社会乃至舆论的对于过度工作的褒扬所形成的氛围,已经使得过度工作、超时加班成为众多行业中难以逆转的潜规则——“在其位,就必须卖命干”。
超时加班成常态,是劳动力不够吗?我国的就业市场压力之大可谓人所共知,很多大学毕业生谋取一个职位都十分艰辛。一边是劳动力过剩,一职难求;一边却是大量的在职人员在以透支生命的方式工作。这二者之间本不应共存于一时。而之所以习惯性加班正成为常态,则与时下劳动力价值与价格的扭曲不无关系,如果单位与企业都依照法律规定成倍给付职工加班薪酬,那么从正常的成本考量,单位与企业并不会选择成本更加高昂的个人超时工作。如果每个在职人员真的能享有劳动法所规定的权益,而不是不惜以透支生命来获得上级认可或是保住职位。习惯性加班就没有道理成为职场的常态。IT行业被列为“过劳死”的高发区,他们的加班有时已经不是“按需加班”,而成了有事没事都要加的常态加班;而同样在欧美IT企业工作的朋友,则常常被通知甚至强制休假。唯有文化认知上的不同,尤其是对人的关照上的差异才能解释二者之间截然不同的员工待遇吧。
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追求人的发展,基于此,“以人为本”就必须成为这一发展的前提。而要实现这一点,既不能靠利润至上的企业,也不能靠相对弱势的职工。惟有法律和制度堪此重任,让劳动法的条款真正得到执行,让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休息权正是其一)得到保障,并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基本道义和文化。不顾惜生命价值,将生命作为可牺牲成本的工作模式不应成为宣扬的对象,我们期待“人”的观念真正在全社会彰显,这不仅事关避免“过劳死”与各类安全事故惨剧的发生,更关乎社会与人的和谐、健康发展。
·同学悼念·
“想起他年轻的女朋友没有人疼爱,年迈的父母没有人去孝奉,再想起他曾经奔跑、微笑的样子,心里好像堵着一块石头。我现在只是想,小胡,你要走好,在天国的某个角落,你要好好地休息,不要再操劳,也没有加班……”胡新宇的同学在悼念他的网页上写下这样的话。
“如果不是长期过度劳累,小胡不会变成这样。”胡新宇的一个同学表示,长期超过身体负荷的工作削弱了他的免疫系统,让他的生命变得危险和脆弱。还有同学回忆说:“2001年我们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约定2006年如果还在一个城市,就一起去看世界杯。他非常喜欢踢球,球技很好,身体也很好,我们读本科的时候,常常连续踢五六个小时的足球,晚上还要玩通宵。这样的身体,在华为工作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垮掉,真的让人很难过。”
28岁的古小姐,是胡新宇的初中同学。她如今在成都上班。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她。“他是一个很勤奋、很乖的人,平时很活泼,不认死理。可能是公司那种紧张的氛围影响到他,才不得不拼命工作。”古小姐说。
据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 向勤 刘昕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真的是不敢想象阿,这是一个怎么样生存环境阿
所以一定要养好身体
不要过分的操劳!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