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植物 \ 医学界为何又称“杏林”?

医学界为何又称“杏林”?

发布于:2006-05-27 20:43:27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植物 [复制转发]
“杏林”作为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不甚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煞是好看。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明代的书画家赵孟(兆页)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1148733817238.jpg

  • zwzzwz1999
    zwzzwz1999 沙发
    这个故事很好,其中蕴含着朴素的物流原理,物物交换,有时候会产生奇迹的。
    2006-05-28 18:44:2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植物

返回版块

19.36 万条内容 · 2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当归之名源于夫妻之恩爱

当归是血家圣药。归头(根头)能止血,归身(主根)能养血,归尾(支根)能行血,全当归可活血。在我国古代医药典籍中有“十有九归”之说,并称其为“药王”。  当归的由来有着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但妻子不幸患了重病,多年求医无效,丈夫便决定亲自去一处人迹罕至的深山采药,发誓一定要治好妻子的病。临行前丈夫对妻子说:“如果我三年不归,那我一定是死了,你便可以改嫁他人。”不料三年已过,丈夫果然未归,可怜的妻子因生活所迫,无以为计,只得改嫁他人。世事茫茫难自料,谁知事隔不久前夫竟采药归来。妻子后悔不已,深觉愧对前夫,便将前夫送来的药大量服下,意欲自尽,结果反而把病治好了。后来人们就把该药取名为“当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恩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