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5-14 19:44:14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浅谈城市设计的理解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91 更新时间:2006-3-14
城市设计这门课程刚学习不久,接触的也感觉比较浅,一时要以这个主题谈一下,确实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无奈之下,就随便说说自己的一点浅薄的认识,其中不免有些鄙俗的地方。加之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本身我也不是这个专业毕业的,所以不可能说得很系统与正确,就简单的对城市设计牵涉得的几个方面随便谈谈。
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集人类文明与传统于一身的聚集体,其结构庞大复杂,内容包罗万象。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城市的过分膨胀,资源的浪费及人口的过分集结等。许多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失去了历史:北京城墙的倒掉让多少人扼腕痛惜,历史街区高楼鳞次栉比让人们感觉到不和谐,人们休闲娱乐嬉戏玩耍的小街道没了,一条条笔直的柏油马路带来的是更多的车流和噪音;城市建设由于过于注重唯美的形式以及建筑单体的个性,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混杂而繁乱,环境乏味而缺少新意,城市的空间整体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城市缺乏独特的艺术魅力,百城一面的实例比比皆是。城市是人们的家,如何让自己的家变得更美好?人们希望创造一种住着舒适、用着方便、看着美观的充满生机的独特的城市空间。对现状的无奈与对未来美好的渴望给人们提供了思考研究与创造的机会。建筑师、规划师与景观师纷纷研究各种理论与设计方法,以期能为城市添彩,创造更为舒适、更为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一、城市设计与城市
城市设计的行为虽然延续了两千年,但是概念却是上世纪40年代才提出的,迄今为止仍有不同的解释。但总的概括可把城市设计理解为“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广义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各种物质要素,诸如地形、水体、房屋、道路、广场及绿地等进行综合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城市设计既为城市规划提供思路和形象化的发展目标,也为建筑设计提供前提和轮廓,城市设计具有更多的立体性、可操作性和示意性,其主体就是空间环境设计。物化地说,城市设计是建筑群体的组合方式,但融进了人的因素,成为以人的行为心理为基础的物化组合。无论是建筑群的组合还是城市的空间设计,都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或结构作为联系的纽带。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这三大理论一直是规划师的主要导则。从几种理论的发展可以看出,城市设计由注重城市的肌理、构图到注重人的存在与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对主体城市的认识。许多实例证明,优秀的城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的使用。在瑞士,你单独看每一栋房子,并不觉得多么漂亮,可是把它们放在环境中,就显得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是那么和谐。而我们的城市,最缺的就是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没有关系。单独看,有些还不错,放在一起就是乱七八糟。“这就不是建筑的问题,而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问题。”而城市规划是政府做的事,政府的作用,正应该是放长眼光,不图一时之利,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城市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用城市设计的手法营造城市,在总体上对城市进行把握。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种:模仿、再生、创新。功能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形式只是外皮的建筑创作过程正在被建筑师们推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的重组,从而展现崭新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外皮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再进行组合,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更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创造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先思而后建,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
中国的许多城市有上千年的历史,积淀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现今的体制使许多建筑师成为克隆的高手,现代的城市建设已经让人们辨别不出南北方的差异,内陆与沿海的不同,千年的文化被百年的新城整合成一个模板。河北省许多地区的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楼都是按同一份图纸盖出来的,只不过城市不同而已。北京城的“夺式建筑”就像一个个带着官帽、穿着西装的现代巨人不伦不类地挺立在这个拥有两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都中。KPF的高科技与细腻,拉尔夫的楼梯间遍布大江南北,漂亮是漂亮的,但缺少了味道。建筑本来是一种展现个性魅力的艺术创作,现在成了表现城市共性的主要元素。
三、城市景观与城市
优美的城市景观,方便的城市布局,合理的城市功能使得居民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体会到城市的优秀之处。城市景观与城市设计在概念上经常混淆,城市景观包含了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的知觉空间。所以城市景观包含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能最佳地体现城市的艺术性。
1.城市轮廓控制:城市轮廓线对城市特征的表现有其重要的作用,城市轮廓控制包括城市高度分区的控制、景观视线走廊的控制、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点的保护。
2.建筑高度分区:为使城市具有合理完整的空间结构,为城市优美的轮廓线奠定基调,并为城市的景观视线走廊的保护创造条件,并能更好地反映城市的深度和层次,确定城市的高度分区。
3.旧有景观改造:城市的肺是绿化,血脉就是河流,是城市生生不息的重要环节。河流的自新性是一种自然状态,以人为本的行为只能是减少污染,增加河流的生态因素,而不是为了暂时的城市利益,而把河道清淤改造成混凝土地板,把可以自新的河流变成人工容器中的死水。国外的很多实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4.景观视线走廊保护:为了保障人与自然和人工景点在视觉上的延伸关系,规定某个空间范围必须允许视线穿透。
5.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的保护:其景观的魅力不仅在于其高度的艺术性、地方的特色和城市的内涵,而且更能反映城市的历史延续性。
6.与绿化相结合:我国的城市环境景观已大幅度改善。在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城市应按照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原则,以自然生态园林绿地构建城市景观。
四、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
城市公共空间广义概念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城市公共空间狭义概念是指公共设施用地空间,城市中心区、商业区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客厅,最能体现城市的魅力与文化。
城市的公共空间实际上已经包含在城市设计的前提下,作为城市的外展面,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也就代表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是使城市“环境艺术化”的工作,是环境中的每个“对象”(环境艺术“作品”)环境化的设计。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它的细节处理应该是艺术化的,令人舒适的公共空间,不仅仅包含了城市美学的概念,也包含了以人为主体,处处考虑人的使用与心理感受的设计理念。
城市规划后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设计、建筑单体设计以及城市的整体环境、景观有着密切关系,艺术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各种设计的艺术化旨在倡导一种精品意识。
中国现在的建筑真是那么难看吗?应当说明的是,近10年是中国建筑数量发展最快的10年,也是经济上投资最多的10年。但是相似的建筑、粗制滥造的环境,千篇一律的公共空间,呈现出城市同质化的景象。近几年有的地方矫枉过正,城市建筑发展盲目追求个性,有的城市是千奇百怪,难怪有人说现在的城市让人感觉就像满嘴镶金牙的小商人,虽然金光闪闪,实际上非常没有文化。我们希望城市在其内在的秩序下,延续其文脉,使城市生活保有其特色,以人为本,创造出富有艺术特色、有历史文化内涵、有品位的城市,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城市的便利与优雅。
场所理论:
二战以后,由于城市环境开始恶化,于是人们开始尝试从旁系学科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类生存环境和建设的问题。场所理论即以现代社会生活和人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并寻求人与环境有机共存的深层结构的城市设计理论。
在战后几十年里,很多学者都为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创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其中最为有影响力的首推“十次小组”他的核心主张就是“场所理论”。其主要哲学基础源自结构人类学。著名哲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不仅运用深层结构概念分析世界各国神话获得巨大成功,并且将结构主义的思维原则分析方法推广至哲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他认为,“如果说在人类创造的,看来最荒唐无际的神话中也有结构的话,那末人类所创造的其他事务中当然也会有结构”在斯氏看来,唯有原始人的“野性思维”才是某种永恒的东西,以及深层结构。结构主义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人都是相同的。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与同样的失误,也就是形成了转换。因此,结构分析可看作是X射线,它旨在透视表面上独立存在的具体客体,透过“以要素为中心”的世界和表层结构来深究关系的世界和深层结构。
路易斯.康也意识到场所感的重要性,他认为“城市是与作为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是城市的本质”但现在这些街道变成了没有情趣的运动通道,不再从属于与他共存的街区,所以“你只有路,而没有街道”。
丹霞建三人为“不引入结构这个概念,就不可能理解一座建筑,一组建筑群,尤其不能理解城市空间”还说“结构可能是结构主义作用于我们思想所产生的语言概念,它直接有助于检验建筑和城市空间。”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感谢楼主,还有什么好的资料再上传。。/。。。谢谢!
感谢楼主,还有什么好的资料再上传。。/。。。谢谢!
感谢楼主,还有什么好的资料再上传。。/。。。谢谢!
感谢楼主,还有什么好的资料再上传。。/。。。谢谢!
感谢楼主,还有什么好的资料再上传。。/。。。谢谢!
感谢楼主,还有什么好的资料再上传。。/。。。谢谢!
感谢楼主,还有什么好的资料再上传。。/。。。谢谢!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