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
资料
论坛
课程
AI规范
成套资料包
APP
下载手机客户端
产品
兑换商城
直播
软件
会议
精品试听季,好课抢鲜听
工程师进阶必备,全套项目资料包来袭!
登录
/
注册
登录土木在线
学习职场硬技能
持续上新实用资料
讲师答疑&多端学习
获取最新政策资讯
免费职称评审服务
立即登录
新用户领取770优惠券
消息
动态
0
正在加载...
查看全部消息
消息设置
正在加载...
查看全部动态
消息设置
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给排水工程施工
\
如何解读内蒙古地域文化
如何解读内蒙古地域文化
大家好.
有没有知道什么是地域文化的?
是不是当地的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有没有人知道内蒙古地域文化的.请指点指点吧.
发布于
2006-05-11 21:16:11
我来答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举报
全部回答
(5 )
zd_di_zd
太感谢了,不过我觉的内蒙古的地域文化不应该这么窄。
因为今天的内蒙古不只是蒙古族,而是以汉人为主了。
这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而且还有一种现象是新型城市的建立是建立在新技术上的,
如包头,这些城市又该怎样解读??
不过还是要谢谢heijindi shi的。
2006-05-26 15:55:26
来自 PC
评论
举报
heijindishi
榨油、制作各种车辆、各种器具、冶炼、制砖、烧灰、织毛口袋等手工业日益兴起。在主要经营牧业的蒙古人中,发展了不少石匠、银铜铁匠、木匠、画匠、泥瓦匠、油漆工、雕塑工、编织工等手工业者。④无论在生产或生活方面,各族人民已融为一体。
最显著表现是饮食文化的融合。蒙古族由于学会了耕种土地,自己生产了粮食、蔬菜,从而丰富了食物品种,调剂了饮食结构。汉族人喜欢吃的面食,如白面、荞面、莜面、豆面做的馒头、饺子、窝窝、面条、凉粉、碗坨、油糕以及酸烩菜、红腌菜、韭菜、萝卜等等,都成了蒙古人餐桌上的主要食品。而汉族人也学会了制作各种奶制品,如酥油、酪蛋子、奶皮子,也习惯吃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如手扒肉、羊油馓子、奶粥、肉粥、羊奶泡米饭、奶茶等等。
在语言方面,最具特色的是人名、地名。常常是一个姓氏或名称既有汉语(文)也有蒙语(文)。如张达赖、王巴特、杨道尔吉。内蒙古西部蒙古族姓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蒙古姓氏;二是谐音汉姓。谐音汉姓是将自己的蒙古姓氏或意,译成汉姓氏,或音译成汉文后用谐音汉字姓氏,姓后缀蒙名;三是“随旗蒙人”姓,多是娶了蒙古族妻子,并将自己的族籍改为蒙古族的汉族和其他民族,所生子女姓氏随父;四是汉姓。地名如布日都梁、察汗淖等等。这种犹如水乳一样的融合,既反映了民族间生活的接近,也加深了民族间情感的交流,也是民族社会学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在文化领域的融合,最有说服力的是内蒙古西部特有的“漫瀚调”(亦称蒙汉调)的生成和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相结合的耕牧相间的经济形态的形成,加之与内蒙古西部近邻的晋、陕高原农耕文化的浸入,使晋、陕汉族的民间“山曲儿”、“信天游”与内蒙古蒙古族民歌,展开了大范围的文化接触与交流,从而孕育了“漫瀚调”的生成。用音乐家的话说,“漫瀚调”,“是一种突变性的块状文化搬迁”,“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混合型文化形态”。“漫瀚调”体现出一种蒙汉人民的音乐文化思维,是文化领域内出现的新事物。它一出现即受到当地蒙汉人民的喜爱、传唱和认可。恩格斯说过:“人的思维与意识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今天看来,内蒙古西部这个蒙汉民族共居、农牧相间的地域性生存环境中生成的地方歌种——“漫瀚调”,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⑤它既是民族融合文化最具典型的现象之一,也充分体现了民族融合文化的鲜明特征。
这种民族文化的渗透、吸纳与包容,使多少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都以其宽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进行情感与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心理联系。所谓包容是指内蒙古西部民族文化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海纳百川般的气质,以及它对各种文化的吸收与接纳。像“漫瀚调”的生成与发展,它既是民族融合文化最典型的现象之一,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地区蒙古族群的人文精神的内在特质,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结束语 在21世纪我们有理由、更有必要回首以往的历史和文化,反思那些曾经使我们民族赓续绵延、薪火相传的文化精神,思考新世纪的文化建设,这对于塑造整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审美人格、道德情操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任何文化形态都是有传承的。任何发展、创新都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当然,传统文化有它的缺陷或局限,这一点务必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认识,才有反思,才有发展,才有创新。就内蒙古西部草原文化的民族特征而言,说到底是人的特征。因为民族是由人构成的。而这里所说的“人”,既是自然人,更是“文化人”。因为人是在文化的创造和学习的过程中成长的。也只有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才能得到发展。
注:①宝斯尔著《鄂尔多斯风情录》121页
②同上,119页
③《伊克昭盟志》第一册411页、;
④赵星著《民族音乐艺术论·略论“蒙汉调”的渊源及其艺术特征》81页
⑤同上
2006-05-11 22:56:11
来自 PC
评论
举报
加载更多
相关推荐
zd_di_zd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主题
3
回复
117
粉丝
0
+ 关注
私信
给排水工程施工
返回版块
8.66 万条内容 · 3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返回修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
10
全部回答(5 )
因为今天的内蒙古不只是蒙古族,而是以汉人为主了。
这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而且还有一种现象是新型城市的建立是建立在新技术上的,
如包头,这些城市又该怎样解读??
不过还是要谢谢heijindi shi的。
最显著表现是饮食文化的融合。蒙古族由于学会了耕种土地,自己生产了粮食、蔬菜,从而丰富了食物品种,调剂了饮食结构。汉族人喜欢吃的面食,如白面、荞面、莜面、豆面做的馒头、饺子、窝窝、面条、凉粉、碗坨、油糕以及酸烩菜、红腌菜、韭菜、萝卜等等,都成了蒙古人餐桌上的主要食品。而汉族人也学会了制作各种奶制品,如酥油、酪蛋子、奶皮子,也习惯吃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如手扒肉、羊油馓子、奶粥、肉粥、羊奶泡米饭、奶茶等等。
在语言方面,最具特色的是人名、地名。常常是一个姓氏或名称既有汉语(文)也有蒙语(文)。如张达赖、王巴特、杨道尔吉。内蒙古西部蒙古族姓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蒙古姓氏;二是谐音汉姓。谐音汉姓是将自己的蒙古姓氏或意,译成汉姓氏,或音译成汉文后用谐音汉字姓氏,姓后缀蒙名;三是“随旗蒙人”姓,多是娶了蒙古族妻子,并将自己的族籍改为蒙古族的汉族和其他民族,所生子女姓氏随父;四是汉姓。地名如布日都梁、察汗淖等等。这种犹如水乳一样的融合,既反映了民族间生活的接近,也加深了民族间情感的交流,也是民族社会学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在文化领域的融合,最有说服力的是内蒙古西部特有的“漫瀚调”(亦称蒙汉调)的生成和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相结合的耕牧相间的经济形态的形成,加之与内蒙古西部近邻的晋、陕高原农耕文化的浸入,使晋、陕汉族的民间“山曲儿”、“信天游”与内蒙古蒙古族民歌,展开了大范围的文化接触与交流,从而孕育了“漫瀚调”的生成。用音乐家的话说,“漫瀚调”,“是一种突变性的块状文化搬迁”,“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混合型文化形态”。“漫瀚调”体现出一种蒙汉人民的音乐文化思维,是文化领域内出现的新事物。它一出现即受到当地蒙汉人民的喜爱、传唱和认可。恩格斯说过:“人的思维与意识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今天看来,内蒙古西部这个蒙汉民族共居、农牧相间的地域性生存环境中生成的地方歌种——“漫瀚调”,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⑤它既是民族融合文化最具典型的现象之一,也充分体现了民族融合文化的鲜明特征。
这种民族文化的渗透、吸纳与包容,使多少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都以其宽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进行情感与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心理联系。所谓包容是指内蒙古西部民族文化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海纳百川般的气质,以及它对各种文化的吸收与接纳。像“漫瀚调”的生成与发展,它既是民族融合文化最典型的现象之一,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地区蒙古族群的人文精神的内在特质,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结束语 在21世纪我们有理由、更有必要回首以往的历史和文化,反思那些曾经使我们民族赓续绵延、薪火相传的文化精神,思考新世纪的文化建设,这对于塑造整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审美人格、道德情操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任何文化形态都是有传承的。任何发展、创新都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当然,传统文化有它的缺陷或局限,这一点务必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认识,才有反思,才有发展,才有创新。就内蒙古西部草原文化的民族特征而言,说到底是人的特征。因为民族是由人构成的。而这里所说的“人”,既是自然人,更是“文化人”。因为人是在文化的创造和学习的过程中成长的。也只有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才能得到发展。
注:①宝斯尔著《鄂尔多斯风情录》121页
②同上,119页
③《伊克昭盟志》第一册411页、;
④赵星著《民族音乐艺术论·略论“蒙汉调”的渊源及其艺术特征》81页
⑤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