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植物 \ 城市绿地群落构建的缺陷与优化途径探讨

城市绿地群落构建的缺陷与优化途径探讨

发布于:2006-05-08 09:43:08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植物 [复制转发]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无容置疑,但园林绿化工作者更需要冷静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空前机遇,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是否留下遗憾?群落是城市绿地的基本结构单元,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改变传统植物配置不考虑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缺陷,建立高效、稳定和经济的绿地群落,将是城市绿化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城市园林绿化群落存在的问题
  当通过规划而合法或多方面协调平衡确定绿地用地后,怎样充分发挥绿地的功能和作用,绿地形式和群落结构的选择是基础。

  由于受城市用地制约和土地市场冲击等因素影响,绿化用地成本越来越高,尤其在中心城区,一些城市的土地拆迁费已达1万元/m2以上。高成本必然带来高关注力,城市绿化从来未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一个绿化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往往得到政府、媒体和市民的极大关注,绿化的形象问题凸现,高水平、高质量和高品质的绿化要求也顺理成章地被提出,这无疑也给绿化部门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然而,绿化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尚未得到广泛而充分的理解和认可,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追求和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的思路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起不到核心的地位,绿地规划设计反复频繁,最终时常偏离设计师的初衷。当然,绿地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赋予绿地新的内容。绿地的构建如何让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接受和认可,确实不是容易的事。于是,“一次成型”的绿化模式成了“灵丹妙药”,得到政府、绿化部门和市民的首肯,无所不在的“克隆”模仿,绿化的园艺技术和工程技术被极度重视和过度放大,城市美化运动此起彼伏,工程的便利和利润优先,贪快求简,植物种植越来越密,树木径级越来越大,人工雕琢越来越细,“物理”的实效被片面追逐,生态的过程被忽视,绿化甚至成了“摆阔比富出形象”的手段和场所,绿地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后期人工维护费用也居高不下,城市绿地建设遭受前所未有的经济代价困扰。同时,群落剧烈的种间竞争,“伤筋断骨”的“残疾”树木,植物正常的生长形态遭抑制,种群的自然生存和发育空间被限制,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受阻,自然生产力得不到挖掘和发展,导致群落易退化,绿地病虫害猖獗,随后的调整和改造接踵而来,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尽管绿化物种多样性已倍受重视,越来越多的观赏植物被引入城市,但往往过于强调区域绿地或某绿地空间的物种丰富度,缺乏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结合,没有将多样性的物种应用于群落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并未明显增加,加上不当的配置方式,往往导致群落结构的单一和单调,群落结构的缺陷未明显改观,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只要是所谓的“乔、灌、草”结构,甚至树木种植密度稍大,就被冠以“生态群落或生态园林”。但事实上,基于多样性的群落自维持机制并未形成或发挥,建植的群落并不稳定,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能量维持群落正常的生态过程。因此,绿地群落的问题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瓶颈”。
  2 绿地群落的特征和合理结构
  绿地群落是城市自然景观组分,群落所有有机体具有生态联系性,尽管每一个种具有很大程度的功能和结构独特性,但必然对其他植物所制约的环境作出反应,对环境制约的性质因种和时间而异,不同种类也不具备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1)。因此,绿地群落形成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与自然群落不同的功能,决定了其结构的被控制性,成为典型的人为干扰或干预系统,其
结构常常是一个未成熟系统的临时框架,不仅在历史中形成和演替中发展,更在人为干扰中嬗变。因此,关键是如何协调人类中心思维与群落自然过程的问题,园林绿化技术的真正作用应是将自然潜力发挥极致,使人能诗意般自然栖居,而不是随意改变自然,绿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良性循环,具有稳定性和自维持的机制和能力。
  可见,和谐、有序和稳定群落应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等环境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可更新和可循环的物质,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大的生境空间,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拥有相宜的生态位,
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少,特别是建群种和优势种,种群间相互趋向协调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同种间不致因密度太大而恶性竞争,提高群落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能力,减少人工外源能量的输入。总之,通过促进群落自然生产力,形成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持及发展。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lululee1024
    lululee1024 沙发
    3.3 恢复和重建城市近自然群落,创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在城市部分区域,特别是公园、河岸、绿带、人造森林和科普基地等,适当恢复或重建部分近自然群落,创建城市新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为野生生物的觅食、安全和繁衍提供良好空间,促进城市自然保育,满足市民接触自然野趣和自然生态教育的需求。
      近自然群落的构建应以多类型的混合生境创造(habitat creation)为基础,利用以土和水为主
    的自然环境异质性,模拟潜在植被,顺应进展演替规律,积极保护自然更新的幼苗幼树,并创造扩展空间的环境条件,如适当抽稀和创建林隙(forest
    gap)等,改善幼苗幼树的光照和营养空间,并通过管理演替(managed
    succession),优化调控群落结构,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坏野生状态的自然多样性。同时,配置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食物的物种,如蜜源植物和浆果植物等。
        根据生境的自然特点和功能,采用适宜的群落类型,如以种类丰富的草地代替单一的草坪,依照地带性野花的花期、花色、植株高度、习性等,辅以混播或混作,可构建色彩斑斓的低维护自然野花群落,改变单一草坪或杂乱野草的格局。再如,开发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改变已往搬套陆地的绿化方式,建造带自然边缘的水体和湿地系统,构建水生和湿生群落,发挥近自然绿地群落的独特效益。
      4 结语
      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管理,从改善群落设计和种植结构入手,优化城市绿地群落的结构,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窘境,特别是改变目前暴发户性质的超前铺张的畸形绿化形式,强调城市绿化科学人文精神,倡导营造健康、自然和舒适的绿色空间,提高绿地群落构建水平是基本出路。
      合理的绿地群落应根据城市气候、土壤和潜在植被特征、城市建设状况、经济基础和文化淀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构成稳定、高效、持续和经济的群落。
    2006-05-08 09:43: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ululee1024
    lululee1024 板凳
    3 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群落构建途径
      3.1
    开发以地带性物种为核心的多样化绿化植物品种,培育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苗木产业绿地群落构建的最直接限制因子是规模化的多样性苗木来源,由于地带性植物的研究开发长期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尤其缺乏品种意识,不重视植物品种间的筛选和园艺品种的培育,品种选育手段和快速扩繁技术落后,苗圃缺乏规模培育植物新品种的引导和技术。
      近年来,植物新品种已越来越走俏,价格飞扬,各地运用的绿化植物种类明显增加,但缺乏必需的多样性苗木储备,苗圃培育的苗木种类和数量往往跟不上城市绿化的要求;同时,城市绿化的有关部门却盲目提高苗木的径级,苗木生产滞后性和绿化需求紧迫性的矛盾难以调和,为了求新、求大、求多和求快,出现了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如在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冠冕堂皇地以所谓“绿色脱贫”和“绿色扶贫”的名义,挖取农村房前屋后的大树、甚至大径级的“风水树”和古树,目前已保存不多的次生阔叶林内的树种更被大量挖取,而挖来的植物费用昂贵,成活率低,鲜活的树木时常顿成枯干。因此,绿化植物的开发应用值得深思。
      3.1.1 科学认识绿化植物的特点和功能,趋利避害,拓广多样化物种的应用(2)
        长期以来,主观上对绿化植物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甚至猎奇,轻易否定和放弃物种,导致绿地物种的贫乏。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就造成适应性强、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被旁落;无序的“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作法,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苗木的植物被抛弃,具有某些不足的绿化植物更被轻易否定。植物本身无所谓低劣好坏,春萌、夏绿、秋实和冬枯是正常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关键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栽培养护水平。如何合理评价和衡量城市绿化植物,必将深刻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因此,应将生物多样性列入主要的绿化评价指标,尤其是绿地应用地带性植物的丰富度和比例,加强多样性的绿化植物特性及其群落配置的研究和示范,特别应增加对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的耐心。

      3.1.2 引导发展生产多样性植物品种的苗圃
      城市绿化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可能也不应该“毕其功于一役”,应有长期的发展目标和足够的耐心,正确引导苗木生产。杜绝城市绿地直接移用山林树木,绿地苗木必须来自苗圃,从制度上促进地带性物种资源的研究开发。我国气候和土壤差异大,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如华东地区(不包括山东)的种子植物有209科1650属6640多种(3),区系成分丰富,可为不同地域和小环境条件下的城市绿化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

      由于城市土壤、小气候和污染物等特殊生境的胁迫,直接引进地带性物种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应重视种内不同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加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的试验,避免盲目引种,加大适应性品种的培育,制止盲目追求新颖绿化植物径级的倾向,树立“百年树木”的执著精神,脚踏实地;同时,有节制地引进外域特色物种,特别是那些原产我国,并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良品种,如花灌木、观果植物、色叶植物和宿根花卉等,将为城市绿化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
      通过重点培育绿化植物苗木产业,特别是建立种类丰富、批量较大和供应稳定的苗木基地,确保不同生态功能、多彩景观的绿地群落植物来源,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构筑具有地域区系和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
      3.2 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从“生态位”原则,构建适宜的复层群落结构

      绿地群落植物配置核心是生态位的配置,利用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分异,采用耐荫性、个体大小、叶型、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植物,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互惠共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
      经过长期演化,顶级群落是与当地气候和土壤等相适应的最佳生态结构。因此,绿地群落应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种植设计,借鉴地带性自然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幅度,营造以乔木为骨架和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灌、草复合群落,并充分考虑群落的发展和动态演替规律,促使城市绿地群落与潜在植被特征相接近,形成接近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增加总体物种潜在的共存性,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确保群落空间结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的合理性。
      城市植物群落也应追求自然美,优化物种、群落外貌、形态和色彩等组合,重视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和韵律效果,产生富有自然气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达到生态、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的效果,并与城市景观特色、建筑物造型相融合。

      在物种选择上,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推广少灌或免灌群落;利用绿地凋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利用混交根瘤或菌根植物,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另外,绿地群落构建的重点也应转移到立地条件的改良,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创造和模拟植物适生生境,为更多物种的引进和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2006-05-08 09:43: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植物

返回版块

19.36 万条内容 · 28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市街道空气质量与道路绿化型式的关系

通过对街区中茂密行道树对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利弊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CO为自然示踪气体,对西安市几个典型街道中的气态污染物浓度分布做了实测。 分别对街道的郁闭度,不同郁闭度和污染源强度时街道内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以及水平分布、绿化数量和树木郁闭度对街道空气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实测和分析,实测结果指出,道路本流量的大小是街道树树冠的净化功能和对污染物扩散的阻碍作用所占权重的主要影响因素,街道树对污染物扩散的阻碍作用主要受控于树木郁闭度而非绿量,因此城市道路绿化不应盲目追求绿量的提高,并据此提出在街道绿化中应根据本流量的大小采取不同绿化方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