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装饰装修施工 \ 油漆施工集——工艺、问题、规范、及解决办法

油漆施工集——工艺、问题、规范、及解决办法

发布于:2011-05-27 16:47:27 来自:施工技术/装饰装修施工 [复制转发]
一、涂膜起泡: 涂膜干结后,发生局部与被涂物面分离,形成直径不同的球形小泡,内部包有液体或气体,或者发生破裂的状态。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物面表面处理不彻底,残留的油、水、灰尘存在或在潮湿的表面上涂漆,当漆膜干燥时,内部溶剂、水分或油污,灰尘受热膨胀而鼓泡,所以被涂物表面处理必须彻底,涂漆前被涂物面应保持干燥,无尘、无油、无水的干净表面。刚刚刷涂的新涂膜接近高温或常驻日光直射,表面已干燥成膜,而内部稀释剂继续加速向外挥发,从而将涂膜顶起或起泡,因此刚涂刷的物体要避免接触高温和日光直射。

二、涂膜失光: 刚涂装好的涂膜有光泽,但干燥后,变成无光泽或光泽不足现象。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被涂物面多孔或相当粗糙,涂上有光泽仍似无光,再加涂一层漆也难以增强光泽。消除方法是:加强被涂表面的预先处理和涂层表面的光滑处理。 稀释剂用量过多或选用不当,稀释剂的加入,应适合正常施工粘度。湿度太大,相对湿度在80%以上,挥发性漆膜同吸收水份而发白无光,因此在挥发性漆 施工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20%以下。

三、涂膜脱落: 涂膜干燥后,失去其附着力,使涂膜干裂,导致涂膜小片脱落或成张揭皮现象。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被涂物面过分光滑,或表面预处理不彻底,有水份、油污、蜡、氧化皮等存在。因此涂刷前被涂物面应认真处理,使其清洁,干燥并具有一定粗糙度,过分光滑的物面用砂纸打磨成平光。涂层太厚,中间层有油污、蜡或修补过腻子,因此涂层不宜太厚,表面必须打磨彻底。


四、涂膜桔皮: 涂膜干固后,其表面呈现出许多半圆状突起,形如桔子皮。 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油漆粘度过大、环境温度太高、太低等原因都会影响涂膜流平性,从而产生.

五、涂膜流挂: 涂料涂干物体的垂直表面上,由于涂膜厚薄不匀,出现泪痕或垂幕状态。 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油漆粘度太稀或涂层太厚,挥发太慢,因此粘度应调适中,涂刷宜薄层多涂。 被涂物面表面处理不彻底,有残留油水等。故涂前物面处理必须彻底。

六、涂膜泛白(发白): 涂膜干燥后,表面呈白雾状。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施工环境相对湿度超过70%,由于空气中含水分较多,溶剂在挥发时涂面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分凝结于涂膜上,水与溶剂不能融合,便在涂膜表面产生一层白雾状,俗称泛白(发白)。一般都发生在挥发性涂料。稀释剂挥发太快或稀释剂质量差(溶解力不足),稀释剂挥发太快,使涂面温度下降与气温形成温差,空气中潮气易凝聚于涂膜上,即使相对温度没有超过70%,也可能产生涂膜发白现象,如溶解力不足则不能充分溶解涂料中的有机高聚物(树脂),引起涂料中树脂沉淀,从而使涂膜呈泛白现象。

七、砂纸痕: 砂磨处涂刷后产生砂磨痕迹膨胀。 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砂磨时未按由粗到细顺序逐步换用砂纸或使用粗砂纸砂磨时,把附近的涂膜破坏了, 在涂刷时,溶剂就从这些伤口渗透至旧涂膜,使刷后涂膜产生缺陷。因此粗磨后,必须依次换用细砂纸,由粗到细依次砂磨。

八、咬底: 表面浮胀起皱并与底层分离 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底与面或面与面,两种类型涂料或涂料与腻子不配套,上层漆的溶剂渗入下层涂料或腻子内,使其分解并胀皱。 环境温度太低 ,涂膜干燥慢,溶剂易渗入底层涂膜,施工稍有不慎,即易产生咬底。稀释剂选用不当或加入过量高沸点溶剂,底漆腻子经不起强溶剂作用而产生咬底。因此底漆(腻子)和面漆一定要配套使用,尽量使用同一类型的涂料。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装饰装修施工

返回版块

10.77 万条内容 · 37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寒冬装修五项注意

天气越来越冷,但仍有不少家庭在装修。寒冬腊月施工,很可能会出现一些“硬伤”。专家提醒业主注意以下几项内容:施工作业注意“保暖”:冬季气温低,抹灰、刮泥子、贴瓷砖等作业面如果受冻就会出现空鼓等问题。尤其是油工活儿更要注意“保暖”,在充分干燥后才能常开门窗通风,注意不要让沙粒落在未干燥的油漆表面上。专家提醒:业主在盯施工工地时,要注意无论是瓦工搅拌砂浆,还是油工喷刷各种涂料,都最好不要在露天施工,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中的温度作业。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