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济南保泉水工程引进防渗膜引发激烈争议

济南保泉水工程引进防渗膜引发激烈争议

发布于:2006-04-24 18:37:24 来自: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复制转发]
正在实施的北沙河双层防渗铺底,被认为自毁济西抽水试验,并釜底抽薪水源天然调节网

北沙河的干河道内,块块塑料膜被缝接成片,从新修的大坝向外延伸。今年1月,济西防渗工程在一片争议中破土动工。本报记者 高明 摄

核心提示

曾引起争议的铺膜防渗,在济南西部的河道中,再次上演。

这里正处于强渗漏区内,专家认为,防渗工程相当于给“大漏斗”装了个塞子,河水无法下渗而白白流入黄河,由此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补给,济西水源将面临危机。

此前,在这里进行了一年有余的济西抽水试验被叫停。济西与城区的众多泉水之间,到底是“一碗水”,还是“两碗水”,至今仍存争议。

被认为与防渗工程同具疑问的,还有另一大工程———东湖水库。

一位水利专家认为,在眼花缭乱的工程和众多部门利益的纠结之下,济南保泉工程已经成为一座迷宫。

4月5日,济南举行《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听证会。入春以来,趵突泉水位接近警戒线。本报记者 高明 摄

济南市民收集泉水,此前,他们家中的自来水引自黄河,水质较劣。本报记者 高明 摄

趵突泉的三股泉水汩涌而出,冲破水面后随即泛着涟漪向四面散开,这个“天下第一泉”已尽失腾空之势。

4月5日,济南市趵突泉旁的地下水位监控仪显示为28.20米。“如果水位再下降20厘米,趵突泉将停喷。”济南市趵突泉公园一名工作人员说。

自开春以来,济南干旱少雨,各大名泉喷涌势头比去年明显减弱,地下水位步步逼近停喷警戒线。4月10日,市政府正式发布《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提出了紧急回灌、封井等多项措施。

而此前,为保持泉水长年喷涌,济南市政府自1981年起投入巨资开始了长达25年的济南保泉战(见2004年8月20日核心报道《济南保泉23年》)。

“应急预案应该针对重大突发性事件,而保泉是一个有预见性的系统工程,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在4月6日的应急预案听证会上,济南市人大代表田学雷如是质疑。

同样被质疑的还有施工之中的东风水库防渗工程。

2001年起,济南斥资20多亿元引黄河水入市,目的是减少地下水开采以保泉。但因水质差、成本高及水库渗漏等问题,引黄工程被迫搁浅。2004年7月,争议20余年的济南西部(简称“济西”)抽水试验启动,在保持泉水喷涌的同时,济南市民再次喝上了甘甜的泉水。

需提及的是,东风水库防渗工程正处济西水源保护区的咽喉地带。“防渗工程对济西水源地犹如釜底抽薪,破坏是致命性的。”有专家称。

北沙河上的“大银碗”

二期工程投资3.1亿元,铺底、衬砌面积从水库延伸约10公里至崮云湖,使得该流域所有的强渗漏区变成非渗漏区。

4月7日,济南城西,正在建设中的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区内机器轰鸣,原先荒芜的山地里,幢幢高楼正拔地而起。

这个规划面积43.11平方公里、可容纳15所高校30万师生员工入住的新区是济南新城“西进”的核心区域。

济南市依山傍水,南为连绵的山区,北临黄河。因地势南高北低,丰富的降水在南部山区渗漏地下,并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在市区的地下,一块致密的大岩体阻挡了水流,地下水受压沿岩缝涌露地表,形成泉水。

这种特有的地理环境,使得济南城东的老城区云集了趵突泉、珍珠泉等享誉中外的名泉,济南因此也被贯以“泉城”之名。

“南部山区是济南的生命之源。”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商广宇介绍说,济南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径流,水源均来自南部山区。

在济西,一条北沙河自南往北汇入黄河,其地下径流还形成了一张天然的水源调节网。

北沙河将济南城西大学城一分为二,并在新城中心形成了一片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天然洼地。洼地原是东风水库旧址,如今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东风水库景观湖”。

4月7日,处于枯水期的北沙河正期待上游的雨水补济。但干裂的河道上异常热闹,几十辆挖土机、卡车和压路机来来往往。挖土、压实、铺膜、填土、盖石,工人们正驱动着机器为洼地进行防渗铺底。

一块块不透水的银色塑料膜被缝接成片,从新修的大坝向外延伸。远远望去,土黄色的北沙河中犹如镶入了一只巨大的银碗,在阳光下闪耀着白光。

工地现场的展示板,如此描述“东风水库景观湖”一期工程:轴线长2.3公里,最大宽度700米,湖面0.95平方公里,位于大学城中心部位。

防渗工程由济南市西部城区指挥部负责实施,该机构是由市委领导挂帅成立的领导小组。

据指挥部一位人士获悉,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在原东风水库用双层防渗材料铺底,库容900万立方米;二期工程投资3.1亿元,铺底、衬砌面积从水库延伸约10公里至崮云湖,使得该流域所有的强渗漏区变成非渗漏区,同时建成人造河道蓄水景观。

防渗破坏力

铺底防渗相当于给“大漏斗”装了个塞子,河水无法下渗而白白流入黄河,由此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补给,济西水源将面临危机。

“简直是胡闹!”张延忠发起了脾气,这位73岁的水利领域高级工程师曾多次到工地考察。

北沙河是黄河济南段的一条支流,崮云湖至长清河段为该流域仅有的一段强渗漏区,特别是正在修建的“东风水库景观湖”一段,为强渗漏区的咽喉地带。

“这块强渗漏区像个大漏斗,不仅接受本地降水的入渗补给,更重要的是承接着上游5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非渗漏区的地表水的集中渗漏补给,是下游济西水源地的生命线。”张延忠说。

1998年,山东省政府将该地划定为“济南市岩溶地下水源保护区”。

当地老百姓习惯称这片洼地为东风水库旧址,实则源于50年前的一件旧事———1958年,水利部门曾在此修建了大型水库,因强烈渗漏造成下游农田积涝,被迫于1963年炸掉。

“半个世纪前的错误我们并没有吸取教训,这次来得更加致命。”济西抽水试验专家组一名成员说。

这名专家解释,铺底防渗相当于给“大漏斗”装了个塞子,河水无法下渗而白白流入黄河,由此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补给,济西水源将面临危机。

2005年7-9月间,济南市政协人资环委员会组团,对济西新城建设与生态环境进行了专题调研,由此形成的《建议案》对防渗工程给予了明确否定。

同年8月,济南市环保局在向市政府提交的相关材料中,也明确提出了“禁止在北沙河主河道防渗”的警告。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著名水利专家李殿魁教授更是尖锐地指出:“这种自残手臂的行为,应立刻停止!”

但今年1月,防渗工程仍在一片争议声中破土动工。据济南电视台报道称,工程将在140天后雨季来临前完工,并蓄水成湖。

4月10日,济南市规划局副局长金德岭告诉记者,东风水库景观湖工程事先有规划,在参考了市水利局提交上来的专业报告后,规划局仅仅在图纸上划定了建设范围,其他具体事项就不清楚了。

一波三折的济西抽水

去年年底,济南市水利局组织专家鉴定认为,“开采济西将直接影响济南市区泉群水位”,矛头直指济西抽水试验。

关于济西与济东(包括城区)的地下水,在学术界存在“一碗水”与“两碗水”之争。

1981年,济南遭遇特大干旱,趵突泉、黑虎泉等四大泉群首次干涸。根据中央领导“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泉城风貌”的指示,济南就此掀起保泉热潮。

当时,济西有丰富的地下水已成共识,有专家提出开采济西地下水。但这遭到持“一碗水”的专家反对。

反对者主要来自原山东省801水文地质队,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黄春海教授更是这一观点的有力支持者和倡导者。此派观点认为,济西地下水与市区泉水是连通的,开采济西水源会影响济南保泉。

“两碗水”派则认为,济东、济西两水系相互独立,济东水系是泉域之源,而开发济西水源可以置换济东水源的开采,起到保泉作用。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商广宇即持此观点。


1145875066680.gif


1145875066742.gif

全部回复(2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cbwyy
    lcbwyy 沙发
    个人感觉不铺防渗膜为好,原因很简单违反自然规律。短期见效明显,不过长期就很难讲了。
    2007-09-13 18:11: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aqfy
    aqfy 板凳
    不过该工程能否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还是不可预知的,应为他的护坡压重是河卵石,直径很小的,上部使用的是膨润土防水垫,与防渗膜的搭接是不合理的!
    2007-09-12 12:18: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返回版块

4.59 万条内容 · 22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强烈推荐人大经济论坛

经济学资源下载、学习交流的网站,网址:http://www.pinggu.org/bbs目前注册人数已经超过4000人,在经济学论坛中占全国第2只要你搜索后仔细寻找,什么样的经济类资源都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都有下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