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4-22 19:36:22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特高压输电再起争执 日本技术领先引进可能性大
一度沉寂的消息再起波澜。
4月5日,北京市电力公司发布消息称,根据北京市此前确定的《“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未来5年,将投入613亿元用于其电网建设,“仍以华北电网‘西电东送’为主”。
同时有消息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在2010年前建成晋东南—石家庄—北京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知情人士称,国家电网公司不久将与北京市签定相关协议。
这让此前“特高压项目可能受阻”的消息成了“谣言”。而针对这一业界认为并不成熟的技术,专家再次提出“质疑”。
特高压在继续
特高压输电技术已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列为优先主题,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及今后十年科技攻关的重点内容。一直以来,在加强地方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同时,国网公司也在大力推动特高压的发展。
4月6日至7日,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经济活动分析暨2006年综合计划工作部署”会议上,该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报告了2006年的各项计划目标,其中,把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前的3月23日,这家公司与上海市就上海电网“十一五”规划建设问题举行会谈,并正式签署“会谈纪要”。纪要称,“十一五”期间,该公司将建成安徽-上海交流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金沙江(一期水电站)-上海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另外,3月19日,它还和山东省举行了类似会谈,也强调将“适时推进特高压电网进入山东”。
而其他与此技术有关的省份,在去年就已经采取行动。陕西省就审议通过了《陕西电网“十一五”规划及百万伏特高压电网发展规划方案》,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也制定了类似的规划。
未予报批?
一直对特高压项目持反对态度的中电联原秘书长陈望祥,不久前曾说,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项目,可能将在“十一五”期间受阻。4月17日,他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强调,“十一五”规划中,电力方面“没有一个字提及特高压“,因为特高压没有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没有建设依据。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蒋兆祖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也表示,这些项目还没有得到国家批准。蒋称,该协会的专家们曾三次上书国务院,今年2月,他自己也以“人民来信”形式致信国家领导,建议首先进行充分论证。国务院则要求发改委首先进行深入充分的论证。“到现在只是开过三次讨论会,专家组织论证还没开始,中央还没做出决定。”
蒋兆祖认为,虽然名为“试验”,但是如此重大的投资项目,必须报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在没有国家批复的情况下开工建设,不符合程序,是一种‘抢跑’”。
《财经时报》曾尝试采访国网公司总部相关部门,但未获成功。不过武汉高压所工程师郎维川对记者表示,晋东南—南阳—荆门的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早已结束”,现已进入施工前期准备阶段。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特高压项目组一负责人说,“这条线路应该可以在“十一五”完工。
争论一直存在
对于这一并不成熟的技术,业内反对的声音一直未断。陈望祥强调,特高压技术设备上的不成熟,将带来一系列包括安全、土地、环保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研究的需要,小型的试验线路段可以搞,但如此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工程则完全不需要。”
陈望祥说,国家电网公司是“试图把全国连成一张网”,这一做法最终将打破区域划分,形成全国一张网,回到电改以前的状态。是“垄断的需要”。
而超高压的支持者、原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司长吴敬儒认为,采用特高压输电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电网发展大容量、中长距离输电工程的需要。
国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则表示,发展特高压电网,是适应中国生产力布局和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状况、充分高效利用有限的煤炭和水力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引进技术
在特高压上,技术设备的国产能力一直都是关注的中心。“设备才是特高压的关键”。
特高压技术是目前在世界上尚未成熟的技术,陈望祥认为,相关设备还无法实现国产化,“交流输设备,最短也需要两年,直流设备则需要4至5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荣命哲则认为,中国电工装备业水平的提高,为建设特高压电网提供了设备基础。从技术角度讲“是没有难度的”。
郎维川也认为,已经在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试验示范工程的建设,对于技术继续开发“十分必要”。
据悉,现在全世界只有日本和俄罗斯有过特高压工程的建设经验。陈望祥推测,国家电网公司为了加快特高压技术方面的进程,“不排除向国外引进技术设备的可能”。
“确实有跟国外合作的意向。”郎维川证实说,“目前,国网公司与日、俄两国正在开展第二轮技术咨询。”据称,在这一领域,日本技术稍稍领先。从日本引进技术设备的可能性比较大。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