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注册考试 \ 注册土木工程师 \ 07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及真题

07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及真题

发布于:2006-04-05 19:09:05 来自:注册考试/注册土木工程师 [复制转发]
07考研政治早知道:第一部分 概述
第一部分 考研政治概述

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国家选拔研究型、高层次人才而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设置的一种高规格的遴选人才形式。其中,政治理论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是检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的水平考试。



近年来,或者是出于继续深造的目的,或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或者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等原因,众多学子都挤到考研大军的行列中,使得考研情势一路走热,而且还在不断升温。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稳操胜券,考生在复习备考之前就很有必要搞清楚有关考试的一些情况,其中,对考试科目及其具体情况、要求的了解应作为动手复习之前的重点之重点工作来做。而政治是每位报考者必考的一个科目,也是让许多报考者感到头痛的一个科目。为了使考生做到胸有成竹,减少无为而劳之苦,这里先就考研政治科目的有关情况作一概述,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达到事半功倍之收效。

一、政治理论在考研中的地位

近几年,自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原来的五门课变为四门课之后,政治课的地位日显突出,也日显重要。

考研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既不仅仅是让考生不情愿的重新捡起在大一大二已经学习过的、当时就没怎么重视的政治理论课本做再一次系统、扎实地温习,也不仅仅迫使本来就不喜欢关心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当前重大时事(本应关心的,部分学生就是不关心!)的同学把眼睛由书本堆中抽出,投往窗外,作“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举。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大科目中,政治理论课就属于国家统考的科目之一,而且是内容最多、知识点最零碎、要求又最高(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考生往往最没学习兴趣的科目。国家统考,相对于各学校命题的专业课,就显得难度大、要求高了,增加了备考的难度。而且,在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录取标准中,既要考生总分靠前(考研总分在所报考考生中名次靠前才有考取的可能),又要单科成绩过线(不能通过国家每年划定的单科最低分数线,即便是总分很高,也没有面试的机会,考取就更是无望了),在这双重标准的剪裁下,政治课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考生在所报考的同一专业的诸多竞争者中的位次,以至最终能否考取;政治课分数是否过线,直接决定了考生能否入围面试。所以,考生要为了“过线”,又为了政治课不但不拉分、拖后腿,而是能提高总分,就必须加强政治课的认真复习,抓好复习过程,提高应试能力,早日实现读研夙愿。

全部回复(1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zhuhui0545
    zhuhui0545 沙发
    59.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

    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总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性的。

    60.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成员大多数的总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这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总是受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61.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唯物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也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与个人作用的辩证统一。杰出人物是指对社会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人,他们属于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正确看待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6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群众观的内容:坚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众路线,一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3.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已经形成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客观性与主体的选择性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社会发展从总的方向、趋势和内容上是上升的、前进的,具体道路和形式则是迂回的、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64.人的本质

    人性或人的属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精神属性本质上属于人的社会属性,因此,也可以把人性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离开了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也就不可能存在了。人的社会属性又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并在其中打上了社会的烙印,从而使人的自然属性成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离开了社会,人的自然属性就退化成为动物的属性。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21](2006年单选题第4题)。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要注意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区别。

    65.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价值就在于人对自身的价值,即人能以特殊方式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22](2004年单选题第3题)。人的价值的具体表现:价值是人的创造物,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价值具有自我目的性;人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工具性与目的性的有机统一[23](2005年辨析题第31题)。

    宗教神学认为人的价值就在于对上帝和神的意志的服从。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价值是绝对理念或精神的客体化。这两种观点都把人的价值神秘化了,并且否定了人的价值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具有两重性,即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是二者的统一。

    人的价值实现具有以下几点特点:创造价值的实践是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根本基础;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以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实现为主要标志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价值实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个人价值不可缺少的方面[24](2006年单选题第20题)。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作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两个方面关系的问题上,应将后者放在首位。

    66.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人的自由就在于为了更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活动才能,而克服限制和打破束缚。人的活动涉及三个领域:自然、社会、人自身。相应地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也就是在这三个领域中解除束缚,克服限制。

    人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其含义有三:(1)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2)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是指人的意志自由;(3)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两个方面,这是人的行动自由,也就是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从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自由。

    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人的自由的实现是人类的解放。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理想境界。

    67.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是指“每个人”,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可以从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来衡量人的发展。 全面发展是从广泛性上谈人的发展,它与片面发展相对,指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片面发展是指人的单方面能力得到发展,而其他方面的才能则没有机会得到发展,或者一种才能的发展抑制了其他才能的发展。自由发展是从自主性上谈人的发展,它指的是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在人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突出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把人的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都包含其中的。

    社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过程,是人类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断进化的过程。社会发展首先取决于生产实践,取决于劳动本身的发展,从总体上看,社会经济发展包含三种历史形态,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区别的:某些个人的发展不等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不直接等于个人的发展;相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这种矛盾,在私有制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对抗。这是人的发展在特定历史阶段所采取的必然形式和途径。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又是辩证统一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发展的手段;而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人的发展不仅具有个体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的意义。从根本上说,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致的,辩证统一的。

    68.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即前资本主义阶段;第二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第三阶段是自由个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由对物的依赖关系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由对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对立的扬弃而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朝着这个伟大历史目标的迈进。4.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当前,我们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006-04-05 19:49: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huhui0545
    zhuhui0545 板凳
    41.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二者的辩证统一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和中介的。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归纳和演绎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两种推理形式)、分析和综合(分析与综合是在认识过程中比归纳与演绎更加深刻的认识方法)、抽象与具体(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是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在认识论、方法论中的具体体现)等。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方法、思想方法的一般指导方法,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1)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自然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人口因素要受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形态的更替。

    (3)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3](2004年单选题第1题) 。生产活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观念结构。

    (4)为维护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必须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自然环境[14] (2005年分析题第34题 )和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5](2004年单选题第2题)。

    (5)实践活动是形成社会的基础。历史唯物论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揭示,就是着眼于实践并以实践为基础来进行的。

    43.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4.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和利用自然使其适应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力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历史性的特性。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它渗透于生产力三个实体要素之中,它可以转化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物化于劳动资料之中,扩大劳动对象,转化为生产管理手段。在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

    45.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客观的,其性质是由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总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生产关系是人们的全部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直接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就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从静态说,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从动态说,生产关系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46.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

    在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过程中,与特定的经济结构相联系,出现了特殊的人群共同体——阶级。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阶级对立的实质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阶级首先是个经济实体,在它形成之后,又会在政治思想、情感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所反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征,但根源是经济。阶级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47.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同经济基础相对应,政治结构又称政治的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结构是集中反映阶级的经济利益的,它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并为经济结构服务。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48.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国家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国家表面上是全社会的代表,是独立于各阶级之上的社会力量,而本质上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暴力工具。国家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种基本职能。

    49.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

    社会的观念结构是指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是具有确定规范的意识形态的联结方式。与经济基础、政治的上层建筑相对应,观念结构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它同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依据反映社会生活的侧重面和方式的不同,观念结构分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和哲学等不同的形式。

    50.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则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那些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称为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具有反映社会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以及创新等作用。

    51.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首先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然后,一定形态的文化又给予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以影响和反作用。文化具有保持社会正常运转、传承知识、教化人以及建构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等功能。努力创造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引导人和社会全面发展。

    52.文明与文明形态

    文明是标志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的社会历史范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16](2006年单选题第19题)。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实现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17](2005年单选题第4题)[18](2004年多选第16题)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53.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社会规律的特点是: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看,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从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由于社会规律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19](2006年单选题第18题);从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社会规律的特点表明,社会规律[20](2005年多选题第17题)与自然规律不能混淆。 5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矛盾运动可以概括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这样一个过程,每一个矛盾过程都使社会发展到高一级的程度,表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趋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5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HT〗

    经济基础是由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但它不是指一定社会中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是指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那个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组织、机构及意识形态等。它们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56.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并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更根本,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总是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57.“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表现。阶级斗争只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58.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伟大杠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科技革命既给人类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带来了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全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提出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定向问题。可持续性发展正是在“全球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战略思路。

    2006-04-05 19:49: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注册土木工程师

返回版块

6.76 万条内容 · 24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考研数学在线视听-多元微分

http://education.163.com/special/00291JAS/06kaoyansxlist_08.html网易的考研里面的科件,大家可以去看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