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
资料
论坛
课程
AI规范
成套资料包
APP
下载手机客户端
产品
兑换商城
直播
软件
会议
精品试听季,好课抢鲜听
工程师进阶必备,全套项目资料包来袭!
登录
/
注册
登录土木在线
学习职场硬技能
持续上新实用资料
讲师答疑&多端学习
获取最新政策资讯
免费职称评审服务
立即登录
新用户领取770优惠券
消息
动态
0
正在加载...
查看全部消息
消息设置
正在加载...
查看全部动态
消息设置
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如何确定预应力管桩施工时的终压力?
如何确定预应力管桩施工时的终压力?
如何确定预应力管桩施工时的终压力?目前我的一个项目,预应力管桩长38米,设计承载力1250kN。我们是按照极限承载力除以2.5获得设计承载力的。所以老板要压到3150kN。我个人觉得都压到极限承载力并不好。因为孔隙水压力消失后,承载力会有提高。最主要的,桩身承载力达不到。有什么规定的终压力吗?
发布于
2006-03-29 20:37:29
我来答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举报
全部回答
(2 )
xzy6609
广东地区所作的实际资料如下:(摘自网上,供参考)(Rsm为终压力,Quk为极限承载力,R为设计承载力,也可理解为特征值)
(一)终压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大致如下:
⑴ 对于摩擦桩,主要适用于较厚粘土层为主的地层,其关系式为: Quk =(1.0~1.15)Rsm (L<21m) Quk =(1.15~1.25)Rsm (L≥21m)
即:Rsm=0.9~1.0Quk(L<21m
Rsm=0.8~0.86Quk(L>21m)
⑵ 对于端承桩,主要适用于桩尖持力层以标贯值较高的强风化为主的情况,其关系式为: Quk =(0.7~0.8)Rsm (L≤14m) Quk =(0.8~0.9)Rsm (14m<L<21m) Quk =(0.9~1.0)Rsm (L≥21m)
Rsm=1.25~1.42Quk(L<14m
Rsm=1.11~1.25Quk(14<L<21m
Rsm=1.00~1.11Quk(L<14m
⑶ 对于摩擦端承桩,主要适用于上部以软性土层为主,下部以标贯值较高的强风化为主的情况,其关系式为: Quk =(0.8~0.9)Rsm (L≤14m) Quk =(0.9~1.0)Rsm (14m<L<21m) Quk =(1.0~1.1)Rsm (L≥21m) 以摩擦桩为主的桩取低值,以端承桩为主的桩取高值
Rsm=1.11~1.25Quk(L<14m
Rsm=1.00~1.11Quk(14<L<21m
Rsm=0.9~1.00Quk(L>21m
对于各类砂层较厚的地层亦可分为摩擦桩、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粉细砂、中砂层较厚的地层按摩擦桩考虑,粗砂层较厚的地层以及以砾砂为主的持力层按端承桩考虑。但根据施工经验及静载结果,以粗砂、砾砂为持力层的基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比以上相应端承桩数值降低约25%。
(二)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与终压力Rsm的关系,可简单地表示如下:
a. 摩擦桩: Rsm =(1.6~2.0)R
b. 端承桩: Rsm =(2.0~2.8)R
c. 摩擦端承桩: Rsm =(1.8~2.5)R
2006-04-04 22:41:04
来自 PC
评论
举报
conyzhang
这个数据与土的性质有关系的
一般情况下,到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1.2-2.0倍就可以了
当然范围还是精度不够,因为土的灵敏度等等因素导致施工时候的侧阻与实际承载的侧阻差异,可以用ST来进行折减.
具体规定的压力可以看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或者锚杆静压桩规范.当然那里的数据还是比较保守.
2006-04-01 19:49:01
来自 PC
评论
举报
相关推荐
nuscvezhj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主题
3
回复
11
粉丝
0
+ 关注
私信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83 万条内容 · 158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返回修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
10
全部回答(2 )
(一)终压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大致如下:
⑴ 对于摩擦桩,主要适用于较厚粘土层为主的地层,其关系式为: Quk =(1.0~1.15)Rsm (L<21m) Quk =(1.15~1.25)Rsm (L≥21m)
即:Rsm=0.9~1.0Quk(L<21m
Rsm=0.8~0.86Quk(L>21m)
⑵ 对于端承桩,主要适用于桩尖持力层以标贯值较高的强风化为主的情况,其关系式为: Quk =(0.7~0.8)Rsm (L≤14m) Quk =(0.8~0.9)Rsm (14m<L<21m) Quk =(0.9~1.0)Rsm (L≥21m)
Rsm=1.25~1.42Quk(L<14m
Rsm=1.11~1.25Quk(14<L<21m
Rsm=1.00~1.11Quk(L<14m
⑶ 对于摩擦端承桩,主要适用于上部以软性土层为主,下部以标贯值较高的强风化为主的情况,其关系式为: Quk =(0.8~0.9)Rsm (L≤14m) Quk =(0.9~1.0)Rsm (14m<L<21m) Quk =(1.0~1.1)Rsm (L≥21m) 以摩擦桩为主的桩取低值,以端承桩为主的桩取高值
Rsm=1.11~1.25Quk(L<14m
Rsm=1.00~1.11Quk(14<L<21m
Rsm=0.9~1.00Quk(L>21m
对于各类砂层较厚的地层亦可分为摩擦桩、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粉细砂、中砂层较厚的地层按摩擦桩考虑,粗砂层较厚的地层以及以砾砂为主的持力层按端承桩考虑。但根据施工经验及静载结果,以粗砂、砾砂为持力层的基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比以上相应端承桩数值降低约25%。
(二)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与终压力Rsm的关系,可简单地表示如下:
a. 摩擦桩: Rsm =(1.6~2.0)R
b. 端承桩: Rsm =(2.0~2.8)R
c. 摩擦端承桩: Rsm =(1.8~2.5)R
一般情况下,到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1.2-2.0倍就可以了
当然范围还是精度不够,因为土的灵敏度等等因素导致施工时候的侧阻与实际承载的侧阻差异,可以用ST来进行折减.
具体规定的压力可以看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或者锚杆静压桩规范.当然那里的数据还是比较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