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学生专栏 \ 学生少实践 实习多疑惑

学生少实践 实习多疑惑

发布于:2006-03-22 11:14:22 来自:人才招聘/学生专栏 [复制转发]
不少行将毕业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大学课堂上勤奋学习四年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往往一到了实习单位就遭遇挑战——所学知识一时派不上用场,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对此,不少教师在带学生实习归来后也深有同感。如何帮助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有教师认为,关键在于大学阶段的毕业环节教育要与实际结合,不可与实际脱节。

学生:理论知识学了四年 下厂实习遭遇挑战
  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的王远明老师多次带学生下厂实习,亲眼目睹了学生在生产现场碰到问题无所适从的情景。上次他带学生下厂看清洁生产,发现学生一看到密密麻麻的管子,就心里发麻,没了方向,纷纷抱怨自己在课堂上、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一点也派不上用场。郭同学就说:“实习之后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在学校里面学的东西基本上是没用的,能够具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太重要了。在厂里,什么都得从头开始。厂里接触到的都是很实用的东西,不像课本知识那么抽象。虽说有老师带着,但很多时候不得不靠自己茫然应对。”
  化工学生下厂实习碰到的问题其实也是不少学生在就业中碰到的问题。笔者采访过该学院一位成绩优秀的王姓学生,她在正式与一家企业签约前曾找过几家单位,而找工作的过程让她曾一度感到茫然。面试的几家公司,都要求有实践经验,而且最好还是同一个行业的。她说:“像我这样的应届大学生,苦读了四年书,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最缺乏的就是工作经验以及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可企业偏偏看重这一点,对方不欢迎,我真感无能为力。”

  • xinyuxbg
    xinyuxbg 沙发
     企业:强调淡化专业对口 看重学生综合素质
      因工作的关系,王远明老师经常与工厂企业打交道。他说,据他了解,不少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多看重的还是能力,希望大学生来到厂里最好能马上派上用场。他们认为,工厂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这对企业来说完全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因此,总希望来实习的大学生个个都能立马上手,发挥作用。
      王老师还说,在与企业的交往中他还发现,不少企业并不过于强调专业对口,而是更加在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认为,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培养和积累,但工作的态度、人的素质并非是可以轻易培养出来的。
      企业认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确掌握得不少,但与生产实际相差很远,缺少在生产现场看来学来的经验,让他就某个问题提个解决方案,往往会因太不切实际而难于付诸实施。尽管如此,有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勤奋好学,舍得投入,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往往在不长时间的实习过程中就有很大的收获,甚至有的在实习期间就能够和老师一起参与到一些大的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中,从而使自身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也为就业增加了砝码。但有的学生,把实习看作是走过场,并不珍惜在企业实习的机会,不好好利用企业资源提升自己,这样的学生,有再高的专业素质他们也是不欢迎的。

    措施:实践环节不走过场 毕业论文重在创新
      如何适应企业需求,让学生顺利步入社会?王远明老师认为关键是要力求做到毕业环节的教育要与实际结合。首先,实践环节一定要做到不走过场,每个学生都要重视实习,通过实习有所收获。王老师认为,有的企业把接受大学生实习当做公司的一种需要,他们认为,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容易接受最初工作企业的文化熏陶,可塑性强,因此,他们会为一些想储备、培养人才的岗位选择一定数量的实习生,通过实习加以考察,合适的就会留用,用心培养。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懂得珍惜和把握实习机会,通过实习提升自己。
    此外,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更要强化与实际结合观念。学生做毕业论文,不能简单地做做实验,一步一步地按照导师的指导去做,而要提倡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到工厂、企业考察,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使毕业论文出创新成果。









    2006-03-22 11:37: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学生专栏

返回版块

23.93 万条内容 · 12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大家看一下这些屁话有用吗?

临近毕业,许多高校毕业生早已“转战”于各人才市场,其间你都会看到许多大学生们手持简历,不知疲倦地奔走于招聘摊位前,诚惶诚恐地向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递上代表着自己的简历,希望他们能从这份简历中了解自己并给予机会,简历无疑是大学生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第一机会。  但是,大学生们精心准备的个人简历是否是用人单位要求的呢?用人单位对简历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用人单位期望看到的呢?  明略市场策划(上海)有限公司就简历问题对上海的一些大学生和公司的HR经理进行了一次调查。对上海市的315名应届大学生和243家注册资金在200万以上的企业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采用了电话访问。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