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1-02-12 12:17:12
来自:水利工程/防汛抗旱
[复制转发]
2003年6月至12月三峡水库入库沙量是2.08亿吨,2004年6月至12月入库沙量是1.66亿吨,2005年是2.52亿吨。前面说过三峡工程蓄水三年排沙比平均是40%,就是六成的沙沉在库区里,四成的沙排到下游。
三峡工程采用“蓄清排浑”方式,汛期6月至9月(来水量占61%,来沙量占84%)将水库水位降低,泥沙通过23个泄洪深孔排至下游,非汛期的10月至次年5月,水库蓄水。
看来,“汛期放水排沙,秋后蓄水”,是2006年长江下游水位偏低的主要原因。修建三峡水库,便利了发电与航运,但是破坏了抗旱与防洪工作。这是三峡水库的最大弊病。
黄河上游的水库也是汛期放水排沙、秋后蓄水。
这在主观上并无恶意,但在客观上也是倒行逆施。因为后果相同:在中下游最缺水的季节蓄水、最不缺水的季节放水。
全部回复(2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分析过于片面,如:“水库汛期放水排沙、秋后蓄水。 这在主观上并无恶意,但在客观上也是倒行逆施。因为后果相同:在中下游最缺水的季节蓄水、最不缺水的季节放水。” 汛期放水是为拦蓄洪水准备,但达到一定库容必须确保水库安全也必须泄洪,调度是统筹进行的;蓄水也是同样道理,不能片面从不利方面认定水库作用,而且水库不是万能,防洪调蓄作用也是有限的。
回复 举报
说的没道理;汛期可以错峰调蓄,枯水期可下泄水库蓄水缓解下游航道和其他用途的需要。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