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武汉老庄结构院 \ 上海学习混凝土 抗震 高层结构规范的心得

上海学习混凝土 抗震 高层结构规范的心得

发布于:2011-01-17 20:31:17 来自:建筑结构/武汉老庄结构院 [复制转发]
上午是黄世敏讲抗震规范,其中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讲解规范编制的背景。由于老庄的新旧规范的课件对比看过了,所以他的讲课共鸣不多。不过其中一个思想很重要,就是他说新的抗震规范不鼓励设抗震缝了,能不设就不设,因为大震下的位移过大,互相碰撞的危害很大。
扭转位移比采用所谓的规定的水平力,计算出来的位移比更加大,日后控制扭转不规则,更加得重视了。
抗归5.2.5条改变很大,不满足这条的现在是全楼放大地震剪力,而不是仅仅放大不满足这层。这条一搞,更加得重视不规则的控制了。
荷载规范是金新阳讲风荷载讲得多,讲各种变化,由于基础不扎实,说句实话还真听不懂。
下午 黄小坤讲新高规,以前看过黄小坤的那个高层若干解释,心想他肯定有货,不过他讲的都是什么这个配筋率变大了 那个配筋率变小了 听得我昏昏欲睡。其中听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不好意思,不瞒大家这条我是拍(脑袋)的。只是为了使大家设计更好的量化。其中很多量化也使我们以后不需要和审图的扯皮了。
比如
少墙框架结构明确规定了 位移角必须按框架剪力墙的控制。
规范不提倡使用少墙框架,原因是概念不清晰。所以想加剪力墙的框架结构来使自己的位移角能符合规范的行不通了。还是老老实实加大柱截面吧。
还有个明显改变 不在有短肢剪力墙这个概念。现在是只有是短肢剪力墙。不管是短肢剪力墙多的 还是少的。都得按短肢剪力墙配筋。
现在概念设计 还多了一个控制质量不均匀的控制。
不大于临层的1.5倍
薄弱层和竖向不规则不能是同一个层 这个规定 肯定得把搞建筑的给搞死。
对于经常出现的 梁搭在剪力墙上,横向锚固长度大于剪力墙厚的 可以做梁端头
还有高规上终于明确了箍筋或者拉筋的间距是不小于300
那无支长度是什么东东就很值得回味了
那无支长度肯定不是和箍筋和拉筋间距不是同一概念了哇

等到徐有邻讲课,一开始就很不凡,到社会上各种结构设计的趣事还有结构设计师的几个层次。和以前邓工的对建筑结构工程师的分类大致意思差不多。还讲到各种设计试验。其中最重要的新混凝土规范的改进使裂缝控制更加松了,新混凝土规范对裂缝控制公式进行了折减,荷载控制组合采用准永久组合,而不用以前的标准组合了。以后估计大家不用在为不为梁进行裂缝控制而纠结了。
梁刚度放大系数不在统一了,而是根据梁高来分开计算梁的刚度放大系数。
淘汰 235mpa 335 mpa 钢筋
以后将采用 300mpa 400mpa 500mpa钢筋格局
保护层厚度不在以纵筋开始计算 而是从箍筋开始算起
听了徐老的讲座,我真后悔没带MP3去录音。
第二天 听了搞PKPM jcCAD的和基础规范那个专家讲课
看了每次都是最后一场是压轴的。现场他就讲了裂缝控制其实根本不合理,差点就拿掉。不过为了照顾王铁梦能在规范上留个名,就保留了裂缝控制演算。但是为了推广新的高强钢筋。不得不把调整系数减小,荷载组合变小。所以很多设计院设计梁板 基础采用三级钢的时候不考虑裂缝控制是对的。很多审图的为这个扯皮没啥意思。

还有沉降调整系数这个太搞笑了,他说你沉降计算不满足,乘以调整系数使他满足就行了。
当场大家都笑得不行了。
还有最新的刚度调平计算桩基础的设计方法
通过不等距 不等长的桩的设计方法来使刚度调平从而省桩。
记一下流水账。我抛砖引玉,希望有其他也去听课的,写写更深刻的心得。

[ 本帖最后由 q412873251 于 2011-1-24 14:14 编辑 ]

全部回复(3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hxz417
    hxz417 沙发
    谢谢分享!
    2015-12-27 20:26: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越越哥哥
    越越哥哥 板凳
    额 这个嘛 怎么说呢 我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受把。。
    2015-02-18 12:28: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武汉老庄结构院

返回版块

10.49 万条内容 · 52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地震分组的疑惑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地震影响系数越大则受损越厉害,地震影响系数越小受损越小”这种说法成立否?如果成立,地震影响系数是随特征周期增大而增大的,第一组的特征周期比第三组的小,也就是说近震的特征周期比远震的小,那么根据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则可推出:在建构筑自震周期相同前提下,近震所受地震影响比远震小些!也就是震中的比远处的建构筑物所受地震影响更小些!这显然与事实及常理不合,这也正是困扰我很久的地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