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3-14 17:21:14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黄河“两水分供”的启示
为了化解工农业用水矛盾,山东黄河2005年选择最下游、对黄河水依赖性最强、工农业用水矛盾最为突出的东营市,开展了“两水分供、区别计费”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并从今年开始在山东沿黄全面推开。自此,山东所有引黄涵闸将流出价格不同的黄河水: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
这一做法,得到政府和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国务院办公厅《每日要情》转发,新闻媒体记者纷至沓来,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两水”是指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非农业用水是指农业用水以外的用水。“分供”是指在同一条引黄渠系中,错开农业灌溉高峰期,农灌峰期集中供应农业用水,其它时间利用平原水库调蓄引用黄河水。可是,翻翻历史文件,24年前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就是两种价格。那为什么现在还在推行“两水分供、区别计费”呢?原来是现实中存在一个“两水混供”难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那又为什么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呢?以笔者之见,试点成功的经验有三点值得思考:
一是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来破解“两水混供”。黄河作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担负着流域内及下游沿黄地区约1.4亿人口,2.4亿亩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和晋、陕、蒙能源基地及中原、胜利油田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供水任务。用水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一方面引黄供需矛盾加剧;另一方面,节水意识又极为淡薄。在“僧多粥少”、“群龙争水”的情况下,确保黄河不断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与黄河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支持节约用水,这是大势所趋。人类对黄河的开发必须适度,不能损害黄河的自然功能,一定要保证黄河的永久利用。经济的增长,用水效率和效益必须提高,社会经济用水总量应向负增长发展,这是共识。河务部门的职责就应该合理配置和指导社会经济用水,这叫有理。
二是从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来破解“两水混供”。“十一五”期间,党中央的政策是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发展,这是大局,是政治。我们解决“两水混供”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向农村倾斜,优先保证季节性极强的农业灌溉高峰期用水。从“用水大户”切入解决“两水混供”难题,这是治黄与政治高度结合、治黄与沿黄高度结合的产物。试点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有利于稳定沿黄地区农业生产,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有利于建立和谐用水秩序,能有效降低社会控制度,农民支持,政府官员也支持,这叫有利。既对促进沿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又对优化水资源配制、加强引黄供水管理有利。
三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破解“两水混供”。过去黄河部门供水是坐等家门口,“只管渠首,不管渠道;只管放水,不管用途”。现在是走出去,深入到各个灌区和有关厂矿企业、水库以及终端用户,实地查看引水去向、终端用水等情况。办事说话握有第一手实际资料,这不仅仅是工作范围的外延问题,更重要的是凭事实、用数据说话办事,让用水户心服口服,这叫有法。
今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还将会遇到社会控制度高的难题,从“两水分供”试点的成功经验可得到启示:解决黄河的难题,一定要特别强调黄河治理开发、除害兴利的统一性。牢固树立政治观点、国家观点、全局观点、全民观点、全河观点。我国《宪法》总纲第九条明确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这就是说,黄河是国家的黄河,属于全国人民所有。治理开发黄河,决不是为某一局部地区除害兴利,而是为国家和全国人民除害兴利。因此,解决治黄中遇到的难题,尤其是社会控制度很高的难题,一定要从党中央的角度、国家的角度、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讲大局讲政治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并把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介绍到当地官员和老百姓那里去,进而得到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也许,这就是“两水分供”的根本启示。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06年2月25日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