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0-12-26 10:25:26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图
[复制转发]
张博庭:舆论宣传对我国水电的影响和分析
作者:张博庭
前不久,坎昆国际气候大会顺利闭幕,会上虽然通过了包容各方意见两项决议,但是实际上却让我国的减排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因为原来的南北阵营已经出现明显的分裂,全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减排温室气体的决心和力度。
为了迫使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减排义务,在继日本之后,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纷纷宣布不再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承诺,金砖四国中的印度也表态将承担减排的法律责任。所有这些变化都说明全球越来越倾向“发展中国国家也要承担法定的减排”责任。到目前为止我国自主提出的减排目标,还都是一些相对的指标,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的一种自觉减排措施。然而,在我们身后还有众多发展中国家,这种总量不确定的排放增长,确实是会对整个地球生态的一种巨大威胁。随着印度的态度转变,我们这种自主减排的愿望很可能会将成为历史。如果要配合国际社会的减排行动,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很可能就要接受排放(化石能源消耗)总量的法定限制。
能源受限制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前一阶段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曾经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的目标和向中央保证过的承诺,就出现了一些地方强制拉闸限电。不仅一些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而且,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些企业由于不能生产,就自己买柴油发电,不仅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又加剧了全社会的柴油荒。所有这些混乱还仅仅是为了达到节能20%的小目标。如果将来国际社会给我们规定减排的指标,那个力度恐怕要比这严厉得多。因此,我们从当前起就必须要有所考虑,国际社会限制我们化石能源的增长以后,我们该怎么办?
根据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我国的资源禀赋,我们目前出路还只能是水电、核电、风能和太阳能。所以,在我们还没有向国际上做出正式的减排承诺之前,我们必须要自己有所准备。目前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做准备了。国家已经大幅度提高了“十二五”水电的开工比重,整个“十一五”期间国家只核准了两千多万千瓦水电,而“十二五”规划将要开工8300多万。更让人吃惊的还有我国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在我国一共才装机1500多万,而“十二五”规划将要计划开工8000万。抽水蓄能的作用主要是为核能和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入网作保障的。这也就说明,未来我们将会大幅度的提高我国核电和风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的比重。而水电开发又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基础。
我们宣传工作者一定要从这个高度认识我国水电开发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我认为目前我国水电开发的最大阻力就是宣传工作缺位,舆论被误导。例如,我国的三峡移民给全世界作出了榜样,世界银行也曾经多次把中国的三峡作为典型,我们的经验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舆论引导占主动,为国家、为子孙后代做贡献移民感到关荣。现在水电开发已经被诬蔑成了黑心开发商破坏生态环境,那移民还不是能多要就多要,当钉子户阻碍了开发商的开发,他还有某种保护了生态环境优越感。
针对这种变化,有人说三峡移民是计划体制下的产物,现在搞市场经济已经不可能了。然而,需要告诉大家的实际情况未必就是这样。美国是典型的搞市场经济的民主国家,但是,他们当年开发水电的时候,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做得比我们的三峡作的一点都不差。当然,那时候的国际环境和我们现在也不大一样。那时候全世界的舆论对水电的评价都非常高,而我们今天的世界则还充满着对水电的误解和质疑。
(二)水电为什么会被全球舆论普遍误解?
人类利用、建造水利工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工业化以后,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成为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象征。到20世纪初,建筑大型水电站几乎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义词。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坝、水电工程的发展开始变缓。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很多大型水坝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很多已经建成和正在规划建造的大坝和水电项目成为了越来越敏感的话题,一些对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项目,遭遇到公众的强烈抵制以致于最终被迫停止。
人类文明的领域非常广泛,任何一种人类文明活动都会有代价,然而,为什么在任何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的现代文明活动中,偏偏只有水坝和水电建设经历了这样巨大的反复和曲折呢?我觉得这里有一定的历史巧合因素。
大家知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海洋生态学家卡逊出版了一本著名的图书《寂静的春天》,提出了滥用杀虫剂的巨大危害。由此,唤醒了我们整个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卡逊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公认的环保先驱。这个环保英雄的成功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社会上就有不少人想去模仿卡逊成功的经验。努力寻找出另外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文明活动,找出它的问题,唤起公众对它的反感,最终达到表现出自己的惊人的环保觉悟的目的。与卡逊所不同的是,这些人往往并不是行业内的专家,而很多是想追逐名利的环保主义者。由于不懂科学,他们的行动不是出于科学的理论,而是各种其他目的。所以,投机者往往很难获得卡逊那样真正的成功。但是,水电行业的某些特点和当时国际环境却给了一些反水坝的环保人士投机成功的机会。
水电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一个国家的水电资源一般都会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开发殆尽。而水电的这种特点,又恰巧被当时的美、苏政治对立的国际局势所利用。这就是有关阿斯旺大坝的争论。当时,埃及人利用美苏矛盾,嫌美国人要价太高,就把工程交给了苏联人建造。出于攻击政治对手的目的,美国人就开始发动全世界的资源给阿斯旺大坝挑毛病。
然而,要把攻击阿斯旺的理由编得让人信服,就难免要对整个水电和大坝进行攻击和诬蔑。好在当时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国家的大型水电开发,所以,不必顾虑这种攻击影响自己国家的发展。因此,60年代后国际上充斥着大量的反水坝、反水电的“科研成果”。其实,当时的这些成果都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其科学性和可信性是值得怀疑的。不过这种政治斗争的产物,却给了某些环保投机者一举成名的机会。
《寂静的河流》的作者卡麦利,就是一位利用环保(反水坝)投机的人士。这本书曾多次在中国境内翻译出版。在他的投机已经成功之后,这本书再版的中译本改名为《大坝经济学》。当初为什么要叫《寂静的河流》?显然就是作者在模仿《寂静的春天》。由于美苏争霸,作者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大量的资料来论证水坝、水库、水电站的“罪恶”。《寂静的河流》这本书本身和所引用的很多参考文献中,也难免充斥着大量的谎言。
例如,为了危言耸听,书中说全世界的水库的蓄水总量,相当于所有河流水量的5倍(实际上还不足50%)。书中还引用了一些水电站的数据,居然得出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是燃煤的火电站几倍的骗人结论。
围绕着水坝的利、弊的争论,在20世纪90年代,以国际上的一个《世界水坝委员会》的组建和一份《水坝与发展》报告的提出达到高潮。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报告一方面是人们对水坝建设的反思,它是第一次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全面的来探讨水坝存在的问题。报告通过对一些已建成的水坝的详细的调研系统的总结了水坝所有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报告又采取了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的方式,片面地得出了大型水坝、水库、水电站的建设一定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结论。(具体内容评判,可参见《北京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上的文章)
应该承认,世纪之交那一段时间,国际舆论对水坝建设的反思明显产生了矫枉过正的趋势。以至于很多人由于受到片面宣传的误导,往往喜欢以强调水电站、大坝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为时髦。人们似乎早已经忽略了水坝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水电替代火电之后将产生的巨大环境效益,不少人开始否认水电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错误的主张将水电排除在绿色能源范围之外。
在1996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大型水电正式被排除在可再生能源的范围之外,大会只承认小型水电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位。在这这场争论中,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往往与待开发水电资源较多的发展中国家持不同意见。因为,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大力发展水电的过程中,通过兴修水利,发展水电,社会、生态、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当时世界各国有很多这方面的消息、报道、论述。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正面评价水电效益的文章和观点早已被人们淡化。反之,我们人类根据发展了的认识,反思我们过去的一些水电工程中,没有能充分注意到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问题的行动和观念,却被不断重复、相对放大而且充满了现在现代人的头脑。以至于人们(甚至包括一些其他专业的专家)已经开始无视水电所创造的巨大的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都误认为所有的水电大坝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公众舆论的这种偏见反过来又影响政治家甚至某些决策人物。特别是在那些绝大多数水电资源已经开发完毕的发达国家。因为,他们一般不需要再对水坝、水电的作用进行更多的探讨。
好在一些像中国这样由于江河治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过仔细的研究、认真的比较,还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包括建坝、修水电站在内的水利水电开发,仍将是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 在澄清国际社会舆论对水电的误解上,中国功不可没
上世纪末期,由于当时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还不够充分,社会公众也较少的受到了极端环保炒作的影响。因此,相对于国际社会关于反对水坝、反对水电的风潮,我国有一个滞后期。当国际上的反水坝运动最高潮的时候,我们国内的声音还很少。那时我国建设水电的态度也非常坚决。特别是三峡工程的上马和成功建成,真是让国际上很多反水坝、反水电的谣言在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了解情况的人都会知道,国际社会舆论后来对水电的态度转变,中国三峡的成功建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另外,在争论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也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逐渐澄清了一些类似“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火电相当,甚至超过火电 ”等污蔑水电的观念。例如,加拿大的深入调查研究表明,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只是水库中残留的植物腐败后释放气体的的一种暂时现象。其强度与水库形成的时间有关。根据水库建设时间的不同。加拿大的水电排放仅相当于火电的1/17 到1/50。而另一个水电开发较早的国家瑞士的调查结论,说明水电的排放仅为火电的1/300。
此外,在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发表之后,难免引起了水利水电专业学术组织的广泛质疑和批评。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组织和国际水电协会曾经联合发表声明,对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提出全面的反驳意见。
在全球的水电开发遭遇困境的同时,不断发展的世界对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需求变得一天比一天尖锐。面对全球又20亿人不能得到电力供应,10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的难题,水电大坝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得不被人们重新重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水力资源是现实中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主要途径。在非洲大陆,化石燃料短缺,而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对大坝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的争论阻碍了许多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延缓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针对这种情况,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上,经过讨论,到会的192个国家一致认识到;在世界上各国都在鼓励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来减缓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呼吁全球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增加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大型水电也有必要被确认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那次峰会还达成了具体的协议,承诺加大政府间推动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活动。并建议于2004年在中国的三峡举行一次水电高层论坛,探讨相关的议题,进一步的完成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的任务。中国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接受了这一建议,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于2004年10月在北京共同召开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研讨会。并发表了倡导和支持水电开发的《北京宣言》。至此,国际主流社会终于完成了一次对水电从误解到重新认识的反复。
曾经停止了对水电的贷款支持的世界银行,03年恢复贷款后加大了对水电的支持力度并总结到:水电占全球电力总供应量的五分之一,曾一度带动了加拿大、挪威和美国等国的经济增长。然而,环境与社会方面的疑虑,以及财政支持的匮乏,导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水电投资停滞不前。时至今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吸取了历史教训之后,水电行业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塑造,并出现复兴盛景。
今年5月,世行的一份《水电发展报告》对全球水电的总结是:水电及多功能水利基础设施为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其作用日渐明显。水电设施不仅能提供电力,还在区域合作与发展以及水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水电还发挥着独有的双重作用:作为战略措施以应对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作为可再生能源将世界经济带入低碳的未来。 不过,国际社会对水电的认识所产生反复和曲折,也影响到了我们国内。
(四)极端环保的舆论一度阻碍了我国水电开发和经济建设
相对于国际社会关于水电的争论,我国有一个滞后期。当国际上的反水坝运动最高潮的时候,我们国内的声音还很少。然而,在国际社会开始逐步澄清极端环保对水电的诬蔑之后,国内一些炒作反水坝问题的极端环保组织,却已经开始在国外组织的资助下活跃起来了。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外反水坝、反水电的极端环保组织,通过提供项目资金、收买记者、资助免费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培训甚至给于高额奖励等方式,在我国国内建立和收买了一批极端环保组织和“精英”。这些人通过利用自己的在国内的各种社会关系,成功的制造和传播了一系列反水坝、反水电的谣言。因此,从2003年起,我国国内反倒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造谣反坝高潮。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媒体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化进程加快。一些传统的媒体概念已经从过去党的舆论喉舌变成了一种新闻产业。不少媒体工作者由党的宣传员变成了职业记者。社会民主化的进步也让国外极端环保组织,通过提供资金的诱饵在中国发展自己的势力,阻碍中国的发展成为可能。
特别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几大国有的电力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对手的关系。企业为了不得罪人,没有人还愿意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上反击各种诬蔑水电的谣言。在国家没有明确的政府部门管理水电,其他部门对水电的误导宣传不表态,企业不投入的同时,在国外颜色革命组织的资金的各种支持下,国内反坝组织活动积极,成功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媒体营销运作,使很多媒体已经逐渐被反水电的宣传所影响,进行了大量的不实宣传。
什么欧美国家早就停止了大坝建设,什么美国已经进入了拆坝时代等等谎言广泛传播。几年来这些误导舆论的宣传,又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政府部门,以至于高层领导,甚至包括我们自己行业内的某些干部和技术人员。
由于舆论被误导,我国水电由于被妖魔化,而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例如:
搁置怒江:为了误导公众阻碍怒江的水电开发,一批有着国外资助背景的极端环保组织串联起来故意编造谣言,欺骗公众。例如,在一次专门怒江水电环境评价的会议上,曾有一位所谓的专家介绍说“库区淹没前,漫湾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坝区平均值11.2%,人均产量高于坝区平均值63.5%。至1997年库区淹没后,库区人均纯收入水平仅为全省水平的46.7%。”。这种说法曾经让很多人对怒江水电开发的脱贫作用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而据我们随后查到的资料是“当年漫湾所在的云县移民1934人,后靠人口1293人原有田地1980.9亩,人均产粮1170市斤;后靠安置后至1993年人口1403人,有田地2305亩,人均产粮1394市斤”。
分明是漫湾移民后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产量都有所提高,为什么专家介绍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呢?经仔细核对我们才突然发现。专家的造谣宣传技巧,居然是如此的高明。由于水库淹没的河谷地带水田多,产量高。所以,库区淹没前,漫湾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坝区”的平均值一点也不奇怪。而当谈到最关键的淹没后的变化情况时,专家却巧妙的把比较的对象改成为全省。由于全省平均收入包括城镇人口收入,而主要属于农村的移民人均收入,能够达到全省平均的46.7%,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聪明的专家,就是这样用几组毫不相关的数字,就达到了歪曲事实,制造水电开发后移民大幅度变穷的宣传效果。
再比如,下面这张图,曾经是一张在反对怒江开发中非常有煽情作用的图片。看到这张照片很多人都会以为怒江当地的百姓,是生活在人间仙境。但是,后来当地的植物科学家揭发说,这绝对是一张伪造出来骗人的照片。因为水中那些花瓣在怒江地区根本就不存在。而怒江的实际情况,不仅没有照片中那么诗情画意,而且,至今很多小学生每天都是要通过命悬一线的溜索才能去学校上课。
不仅如此,曾经因为造谣阻碍了怒江开发有功,而得到了国外极端环保组织数万美元奖金的伪环保人士汪永晨,还曾经在领奖之后“江河十年行”活动中冒充当地的傈僳族青年给联合国写信,要求制裁中国政府开发水电的行为。
总之,伪环保组织故意把上游早已经建设水电站、下游国家也正在开展水电建设的怒江,宣传成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建水坝的河流。他们完全无视怒江几十万人生存多年,砍伐林木、陡坡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河谷地带生态环境已经遭到极大破坏的现实,欺骗公众说怒江是世界上最后一条生态江。这类谣言经过公共媒体的传播、放大,曾经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股要求“保留怒江生态江”的风潮。有人还根据这些谎言上书全国人大,甚至写信给联合国,要求制止怒江水电开发。
除了制造谣言阻碍怒江开发,2009年环保部突然叫停金沙江水电,更让反对水电的误导宣传达到了顶峰。例如,我们知道跑马圈水、齐头并进、过度开发等是叫停金沙江水电的主要理由。然而,实际上所谓“跑马圈水”正是我们用市场手段调动水电开发积极性,引进竞争机制是我们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成果。“跑马圈水”从来也不可能否定政府的审批决策权。所以,“跑马圈水”的受益人是长期以来苦于没有人投资水电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受到改革冲击的恰恰是原来的电力开发垄断企业。“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理由就更可笑了。大水电必然是在干流,小水电必然是在支流上。而我国的电力政策就是要“水火并重,大、中、小并举”,所以,执行国家的电力政策的必然结果,就是“干支流齐头并进”。这有什么错误呢?再看所谓开发过度。金沙江规划的电站目前还没有建成一个。开发程度还是零,怎么就已经过度了呢?
总之,这些明显违反基本事实,违反逻辑的言论,由于被极端环保势力反复炒作,最后竟然起到了谎言千遍就成为真理的误导作用。各种谣言在社会上泛滥的结果,误导了公众舆论,蒙骗了众多高级知识分子,最后也干扰了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决策。以至于给我国的水电开发和国家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叫停金沙江水电之后,中央经过仔细调查才发现,除了个别政府部门之外,不仅找不到任何具体承担责任的人,而且,还突然发现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规定的水电建设任务,居然只完成了不足三分之一。可见,伪环保所编造的“水电无序开发、过度开发”的欺骗宣传,是多么的离奇和可笑。
尽管金沙江水电可以被叫停,怒江的水电开发可以被搁置,然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却既不能叫停,也不能搁置。几年来也正是一批大型水电开发被搁置、叫停,刺激了我国火电建设和煤炭需求的增速。几大国有电力企业的竞争,都不得不在集中在火电上。以至于我国的火电比重增速过快,能源结构严重恶化,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