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学生专栏 \ 跳槽到底要冒多大的风险(转贴)

跳槽到底要冒多大的风险(转贴)

发布于:2006-02-23 14:35:23 来自:人才招聘/学生专栏 [复制转发]
跳槽到底要冒多大的风险(转贴)

跳槽对人才的职业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过于频繁地更换单位或者工作,会不利于专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跳槽却是激发职业发展潜力的良好机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评判跳槽带来的风险。

  毕业后五年内:跳槽等于自贬身价

  在人事部主管眼中,大学毕业后第一个5年中出现的跳槽经历根本不能为自己加分,即使被录用也只能当新手培训;毕业后干满5~6年以后再跳槽,才能被列为初步有经验的人员,可以做为熟手录用,在一线独当一面;毕业后干8~9年的工作可为你加分不少,跳槽后一般经历6个月的考察期就可以升为主管。毕业5年内跳槽次数越多,常常使你已获取的工作经验贬值得越厉害,从而出现不是“报酬往高处”走,而是“报酬踏步不前”的状态。

  荒废专业:人挪未必活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更换工作的频率已经越来越快,平均5年换一次工作。青年人跳槽的频率还要快得多。社会固然需要一定的复合型和通用型的人才,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由那些专业人才来维系着的。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明出获得专利的新型产品,就与他们拥有大量的各行各业的高、精、尖专业人才有关。因此,青年人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刻苦钻研,不要被暂时的炫目光环迷住眼。中国“入世”后,将形成一个各个地区发挥各自优势而进行相互分工协作的统一市场,小而全、大而全的地区经济格局将被彻底打破,地区之间产业的分工协作,将对各行各业的高、精、尖专业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因此,聪明的青年人应该给自己做一个聪明的职业规划,以免受错误信息的误导,影响自己的前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你是人才,无论在哪里工作,早晚都会冒出头来。只要你安心在岗位上踏实工作,干出成绩,前途自然不可限量。说不定单位领导现在已经在考虑提拔你,而你突然提出要辞职,岂不是前功尽弃?

  技能不精:怎么跳也难跳起来

  滚石不生苔。跳槽太过频繁的人,往往得不偿失。因为工作能力的培养,都要经过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掌握,如果经常跳槽转行,往往容易成为万金油,即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不专业,这样哪家公司也无法用你。经济学家在1986年建立了一个“次品类型”劳动市场的模型,主要分析那些从“新进市场”被雇主雇用的新雇员。因为雇主不了解具体每一个工人的能力如何,他将以相同的工资雇用所有条件差不多的新进劳动力。在雇用之后,雇主将发现其中能力高的雇员,继续雇用并且提升他们,同时不重用甚至解雇能力不足的雇员。所以一旦一个人要转换工作,他就有可能被怀疑是“次品”,所以在“二手”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是比较低的,这里所谓“二手”劳动力市场,是指由于感觉得不到重用跳槽的劳动力构成的市场。跳槽升迁不是很好吗?那的确很好,关键是升了。跳槽升迁,常常是“猎头公司”掺乎沟通的结果,单纯自己跳槽或盲目跳槽,达到升迁的目的就比较困难。俗话说“找上门去的不值钱”,就是这个道理。

  信用等级: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来人才市场上流传人才的“资信等级”的说法。对于那些经常炒公司鱿鱼的应聘者,招聘单位往往心存芥蒂,担心你到他们公司后也干不长,存在信任危机。用人单位的主管往往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对你有疑心,你就很难有出头机会。这是每一个跳槽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当然,现任职级是资信等级的比较大的正面因素,过去两年内跳槽次数则是资信等级的比较小的负面因素。所以,如果你从产品主任跳到销售经理,大正加小负,你的资信等级提高,但是如果你跳来跳去没有提升,加上去的尽是负数,资信等级就一定下降。如果跳槽后的单位比现在的单位好,那当然最好;就担心费了好大一番折腾后,发现跳进的公司并不比原来单位好多少,那种打落门牙后往肚里咽的难受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跳槽不应只是对高薪或高一级职位的追逐,而是对职业生涯的进一步追求。据专家分析,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职业有3类。一是一些需要高、精、尖技术的行业,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保健食品、遗传工程等。二是近年来始终高居招聘排行榜首位的市场营销,不过,今后对营销的要求将会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和复合化。三是金融投资分析专家、理财专家、广告设计专家、咨询顾问、医生、律师、保险经纪人、建筑设计师等一些个人智慧与经验参与成分很高的职业。另外,从专业需求状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管理等也开始呈现较大的需求。每一次跳槽,如果不能跳到上述行业相关职业或职位上,跳槽者将面临信用等级的严峻挑战。


学生专栏

返回版块

23.93 万条内容 · 12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准毕业生恶补面试课 (转贴)

准毕业生恶补面试课 (转贴)  专家提醒,勿为面试刻意改变自身风格   晨报讯 趁着上大四前的最后一个暑假,赶紧找到自己职业的方向,并“恶补”各类面试技巧,成了今年沪上部分准大四生暑期的“直攻课”。记者从一个“未来职场精英暑期训练营”获悉,目前该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训练营受到大学生热烈询问,而与此同时,面试技巧能否成在模拟中强化速成也成了部分大学生们辩论的话题。   据这家训练营的相关负责人陈衍泰介绍,这次活动主要分为职业测评、规划课程、职场素质培训以及求职技巧课程。他说,目前许多学生在求职前并未经历过多少面试、同时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合适做哪种工作,因此他们想到了通过这种方式帮学生了解自己,他们甚至请来了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顾问“刁难”学生并现场挑刺,然后再传授需要注意的技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