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科技创新加速水利现代化前行步伐 来自黄河网

科技创新加速水利现代化前行步伐 来自黄河网

发布于:2006-02-21 09:18:21 来自: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复制转发]
胡四一 水利部副部长 刘 宁 水利部总工程师 高 波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汪恕诚部长提出“十一五”时期,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要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创新能力。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再次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水利科技创新的内涵是什么?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年水利科技创新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水利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在哪里?为了进一步揭示水利科技创新的深刻内涵,更好地展示我国水利科技创新的进展和风貌,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刊推出特别策划——科技创新加速水利现代化前行步伐 从国家战略、方针与体系建设解析水利科技创新 现代水利周刊: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前不久闭幕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请您谈一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胡四一:这次科学技术大会,被称为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强调自主创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治国理念。我首先谈一下提出这一战略目标的背景。 首先,目前我国正处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处于急剧转型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受到了能源、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是,这个成绩的取得是以我国资源的急剧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以2003年为例,我国人均GDP占世界GDP总量的不到40%,消耗的原油占世界7.4%,37.4%的河段、59.6%的湖泊水质低于Ⅲ类。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资源占有率低,生态与环境脆弱,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 其次,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我国如果不能迎头赶上,就会失去发展机遇和战略先机。 第三,我国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就,拥有了一批在农业、工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全社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这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基础。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和部署,顺应时代潮流,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且必将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代水利周刊:请您结合本次科学技术大会谈一谈水利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胡四一:水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水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江河流域水资源和环境负荷日趋加重,人口—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形势日趋紧张。目前,在水资源方面呈现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洪涝灾害依然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要应对水资源领域的重大挑战,我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走一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给水利科技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具体来讲,水利科技发展面临三大新的机遇: 一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出台。 本次大会部署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是今后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基于水资源和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判断,水利科技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受到重视。作为今后科技发展的第一个战略重点,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在具体内容上,水利科技在规划纲要列举的重点领域、重大专项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在基础研究中,也有一些涉水内容。 二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农业十技创新体系建设加紧进行。 国家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的制度保障,包括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本次大会要求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利科技应在其中找到明确的定位,积极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去。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目前,以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为主编制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初稿)即将完成,正准备报国务院审批。 我们要以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契机,加速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水利科技的发展。 三是治水新思路的实践对科技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践治水新思路,以科技进步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2006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汪恕诚部长提出“十一五”期间水利工作十大重点任务,水利科技是其中重要内容,强调坚持科学治水,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ynan_jiang
    ynan_jiang 沙发
    目前,我国水利科技的总体水平已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但各个领域发展不均衡。在泥沙研究、筑坝技术以及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在水利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研究,现代化的安全监测设备及技术,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大型施工装备等领域的研究方面还存在差距;农业节水灌溉方面的众多单项技术研究有所突破,但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本地化生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现代水利周刊: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请谈一谈今后水利科技工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高波: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今后水利科技工作要采用以下六项措施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制定出台相关科技政策法规。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出台,争取从政策层面解决水利科技发展面临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特别要重视水利科研体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研究与制定,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水利科技活力奠定基础。 其次,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较大的科技投入规模是增强水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目前,资金对水利科技快速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要不断补充完善科技计划体系,扩大计划规模。具体来讲,在财政资金方面,争取涉及水利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计划,列入财政专项;在基建投入方面,争取一定比例的水利基建投资,用于水利技术研发及技术推广应用,实现“工程带科技,科技为工程”的协调发展。 第三,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要做好规划,增加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5~1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0~15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努力实现与国家科技平台的有序衔接。同时重视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科技图书、资料及其数据库的建设,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第四,加强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与成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密切跟踪当代世界水利科技前沿,加强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水利部中心工作,完成50项左右事关水利发展和改革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充分发挥水利部科技委的作用,积极组织各方面专家对全国水利重大技术决策和重要规划进行咨询评议,不断增强水利决策的科学性。“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强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我们要抓住机遇,精选重大水利科技问题,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提高推广转化效率,加速100项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加强科普工作。 第五,加快科技人才培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规划和办法,完善保障措施,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条件。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选拔,激励年轻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继续加强水利科技青年英才的评选与扶持,大学精神,坚决抑制学术浮躁、学术浮夸、学术腐败和弄虚作假等行为。坚持学术民主。大力营造尊重他人、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和谐自由、宽松公正的学术氛围。坚决反对科研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现代水利周刊: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请您谈谈近期水利科技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高波: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对水利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科技如何乘势而上,为“十一五”水利科技工作开一个好头,奠定发展的基础,是近期水利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讲,有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首先,做好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带来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又一次春天。《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5个战略重点,“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近期要在部党组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各有关单位,做好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营造一个“人人重视科技,人人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有利于水利科技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 其次,出台《关于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出台《关于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已被列入水利部2006年的工作重点,要积极组织协调,加快该意见的制定出台。结合该意见的实施,争取在政策层面解决科技投入较低、创新活力不足、重大问题研究不够以及行业科技管理薄弱等问题。 第三,做好“十一五”水利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围绕“十一五”水利重点任务,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做好“十一五”水利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做好维护黄河长江健康生命、南水北调等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水文水资源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更多的水利科技问题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支持范围。 水利科技创新展望 现代水利周刊:结合创新型国家建设,水利科技发展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胡四一:目前全球共有20个左右创新型国家,如美国、芬兰、日本、韩国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创新投入高,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科技依存度都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这些国家拥有的发明专利总数占全世界的99%。按照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要求,水利科技必须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加强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有以下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尤其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增加科技投入,健全完善科技投入体系。在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努力扩大科技经费在国家水利基建投资中的比例。三是加强水利科技人才培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水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通过完成这些重点任务,“十一五”期间水利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较“十五”期间有较大增长;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力争在“十一五”期间由目前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到2020年,达到70%左右;水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面支撑水利现代化的实现,并逐渐引领水利事业的未来发展。 现代水利周刊:温家宝总理在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突破能源、资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利、水利科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您谈谈今后水利科技发展的趋势。 刘宁:首先,水利科技的发展,更加重视宏观问题的探索,在更大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研究水的迁移、演变规律,特别是水与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渗透,新的边缘学科的产生,将是当今水利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气象学、农学等交叉、融合,将会极大促进水利学科的发展。仅仅就水论水,难有重大突破。 第三,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改变水利科技的面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计算机应用,使水利科技的研究手段大为提高。预计未来10年,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应用,会使水利科技的认知能力、调控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发生质的变化。 总体来讲,水利科技发展将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高度重视保护水域生态与环境,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2006-02-21 09:19: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ynan_jiang
    ynan_jiang 板凳
    “十五”期间,国家加大对水利的投资力度,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全局的水利基础设施,水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十—五”时期,水利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防洪减灾的要求更高,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更加复杂,破除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更为迫切。面对挑战,要实现以水利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 现代水利周刊: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16字方针。请您谈一下水利科技发展应怎样坚持贯彻这一方针? 刘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发展阶段,曾经提出过两个科技发展指导方针。1956年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时,提出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八字方针,指引了我国科技工作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取得了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一批重要成果,推动了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这16字方针是在制订“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过程中提出的,既是对以往科技方针的继承和发展,又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对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科技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自主创新,是16字方针的核心。加强科技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水利科技发展的基础。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水利科技要针对我国水资源特点,在我国独有的或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不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取得更多的原创性成果。鼓励集成创新,把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创新成果集成起来,为我所用,解决水利发展面临的科技难题。重视引进吸。收再创新,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水利行业特点、需求,改进、完善、提高,形成新的创新成果,促进水利发展。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践治水新思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考虑,选准科技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具体来讲,今后一段时期内,水利科技要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洪、抗旱与减灾、农村水利、南水北调工程、长江黄河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水环境与流域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大坝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问题、水利信息化等八个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支撑水利现代化建设和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面临着“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四大水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水利科技必须要为四大水问题的解决提供全面的支撑。 引领未来,就是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要走在前面”的重要思想,以水利科技进步引领水利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战略性的思维和对全局的把握,按照科学发展观,探求水利的发展方向,谋划水利的发展未来。加强基础研究,发展前沿技术,通过科技的引领,带动整个水利事业迈上新台阶。 现代水利周刊:本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6年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将“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请您结合国家创新体系,谈谈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高波:国家创新体系首先由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于1987年提出,其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制度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 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推广服务组织和中介机构等,融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所构成的社会网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事公益性、基础和应用基础、国家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等研究工作的部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及涉水高等院校,组成水利科研创新体系,要把提高水利行业持续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面向全国提供科研服务。主要从事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的流域及地方水利科研机构,要服务于流域和地方需要,立足于为本流域和地区服务;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或具备产业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如以勘察、设计、咨询为主要业务的科研机构等,转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科技企业制度,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支持;这两类组织组成水利技术创新体系。从事成果推广、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专业培训、技术监督的机构,包括各级水利推广网(站)、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组成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各级水利科技主管部门是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水利科技管理体系,负责指导和协调相关水利科研、技术开发、推广转化以及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改等。 我国水利科技创新现状 现代水利周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水利科技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水利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请您谈一下水利科技的进展和发展的水平。 刘宁: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水利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水利建设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水利科技的不断跨越,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工程的建设,充分显示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以及我国水利科技的成就。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科研、施工和安全检测等方面,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在高坝筑坝技术、岩土工程、大坝安全监测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水资源评价、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等技术获得了长足进展。覆盖七大江河重点地区的全国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为防汛指挥部门提供了现代化的调度管理手段。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和生态与环境建设研究、河流泥沙与河道整治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6-02-21 09:19: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返回版块

4.6 万条内容 · 23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2005年全国水文行业十件大事 来自黄河网

1、水利部召开部务会,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并报请国务院审议。陕西、河南相继出台《水文条例》。  2、水利部出台《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全面阐述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明确水文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3、水利部召开全国水文工作会议。水利部鄂竟平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4、《全国水文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完成。《中央直属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跨界河流水文站网第一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发改委批复。"十一五"水文水资源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  5、珠江、淮河、辽河、汉江、渭河等江河汛期发生洪水或大洪水,水文职工及时测报,滚动预报,为防汛工作再立新功。  6、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水利部水文局,松辽委水文局、水保局,黑龙江、吉林水文局周密部署,加强水量水质测报分析,及时滚动预测预报,为从容应对松花江水质污染事件做出了突出贡献。  7、水利部颁布《全国水情管理办法》,规范全国水情工作。《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330-2005颁布实施,将于2006年3月全面施行。  8、《水文设施工程概预算定额》、《水文业务经费定额标准》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查。  9、7月1日,长江流域118个中央报汛站全部实现自动化报汛,标志着长江水文现代化建设翻开全新一页。  10、水利部水文局、部精神文明办联合评选并表彰全国水文系统100个文明水文站;新疆吴贵武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四川张宇仙(女)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国家人事部、水利部联合授予水利部水文局水情处、长委水文局以及河北、黑龙江、河南、广东、重庆、青海等省市水文局8个单位(部门)"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陆苏、罗喜成、王忠华、胡雪霜(女)、周亚诗、余冬、吴富安、钟宏联8名水文职工"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