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2-15 15:37:15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工程综述
朱忠华 李友华
1 工 程 概 况
三峡工程施工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碾压混凝土围堰挡水发电方案。第一期围河床右侧,在一期土石围堰保护下开挖导流明渠,修筑明渠左侧的混凝土纵向围堰;同时在左岸修建临时船闸及其左岸非溢流坝段,并开始施工永久双线五级船闸及升船机挡水部位(上闸首)的土建工程;长江水流仍从主河床宣泄,主河床照常通航。第二期截断主河床围其左侧,修建二期上下游土石围堰与混凝土纵向围堰形成二期基坑、施工大坝泄洪坝段、左岸厂房坝段及电站厂房;继续施工升船机挡水部位(上闸首)及双线五级船闸;江水从导流明渠宣泄,船舶从明渠及左岸临时船闸通行。第三期截断导流明渠,修建三期上下游土石围堰及碾压混凝土围堰,在三期基坑内施工右岸厂房坝段及电站厂房;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和纵向围堰及其以左大坝挡水,水库蓄水至135m水位;江水从大坝泄洪坝段导流底孔及泄洪深孔宣泄,船舶从双线五级船闸通行,左岸电站发电。
三期上、下游土石围堰分别为3级、4级临时建筑物,围堰顶高程分别为83.0m、81.5m,围堰轴线全长分别为441.28m、447.45m,顶宽15m。围堰主要由风化砂、反滤料、石渣、石渣混合料和块石填筑而成,上、下游围堰填筑工程量分别为154.59万m3、169.94万m3,其中上、下游截流戗堤分别为42.17万m3、46.88万m3。上、下游围堰典型断面形式见图1、图2,上游围堰高程72m以上考虑三期RCC围堰施工提前,且上升速度较快,在防渗工程施工完后没有进行加高施工。围堰防渗采用高压旋喷灌浆上接土石合成材料心墙形式,高压旋喷墙上游为单排,下游双排,上、下游墙厚分别为0.8m、1.0m,上、下游高压旋喷墙面积分别为1.02m2、0.99m2,高压旋喷防渗墙下部设帷幕灌浆钻灌至岩体透水率q≤501u止。导流明渠截流,采用双戗双向立堵截流方式,上戗堤采用双向进占合龙,但以右岸进占为主;下戗堤采用右岸单向进占合龙。截流合龙时段原设计选在2002年11月下半月(实施时为11月6日),截流设计流量为10300m3/s,相应截流总落差为4.11m。上、下游截流龙口宽分别为150m和125m,上、下游龙口部位均设置垫底加糙拦石坎。
导流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工程主要工程项目包括:龙口垫底加糙、截流戗堤及围堰堰体填筑、围堰防渗、围堰料源复核及开采、安全监测、基坑排水及临时工程。
导流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工程合同控制性工期为:2002年8月开始准备工作;2002年11月1日,三期上、下游土石围堰截流戗堤进占填筑,导流明渠断航,11月12日形成截流龙口;2002年11月15~25日,龙口合龙,导流明渠截流;2002年12月20日,上、下游土石围堰闭气;2003年1月15日,基坑抽干;2003年1月31日三期上、下游土石围堰完工。
2 导流明渠截流特点
(1)工程规模大,工期紧。导流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填筑总量324.53万m3,高压旋喷墙防渗墙2.01万m2。从导流明渠封堵截流到土石围堰具备挡水条件,基坑抽水,仅一个多月时间,上、下游围堰防渗施工仅一个月工期,工期非常紧张。
(2)合龙工程量大,强度高。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导流明渠截流合龙时段最大日抛投强度11.46万m3(上游戗堤5.44万m3、下游戗堤6.02万m3,含流失量),高于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
(3)截流水力学指标高,难度大。导流明渠截流最大落差达4.11m(截流流量10300 m3/s时),龙口最大垂线平均流速为:上戗6.58m/s,下戗5.55m/s。截流水力学指标高于三峡二期截流,也高于葛洲坝大江截流。与国内外同类截流工程相比,三峡右岸导流明渠为人工河道,基面平整光滑,不利于抛投材料稳定。
(4)双戗立堵截流,上游双向进占,下游单向右岸进占,上、下游戗堤各承担2/3和1/3落差,上、下戗协调配合要求高。
全部回复(1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