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植物 \ 盆景意境初探

盆景意境初探

发布于:2006-02-10 16:31:10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植物 [复制转发]
几方普普通通的顽石,几株平平常常的树木,几湾碧碧绿绿的清水,几朵疏疏朗朗的小花,几颗上上下下的果实,一经人们的精心构思,巧妙加工,便成了一幅幅、一帧帧小巧玲珑、千姿百态的立体形象。它们或清秀淡雅,亭亭玉立;或苍劲古朴,铁干虬枝;或奇峰挺拔,气势磅礴;或神韵含蓄,令人回味……这种种,无不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神采风姿,成为大自然妙不可言的缩影。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之一——盆景。 盆景,一向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人们以“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把大自然的湖光山色集中于盈尺盆盎之中,使人见了油然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艺术感受。盆景之所以以其优美、耐味的诗情画意吸引着人们,在于她所包孕的无穷艺术意境。
“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盛唐诗人王昌龄所撰的《诗格》中,他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主要指山水自然物态的描绘;二曰“情境”,主要指诗歌艺术形象表达亲身体验的真实感情;三曰“意境”,主要指诗歌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内心感受、体会、认识。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也有充分的论述。他认为,单言之则称“境”,重言之则称“境界”,换言之又称“意境”;“意”与“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他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认为“境界”不仅是景与情的结合,而且应是从亲身所见所闻中得到的真切感受。他举例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闹”和“弄”就是作者真切、独特的感受。所以他说明,有了这样的感受,就叫做“不隔”,才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才有境界;否则就叫做“隔”,也就写不出真景物、真感情,也就无境界。归根到底,“意境”不仅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生活图景,也应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感。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盆景,如不以“意境”取胜,将毫无活力而黯然失色。意境不仅是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作品创作的灵魂,更是盆景艺术独特的魅力所在。
盆景作为一种微缩艺术,作者决不是以它能再现自然景象感到满足,而是要使自己由景而生的思想感情转化为一种“意”的境界,并且将这种“意”的境界融化到盆景的外形中去。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田园山水诗为盆景的立意提供了诱发因素和基础,为盆景制作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些盆景作品的制作往往受田园山水诗的启发,体现出自然景色诗情画意的神韵风貌,它能给人以美的愉悦,并启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我们通常会看到以著名诗人名句命名的盆景作品,例如当你欣赏一盆以李白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制作并命名的山水盆景时,顿会觉得仿佛与作者一起飞舟于峡谷激流间,情不自禁地吟起“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浪漫主义诗句来,面对盈尺盆盎如同进入无猿而闻其声的境地;当你看到以唐诗“映竹无人见”命名的盆景时,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云雾弥漫的松涛、竹林下,奕棋者气度非凡、举子从容的神态,“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便会脱口而出,你定会被幽静闲怡的气氛所吸引;面对枯藤、小桥、人家、瘦马等等几许盆景摆件,你的脑海也许形象地构成了一幅当年马致远笔下奔波在旅途上行人愁苦的景象……。这些都是种种意境的唤醒,足见盆景的意境就是客观的“境”(景)与主观的“意”(情)的交融。
如果说,盆景不能构筑优美动人、令人遐想的意境,就如同纸扎的花朵,失去生命力,徒有其形而无其神了。当然,盆景的意境决非是诗句原意境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对活生生现象描摹和再现的同时,更是在作品中寓寄了作者的思想和理念。盆景的作者总是通过客观生动形象的表现,以“意” 这种非语言的“语言”,来告诉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品格气质等深刻内涵。大凡有“意味”的盆景,既有立体的、美的形体,又有美的灵魂,具有“形”与“意”相结合的美妙境界,才能“立身景外,存心景中”,达到“景中求景,景外寻意”的艺术效果,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给人以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心灵美感。盆景只有达到了上述境界,才回味无穷,心醉神迷。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植物

返回版块

19.36 万条内容 · 28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紫花勒杜鹃

现因工程需要,如有朋友知道请给我留言,谢谢规格:100高*80冠幅cm种植在人行天桥与立交桥旁,要求枝条细小柔软,种上去可以下垂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