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设计 \ 劈裂灌浆技术在普宁三坑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劈裂灌浆技术在普宁三坑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发布于:2006-02-04 21:21:04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劈裂灌浆技术在普宁三坑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张木建

  广东普宁市练江支流白马溪上游的三坑溪上,建有两座梯级开发水库,称为三坑水库上、下库,发挥着防洪、灌溉、发电、城镇供水等综合效益。两座水库如同顶在潮汕平原头上的两盆水,身系平原城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危,除险加固至关重要。尤其屡现险情的三坑上库大坝,采取劈裂灌浆施工工艺进行除险加固,消除了隐患,确保了安澜。

  三坑水库建成于1959年,土坝坝高29.5m,坝长550m,集水面积38km2,库容962万m3,灌溉农田1587hm2,并作为县城流沙的供水水源,兼有发电效益。随后,按照千年一遇的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加固大坝并完成加高土坝3m,使库容增至1468万m3,效益更加显著。

  然而,由于水库所处的大南山区,是省内四大暴雨区之一,洪患无常,水库未能发挥更大的拦蓄洪水作用。于是,1980年在水库上游库尾建成1座总库容1650万m3的调节水库,集水面积24.8km2,大大减轻下库的防洪压力。该库土坝最大坝高55m,成为全县水库坝高之首,坝长280m。这座水库的主要功能是蓄洪治涝,错开三坑水库洪峰发电,尾水归入下库,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综合开发利用,补充了城镇供水水源。

  上库大坝建成后,出现严重的渗漏和管涌病害,使上、下两库安全同时受到威胁。为了确保安全,一方面限制上库蓄水量,一方面采取勘察和物理勘探的手段查明隐患,并对大坝进行3次充填灌浆除险加固处理。但是,这些除险加固措施,未能解除大坝存在的隐患,险情依然存在。对这样一座带病运转、未能发挥最大蓄水功能的水库,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专家组鉴定,列入重点除险加固的病险工程基建项目。

  针对充填式灌浆未能消除隐患的实际,施工设计采取省内深圳水库、云浮朝阳水库行之有效的劈裂灌浆施工工艺,并采用了一套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灌浆质量自动化监控的系统,对灌浆施工实行科学管理。

  由于劈裂式灌浆在省内多在重点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中运用,收到良好效果,成为处理土坝坝体隐患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新技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劈裂式灌浆对解决以下六种隐患有较明显效果:坝体碾压不实,密实度普遍较差的松堆土坝;坝体内有渗漏通道,软弱层,坝体浸润线过高,坝坡发生湿润区或“牛皮胀”或渗透破坏(管涌、流土)现象;坝体由于不均匀沉陷而产生的裂缝(不包括滑坡裂缝);分期施工的土坝,分层和接头有软弱带和透水层;坝体和其他建筑物(如放水涵管、闸墙等)接合不好,存在空隙和接触冲刷;坝体内存在生物洞穴和腐烂树根等隐患。对照三坑上库大坝的实际,和这些总结出来的现象有许多相同之处。而质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施工过程中进行定时、定量化监测,从而保证了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它不仅能将灌浆施工由经验管理及施工完成后质量检测监督,转变为科学化的定量管理和实时的质量检测监督,而且能对灌浆孔口压力、浆液浓度、灌浆流量、灌浆量和时间等参数进行实时的现场监测、记录。该监测系统对采集的灌浆工作状态数据,能建立一套分析数学模型的数据图表程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能及时对灌浆过程进行灌浆压力、灌浆量、灌浆时间与成墙面积、灌浆时间控制与成墙效率等这些重要指标的考核,从而实现对灌浆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并自动生成逐孔灌浆过程的4种监测报表:灌浆深度~灌浆量,时间~灌浆量,孔口压力~灌浆深度,灌浆历时~浆液浓度。这样,便能及时掌握整个灌浆施工过程的各种情况。

全部回复(1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rqx321
    rqx321 沙发
    谢谢楼主!正想采用劈裂灌浆处理土坝防渗,但我这要与两岸的混凝土防渗墙、浆砌石挡墙衔接,不知道效果会是怎么样?
    2009-06-02 18:15: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sunxiaosan
    sunxiaosan 板凳

    希望大家能够就这些问题展开一些讨论与交流,谢谢
    2009-03-24 16:27: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

28.25 万条内容 · 34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大坝与生态问题

1、从宏观层次看,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其所进行的大坝建设是因需求而引起的生态环境变迁史中的一个过程,属于自然现象。大坝只是对现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经过一定的时期,它所影响的生态结构可以达到新的平衡。 2、大坝对现状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移民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等。 (2)不同利益群体在参与决策、效益分配等问题上不公平。需要在工程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包括上下游、左右岸、当地居民与其它受益地区、不同行业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