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高尔夫景观与规划的几种模式

高尔夫景观与规划的几种模式

发布于:2010-10-07 19:38:07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空中俯瞰高尔夫
------从Google Earth上看高尔夫球场规划
这些年一直从事高尔夫球场的规划设计工作,大部分是结合房地产的规划和球场施工图。自己虽然做了十几年的球场设计,又是学建筑设计的,但对于动辄上千亩的土地和至少数千万投资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每次还是感觉诚惶诚恐。尤其是国内关于这方面的设计资料非常少,规划设计大型的高尔夫球场特别是结合房地产的项目时,资料总觉得捉襟见肘。手头上除了几本原装的专业书和翻译得错误百出的资料外,基本上只能依靠现场感觉和参观其他球场获取一些设计灵感。
这段时间,每每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感到竭思殚虑、头晕脑涨之际,总喜欢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尤其在Google Earth上搜索卫星地图上的高尔夫球场,发觉可以获取不少的资料和灵感,竟渐渐沉迷于此,至今已搜索了上千家球场--------试想当你肆意地移动手中的鼠标,一个个球场随着展现在屏幕上,就像在天空中飞翔,从空中俯瞰着高尔夫球场。有些是你曾经工作过或熟悉的球场,掠过那里会感觉似曾相识,但从空中看又有别样的感觉;大部分是没去过或未知的,掠过那里会有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谁都想体验不同的球场,但全球三万多家球场,这一辈子又能去过多少?这些愿望似乎可以在Google Earth上实现,虽不能身临其境,但可以轻易地窥探球场全貌(见图1),甚至可以看见房子、车和球道上的人(见图2)-------我们不妨从这个视角看看球场的规划。

(图1)在Google Earth上可以轻易地找到各种不同形态的球场
A5.jpg
(图2)分辨率足够高的话,甚至可以看见球场上的人

在搜索大量的高尔夫球场之后,也发现不少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粗略的看,各地球场明显存在不同的特质:
比如美国,早就知道美国是高尔夫球场最多的国度,有一万多家球场。可在网上搜索的时候,还是被卫星地图上星罗棋步的球场所震撼。就拿曾经去过的南部高尔夫度假胜地----佛罗里达州来说,就可以轻易地搜索到几百个球场,比中国的球场总数还要多。有些小镇上的球场可以用密密麻麻来形容。但比较特别的是,大部分球场是紧密结合房地产开发和社区服务的(见图3),这种规划模式在国内比较少见,也是现今政策所严令禁止的。这些房地产项目多数是别墅与球场结合(见图4),也发现不少包括联排别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或其他综合设施同高尔夫球场结合的实例(见图5、图6)。当然这也不是新奇的设计方式,但想想如此大量的高尔夫球场能与房地产和谐共生,功能和资源互补,球场穿插于房地产项目之间,两者都获得景观和效益的最大化,相得益彰,让高尔夫深入到每个家庭的生活之中,这也不单单是种规划模式,更是一种生活模式了,这也似乎是美国能有如此大量的球场存在的原因之一吧。------对于这种规划模式,我们国内球场是否能借鉴呢?我想是可以的,发展商和顾客都愿意,但现在条件不允许,但这种结合开发价值和体育运动的模式可能是未来球场发展的方向和主流。

(图3)很多球场结合房地产开发和社区服务
d4.jpg
(图4)别墅区和球场的结合
c1.jpg
(图5)住宅区和球场结合
d6.jpg
(图6)联排别墅与球场结合
再如日本,球场也是出奇的多,光是围绕富士山一带,就可以轻易搜索到几十家球场,大部分是山地球场(见图7)。这些球场充分地利用了富士山的地形条件,很少占用山脚下的平坦区域,把这些区域留给大片集中的城镇或住宅区(见图8);有些是在山谷之中,有些是在半山上(见图9),有些结合其他旅游资源如温泉度假等。这些球场也许是因为地形的原因很少配套房地产,大部分是纯粹的高尔夫球场,有些球场的规模较大,(见图10、图11)。可以想象,光是富士山就可以吸引多少旅游观光客和高尔夫球友。这种充分利用名胜和旅游资源来发展度假型高尔夫球场的开发模式,充分利用荒地和山地的规划模式,是否也值得我们借鉴呢?
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和美国有明显的不同:美国的球场是建立在大众化的基础之上,所以出现了大片的高尔夫社区,而日本是亚洲把高尔夫运动贵族化的始作佣者,高尔夫球场是壁垒森严的体育运动场所。我们无意探讨这种现象生成的深层原因,但在球场规划上已造成了明显的不同:美国球场规划似乎更严谨,而日本球场似乎更自由些,这也许是因为多数日本球场周边没有房地产规划而造成的错觉。这种感觉反而同对两国球场风格的感觉相反------我们印象中的“美式风格”高尔夫球场,可以一下联想到自由多变的球场造型,一丝不苟的球道草,色差明显的长草区;而印象中的“日式风格”高尔夫球场是平直的球道,无明显界限的球道区和长草区;总的来说,“美式风格”代表的自由奔放,“日式风格”代表的刻板严谨-------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也仅是我的一家之见。但最终一想,两国都有这么多的球场,风格也不会都相似或固定的吧。
让我们在Google Earth上再看看其他国家的球场,苏格兰是高尔夫运动的发源地,也可以搜索到不少球场,但密度没美国和日本高,大部分是平地和海滨球场,很少山地和水景球场(见图12),这正好代表着早期的林克斯风格。这些球场在规划上似乎也少了些现代气息,看起来平淡无奇------大部分球场位于田野乡村之间或海滨,很少配套房地产项目(见图13);如果有,也在周边(见图14)。球场中间很少有大面积的水塘或其他很人工化的景观,和美国有些过分雕琢的现代球场布局相比,似乎在平面布局上少了不少吸引力。再如高尔夫球场的发源地和圣地------圣安德鲁斯球场,在卫星图上看好象是在海滨上的一个三角地带上一些平直、单调往复的球道(见图15),似乎感觉不到那迷人的气质和朝圣般的心情------但反过来想想,这些早期的形态似乎更反映了高尔夫的本质-----自然、平易、野趣、原生态。再回过头来看看我国周边地区的情况: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有不少球场,这些球场大多是结合旅游区的单纯球场,如泰国普吉岛上一些球场,这些旅游度假性质的球场在平面上也展现出自由浪漫的特质(见图16)。东南亚的球场大部分是其他国家设计的,风格上也难以有明显的界定,但总体感觉自然环境利用相当地好。再如台湾地区,球场也是不少,
粗粗一数,正式球场至少也有三十多家,这些球场大部分也建在山地,周围也很少配套房地产,在平面布局上和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许是深收日本文化影响的缘故(见图17)。
最后回到我国,在Google Earth上搜索最大的感触是: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搜索球场是如此的难,除了几个球场相对集中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外,球场密度是非常的低;除非是你曾经去过的球场,可以在地图上找到蛛丝马迹外,如果随意地搜索,那基本上是空手而归------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球场是太少了些。当然Google Earth的卫星地图对于发展中国家都是滞后的,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几年前的图象。至于风格,国内球场70%左右是国外设计的,早期是日本居多,大部分是纯粹的平直球场,很少配套房地产(见图18);后期是欧美居多,房地产已渐渐地融入球场(见图19),但也缺乏象美国那样球场与别墅相融合的大型高尔夫社区。当然这有很多原因,这里也不敢多说,但从高尔夫发达国家的规划模式,是否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图18)
g2.jpg


这是一个美国佛罗里达州高尔夫球场的局部,可以看到别墅区大部分呈尽端式布局,沿球道周边或穿插进球道中,球道和别墅区有的用水系分割,有的用植被分隔但无明显界线;从上个球道到下个球道有的需穿过别墅区或道路;别墅区是东西向的,球道是南北向的;社区主干道或小区道横穿球场------这张小图片其实反映了在规划上所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1、
球场的安全性和别墅的开发价值之间的矛盾-------球道需要足够的宽度和进深或策略性的设计来保证打球的安全性,但绝对安全的球道也不存在;而房地产项目需要尽量多的土地,一寸土地一寸金。如何保证球道的安全性同时兼顾别墅的价值取决于两者达到一个均衡的尺度,但这个尺度总是捉摸不定的;又取决与很多细节的设计,即要精通建筑设计和球场设计。通常的做法是规划好球道走向后再见缝插针地布置房地产,球场设计是优先考虑的,但和房地产的融合需要多次的磨合。注意上面这张图片,对这个矛盾的解决方式是在球道的右侧-----落球概率较大的区域留出了足够宽的绿地,尤其是落球区附近留出了足够的宽度,而左侧有水面作为障碍和景观。但这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必须通过这种方式处理,还有很多不同的手法。
2、
土地价值的合理分配及利用的问题,即好用的土地是球场优先还是房地产优先:这个矛盾在以上这种平地球场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地形和土方造价的问题不用考虑,更多地是要考虑诸如开发面积、交通组织、景观利用,这往往取决于发展商对项目的侧重点。山地球场的矛盾就比较突出,尤其是地形较复杂、坡度较陡的场地,比较好利用和开发的土地有限,又要满足两者的需要,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通常的解决方式是球道多利用低地或谷地,把半坡地、高地留给房地产开发,这样做的好处是球道土方较少,可以保留两侧的天然屏障和植被、球道的安全性较高,同时也兼顾了房地产的景观和价值。一般情况下,同样的坡地,别墅所需的土方量总是小于球场的。即使房地产区域可能面临大面积的开挖和较高的造价,但相比球场的造价和本身的地产价值,还是值得的。这个问题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一些特殊的地形里,如在半坡上的坡度很陡的情况下,把球道放在山脊上也是有趣的选择。
3、
高尔夫球场和房地产项目管理之间的矛盾:这涉及到两者的权属问题,即球场和房地产是共同经营还是独立经营,有时这个问题会影响整个规划。从上面那幅图片可以看出,别墅和球道之间是没有明显间隔的,主要通过绿化围隔而不设置围墙或护栏,即别墅的住户可以轻易地下到球道上,这似乎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国内的别墅大部分同球场之间有明显的分隔,从别墅直接下到球场的状况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两种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管理体系和规划形态,这里有一个实例:前几年一起同美国一家很有名的设计公司做一个球场结合房地产的项目,各自做了球场方案,美方的方案是以房地产穿插球道的方式,小区道路把球场分割成几段;球场的距离不是标准的,1号和9号球道均为3杆洞,面对会所对称布局,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我方的方案是球道独立布局,别墅沿周边布局,两者交通和管理互不干扰;球场应发展商的要求要设计成能比赛的场地。这两种方案各有利弊,一直争论不下。但有一次和美国设计师的聊天中,他们说出这种规划方式的原因:美国不少高尔夫社区中高尔夫球场的权属是属于全体业主的,他们可以直接下到球场(当然大部分住户不会这么做);高尔夫运动已经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下班后在家门口的球场打球是很自然的事情。听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告诉他们其实在这个项目中,球场和房地产属于不同的发展商和管理者,球场主要是为房地产配套的,所以两者要相对独立。但是他们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要在社区里一定要建设比赛性质的球场,我方只能解释说这是中国的发展商普遍的要求:不管场地条件如何,不管球场性质如何,一般都要求“国际标准、18洞72杆、能举办赛事”,这是明显的误区但我们也无法改变。这也解释了美方将1号和9号设成3杆洞没得到我方认同的原因:一般正式的球场不希望起始球道是3杆洞,因为会影响比赛的进程。美方最后表示理解,最后的方案按照我方的实施------这并不值得炫耀,我们的方案也许是符合实际,但并不代表更贴近生活的规划模式。
4、
球场和房地产之间交通组织的矛盾:球场周边大量房地产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小区道路同球车道交叉,这样会引起上一条球道到下条球道距离较远。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从上个球道到下个球道须经过别墅区,球车道借用小区路,道路交通方式是平交。这普遍反映了国外处理此类情况的方式,但在国内把这个问题看得比较严重,要求球车道和小区道路尽量分流,两球道之间的距离又要尽量缩小,要两全其美。但以实际情况来看,可能没有想象的严重,毕竟车流量不大,折衷的办法是在主干道采取立交方法(涵洞或天桥),在小区次干道上采取平交的方式(局部可设置减速带)。
5、
球场和房地产项目朝向上的矛盾:从以上图片可以看出,球道是南北向布置的,别墅区为了获得最佳的球场景观势必以东西向为主。这对南方地区的别墅造成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但如果是在北方地区的住宅,考虑到日照和朝向的严格规范要求,这样设计显然就不合适了。这也要看到底是球场优先还是房地产优先,在Google Earth上也可以看到不少完全是东西向或南北向的布局(见图21、图22)。也许可以采用偏移正向的自由布局,这是一种折衷和讨好的方式,但要看整个地块的形状。(见图23)

(图21)球道以南北向为主的布局方式

(图22)球道以东西向为主的布局方式

(图23)自由布局的球场平面
从以上一张小小的图片就可以引发这么多的矛盾,可以想象在一个球场的整体规划上可以存在多少矛盾-----事实正是如此。因为一个球场的规划要考虑许多因素,诸如场地、市场、地形、土方、景观、植被、朝向、排水、喷灌等等,同时又涉及多门学科,诸如规划、景观、球场、草坪、美学等等。球场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最困惑的是不能用单一学科的设计原则来决定整个球场的规划:比如,如果单纯从草坪管理的角度设计球场,结果可能是单调平直的球道,因为这样最方便管理和修剪;如果单纯从球场难度和造型的变化来考虑,可能球场有些地方过陡,草都种不活。事实上,不同学科出身的设计师常带有强烈的偏向性和个人色彩:建筑或景观出身的设计师更偏向于工程的精确性和美学的价值,往往忽略球道本身的趣味性和策略;职业球手出身的设计师更偏向于球场的难度和策略,不在乎工程的造价和普通球手的感受;草坪或测量出身的设计师更偏重于工程的严谨和造价的合理,忽略了球场的趣味和基本的美学-----那是不是就没有完美的设计了?不是,我们回到问题的开始,球场规划的确是充满矛盾的,但如果从这么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并解决的话,这就成为整个球场设计的亮点。比如一个山地球场,也许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地形的制约,如果克服了这个问题同时也保留了自然景观,那至少球场设计成功了一半;如果一个平地球场,最大的问题是球场的造型和排水,如果巧妙地利用挖掘水塘解决了这个问题,那这个项目也基本成功了-------可以这么说,一个球场成功的设计,首先应该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的基础在于找到了各元素之间的“平衡”,各元素之间合理“取舍”,并解决了最难处理的问题。
话题又扯远了,让我们回到Google Earth上来,可以看到球场千姿百态,正是在业界流传的“世界上没有一个高尔夫球场是一样的”,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那我们能复制那些著名球道吗?事实上早期的球场不少是复制那些著名的球道。这里想起一件事:以前曾经和一个职业球手出身的球场总监谈设计,(这也反映了不少发展商的想法)-------他说如果把世界上最著名的18条球道照搬过来组成一个球场,那不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场吗?我想如果从打法上来说,这也许可以做到,但如果考虑到环境、气候、植被等等诸多因素,这基本上是天方夜谈------总不能把Pebble Beach的海滨球道搬到小水沟边吧,也不能把圣安得鲁斯的林克斯球场搬到树林里来吧------一个著名的球场总有特定的环境和文化的积淀。况且这些著名的球道一般都是“魔鬼洞”,最后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魔鬼球场”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球场设计是一个现场的艺术。虽然我们也可以从Google Earth上分辨出这些球场的平面布局属于教科书上的哪一类,或是核心型的,或是单向往返型的,或是双向往返型的;但场地千姿百态,同样一块地也可以做出许多不同的方案。那怎么才能对现场做出合理的反映,衡量一个方案优劣的标准又是什么?我感觉这取决于现场“限制条件”的多寡-----这种限制条件
即是上面提到的规划中的诸多要素;限制条件越多,做出的方案越合理。比如一个山地球场,你已经从地形上做出了合理的布局,但在现场勘察中发现有些好树值得保留(多了一个限制条件),但因此球道的走向要改变;如果可以巧妙地将树和球道结合在一起,那方案就更成功了。即使这样,还是要面临这些“限制条件”如何取舍,哪方面优先的问题,总的原则还是局部服从于整体。
球场设计和打球一样,是个自我挑战、自我完善的过程,带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但必须屈从于功能、场地和发展商的意图。发展商的想法在规划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是要确定经营模式、功能分区等大原则。但有时面对细节问题的时候,发展商的想法也常会左右规划的方式,令设计师感到无所适从:记得有不少次和发展商看地形的时候,他们如果看到一个比较特殊的场地,就会说:在这里设计个三杆洞,多有挑战性。一路下来,结果找到不少放三杆洞的位置,最后发现其他球道没地方摆了。尤其对于经常打球的发展商来说,在现场指点江山就更普遍了。当然这会给我们得到不少启发,但总的原则是规划要服从于整体概念,有时也必须改变或舍弃一个好的地形来服从于整体规划。有时,发展商的想法是转变得很快的,设计师的规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规划前期,为了报建的需要,规划图上连高尔夫的字眼都不能提到;后期为了能尽量多地布置房地产,设计师不得不一次次地修改或缩减球道面积-----有时觉得做国内设计师是件痛苦的事情,最缺乏的是发展商对你的信任,国外的设计师可以轻易地得到认可,我们必须要用几倍的努力去证明,--------但也许正是这种不停地磨合让我们得到了提高。
好象又离题了,对球场规划和设计不敢多加妄言,只是告诉同行多了一条搜集资料的途径。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出中国的好球场。

A5.jpg


A4.jpg


d4.jpg


c1.jpg


d6.jpg


g2.jpg

全部回复(2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uxijuan_110
    wuxijuan_110 沙发
    马克马克马克马克马克马克
    2013-05-30 10:00: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hr1987
    hr1987 板凳
    好详细的解析!学习了
    2011-01-27 00:15: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7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杭州市江洋畈生态公园-2010年国庆期间正式开放

杭州市江洋畈生态公园项目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与上城区的交界处,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景区的西部。设计通过保留部分生境岛,凸显场地原有植被的差异性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保持生态结构的特殊性,延续场地原有的自然演替进程。离主城区最近的生态公园2600步的木栈道让你慢行慢看  江洋畈,到底在哪?就算是老杭州,可能一时也很难说清。它在虎玉路北侧,玉皇山南麓,南眺钱塘江,离八卦田很近,旁边还有南宋官窑等众多历史遗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