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道教南宗祖庭--天台山桐柏宫的名山依托

道教南宗祖庭--天台山桐柏宫的名山依托

发布于:2006-01-23 15:06:23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天下名山僧占多”。其实道与僧一样,在建立宫观时也抢占名山。他们心里非常明白,山间适宜修行,只有占据名山,才能香火旺盛,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
浙江省天台山桐柏宫原名桐柏观、桐柏崇道观,系道教南宗祖庭,其鼎盛时期为唐代和宋代。那时,楼台争耸的宫观有三十六处,有千僧万道的规模。一直作为领头羊的桐柏观,成立于吴赤乌元年(238),由孙权遣葛玄开创。中间历经了“肇于周,灵于晋,盛于唐,扩于梁宋” ⑴等各个阶段。经司马承祯、徐灵府、冯惟良、叶藏质、张无梦等一代代高道的苦心经营。到最盛时期,仅桐柏道观一个宫就“接客可容千众”⑵。它不但有接待一般香客的馆舍,和相适应的厨廪、道寮、粉磨坊,甚至还有可接高官甚至皇帝的元命殿。整个宫观,“穹楼杰阁之雄丽,云窗雾阁之高下,皆隐约于乔林翠霭之中,崇饰像丽无以加矣!”⑶壮丽无比。
元明交替期间,因大量难民拥进桐柏宫,发生了致命的火灾,桐柏宫焚烧怠尽。后经过艰难的挣扎,到了清初,由于雍正皇帝的支持和道士范青云的努力,桐柏宫又获得了当时全国少有的中兴。先后沿中轴线建起了山门、灵官殿、真武殿、御碑亭、大殿、紫阳殿等六个层次的建筑物,雕龙画栋,龙纹巨础。东西轴线依次还有东道寮、太极殿、迎仙楼;西道寮、真君殿、众妙台、方丈楼等等。桐柏宫有如此辉煌的历史,究其原因,名山的依托无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历代名人的开拓弘扬和适宜炼养的自然环境是桐拍宫选址的前提条件。从天台山这个大环境讲,晋代孙绰(341-371)“掷地有声”的《游天台山赋》,一开头就指出:“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⑷孙绰一赋名天下。孙绰出了名,天台山也从此出了名。葛洪(283-363)在《抱朴子内篇》中指出:“诸小山不堪神丹金液,皆有木石之精,千岁老魅能坏人药,唯嵩镇、少室、缙云、罗浮、大小台等诸山神居处,助人为福,可以修真炼药者矣。”⑸据查,桐柏山上野生植物多达665种,药用植物超过495种,这些天然的食品、药品滋补养身,延年益寿。满足崇道炼养者的需求。古时候的道教,视炼丹养生为修道的主要内容。既然大小台即天台的桐柏山非常适宜炼养,这就给宫观选址创造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南北朝时,集官僚、道士、学者、科学家于一身的陶弘景(456-536),给天台山的知名度又起到一次推动作用。陶弘景在他的著作《真诰》中论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⑹用现在的眼光看,除对天台山的高度有些夸大外,其它基本属实。按照古代的界定,天台山以赤城为南门,嵊县金庭为北门,新昌石城为西门,宁海王爱山为东门,周回八百里比较符合事实。陶文“大小台”包括古余姚、句章、临海、天台、剡县五县范围。所谓山有八重,是以唐碑“天台也,桐柏也。释谓之天台,真谓之桐柏,此两者同体而异名。”⑺为根据。唐以前天台山道盛于佛,故把桐柏划分为“山有八重”的依据是合乎情理的。即以海平面为台基,第一重即天台县城。第二重即桐柏宫所在的平畴。第三重为方瀛山。第四重即洞天宫所在的小桐柏。第五重在玉宵峰顶。第六重古称歇亭,现石梁镇所在及其东至双溪岢头为止的山阜。第七重为华顶寺所在地。第八重为华顶峰拜经台所在的地段及太白堂一带。
虽然天台县的总体开发较迟,隋唐五代时甚至还被称为“蛮荒之地”,但天台山的知名度早已传开。我国最早的史志典籍,如《山海经》、《逸周传》、《淮南子》、《黄帝内经·山经》、《真诰》、《史记》、《汉书》等对天台山的山水风光和仙道传记都有记载。汉时三茅(茅盈、茅固、茅衷)传说,至今还留下三茅庵、三茅溪、三茅村、三茅科、茅导师、西演茅等一大串地名。说明这个传说有根有据。三国时,葛玄在天台创建了道教灵宝派。南北朝刘义庆撰的《幽明录》记载了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仙的故事,流传极其广泛,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天台山佛教开拓也较早。智者大师在隋炀帝时就创建了佛教第一宗——天台宗。道教很早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天台一个县就拥有玉京洞、桐柏金庭、司马悔山、灵墟、天姥等五个,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全唐诗》提及天台的竟多达一百多处,故有 “唐诗之路”终点在天台山之说。
第二、合宜的位置是桐柏宫建筑选址的必要条件。
(一).修仙思想的运用是桐柏宫选址的理论依据。
道士修行的目的是成仙,“仙”字的古写法是“山”字上面一个“人”字,可见古人把仙理解为“山上之人”。基于这种思想,信徒们把宫观多选在山顶极峰,或者半山腰,或者依崖傍壁,这样便于极目远眺,俯瞰凡界,同时可以超世脱俗,表现出神秘的色彩,人们仰看半天云中的宫观,就会想到“它是神与人的媒介,是天帝到人间的中转站,是非常神圣的地方。”⑻从而提高宫观在人们中的地位。桐柏宫的选址就是利用了这种思想,并且选“山有八重的第二重,距第一重即人间凡界最近,易于集聚大量信徒,利于发展。
(二).由桐柏宫本身所具备的特殊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唐《崔尚桐柏观碑》是唐明皇题额,吏部尚书崔尚作文,大书法家韩择木丹书的名碑。该碑开宗明义描写桐柏观所在位置:“其高居八重之一,俯临千仞之余,背阴向阳,审曲面势,东西数百步,南北亦如是。连山巍峨,四野皆碧,茂树郁郁,四时恒青。大岩之前,横岭之上,双峰为阙,中天豁开。长涧南泻,诸泉含漱,一道瀑布,百丈垂流,望之雪飞,听之风起。石梁翠屏可倚也,琪木珠条可攀也。仙花灵草,春秋竞发,幽鸟素猿,晨暮合响,信足尝也。始丰南走,云嶂间起;剡川北通,烟岭相接。东则亚入沧海,不远蓬莱;西则浩然长山,无复人境。总括奥秘,郁为秀绝,包元气以混成,镇厚地而安静,非夫神与仙宅,仙得神营,其孰能致斯哉!”⑼一般典籍认为,桐柏“木则苏琊琳碧,泉则石髓金浆”。“吴有句曲之金陵,越有桐柏之金庭,三灾不生,洪波不登,实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⑽现在我们清楚,桐柏宫四周有九峰,山环水抱若城郭。出水口有高达三百米的桐柏瀑布,内有唐曹松的著名瀑布诗:“万仞得名云瀑布,遥看如织挂天台。休疑宝尺难量度,直恐金刀易剪裁。喷向林梢成夏雪,倾来石上作春雷。欲知便是银河水,坠落人间合却回。”⑾瀑布中有三井,深不可测,相传通海,称海眼。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lantian2004
    lantian2004 沙发
    这是地形图吗?看来这山也太险峻了,四周都是陡坡和悬崖啊!
    2006-01-23 18:34: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fjj3887363
    fjj3887363 板凳
    附原址图
    2006-01-23 15:24: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7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资料]俞孔坚翻译《景观设计学》超星阅览

《景观设计学》有需要看看呀,大家也支持一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