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园林景观施工 \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很全面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很全面

发布于:2010-09-29 10:33:29 来自:施工技术/园林景观施工 [复制转发]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论文,希望大家能用得到,里面的理论知识很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前言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道路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人们对道路的要求已不再是从一处到另一处的通道,而是能承担足够的交通量,并具有自身的线形流畅优美,富有行车诱导性以及与周边环境景观统一协调的设施。设计良好的道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随着道路建设规模的急剧增大,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加剧,自然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我国自然环境条件不太理想的情况下,道路建设对环境景观的影响尤为突出,这样如何能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景观,达到道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的和谐与统一,成为当前的道路建设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 道路景观的内部协调道路线性景观的观赏者多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下,在这一状态下景观主体对景观客体的认识只能是整体轮廓。因此,线性景观的设计应力求做到形体连续、流畅、自然且通视效果好,与其它环境要素相容协调。在诸多线性景观要素中,公路自身的线形是设计的关键。2.1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的平面线形由直线和平曲线构成,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的合理组合,才能构成安全美观、行车舒适的平面线形。
建议采用的几种平面线形: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随地形地势而曲折舒缓的线形能够灵活地与道路所经地带的地形、地物、环境、景观相协调,应避免硬拉直线而大填大挖的线形。
(2)多采用弯道布线而不是直线布线。 一连串的反向弯道可能创造出一条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而且也使驾驶人员感到舒适的布线。这是一类融合于起伏不平的地形中的理想道路。当然,弯道应该运用得有意义,而且应具用良好的视线诱导性。不要一味的追求变化而制造许多不必要的弯道,应该避免过多的变化,以免丧失了道路的流畅性。
(3)采用缓和曲线来连接圆曲线与直线。圆曲线若与直线径相连接,在连接处曲率突变,在视觉上有不平顺的感觉。虽然规范中规定了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半径,但从道路景观的要求来看,缓和曲线的布设还是很有必要的,设置缓和曲线以后,线形连续圆滑,增加了线形的美观。同时在外观上看也感到安全,收到显著效果。

2.2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是研究直坡线与竖曲线这两种线形要素的运用与组合,以及对纵坡的大小和长短、前后纵坡的协调、竖曲线半径大小等有关问题。纵面线形应与地形、周围环境相适应,设计成纵坡缓和、视觉连续且平顺圆滑的线形。
建议采用的几种竖向线形
(1)纵断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因其自然地形一般起伏较小、高差不大,采用较大的纵坡与地形就不相适应。丘陵地区的纵坡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纵坡,因其自然地形多呈起伏状态,纵坡过于迁就势必形成波浪形的纵断线形,影响线形美观,所以即不要过分迁就地形,也要避免大填大挖。
(2)竖曲线应选用较大的半径。竖曲线选用较大的半径有利于视觉和路容美观,尤其当相邻纵坡代数差小时,更应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使驾驶员的视觉感到协调匀顺。(3)纵断面线形应均衡连续。纵断面线形应考虑设计成连续的曲线,即先随地形起伏设计竖曲线,再将相邻的竖曲线连接起来。

2.3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道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只是二维线形的设计,而道路本身是一个三维物体,最终是以平、纵组合的立体线形展示在驾驶员眼前的。要使道路具有优美的三维空间外观,就一定要对平、纵进行组合设计,而且还应利用计算机建立道路三维模型来进行透视图检查,使道路本身具有良好的视觉连续性。

建议采用的几种平、纵组合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互相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平包竖”是理想的平、纵组合,这种组合线形平顺、流畅、行车舒适感好,并且具有连续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视线诱导与可预知性。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均衡。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就不要小而多。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个以上平曲线,看上去非常别扭。
(3)暗弯对应凸形竖曲线,明弯对应凹形竖曲线。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如果将暗弯与凹形竖曲线组合,明弯与凸形竖曲线组合,坡差较大时,会给人留下舍近路不走,而故意爬坡、绕弯的感觉。
(4)只要有可能就采用三维弯道而避免采用直路。平面的长直线与纵面的直坡线的组合单调乏味,也易使行车疲劳。直线上两次以上的变坡会使线形发生扭曲,因此,路线尽量不要采用直线,最好将平、竖曲线进行合理的组合,得到线形优美,诱导性好的三维弯道。

3. 道路景观的外部协调

3.1道路线形与环境的配合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除了考虑道路本身的线性美观流畅外,还应重视道路与周围环境的配合协调,使公路和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增进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计算行车速度高的公路,线形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尤为重要。

3.1.1道路与地形的协调。道路要与地形协调,这是道路与环境协调的主要内容。道路不应支配环境,而要与环境融为一体,道路要有合适的视觉比例,如视野中道路所占比例过大,也必然显得生硬单调。与地形不协调的路线极难形成优美的景观,因此道路与环境协调第一位的工作是抓住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对地形的任意切割,使路线与地形有机结合起来。道路边坡尽量不要采用直线形式,曲线形边坡更易配合地形。

3.1.2道路与植被的协调。种植树木是补充景观的措施。在曲线外侧,树木使曲线变化非常明显,强调了弧线,这类种植对夜间行车特别有效。而在曲线内侧必须保证要求的视野,从路堤到结构物的过渡段,通过植树既可以增强识别特征,又能使造型与景观恰当地配合。由路堤到路堑的变化段,在土方工程和植树方面的造型应特别细致。树木能够弥补道路线形上的缺憾,从而完善景观。如图1中的道路呈现出扭曲的外观,通过栽植树木使这个缺陷不被发现。如图2。图1图2 树木还能弥补道路本身在诱导视线方面的不足,当凸曲线顶部没有水平方向变化时,路两侧的树可以使驾驶员预知方向,如图3。更重要的是,当前面有方向变化时,也可以预先受到警告,如图4。图3图4 通过不同的树木栽植可以多样化道路景观,使原本单一的景观变得生动、富有变化。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栽植将前方具有吸引力的建筑物或景观以不同的方式框起来。如图5、图6就是一个例子。植物的不同栽植创造了三个空间感受完全不同的景观。图5图6

3.1.3道路与各种构造物的协调。道路结构物主要为挡土墙、防噪声设施、桥梁等,在设计时应仔细考虑其造型要与同周围环境充分协调。沿线桥梁等跨线跨河构造物,应强调桥型的新颖别致,并能与地形相协调。在地形特征及桥型特征不很明显的地段,应在桥梁的栏杆甚至两岸桥头建筑小品上做文章,增加视觉诱导功能,改善景观。沿线过山隧道是高速公路上景观显得比较单一的路段。隧道的吸引人之处是其出入口,造型别致大方的洞门会引人入胜,洞内照明及装饰也是关键。互通式立交是重要的交通设施,同时也是独具个性的景点。功能统一、形式各异、绿化良好的立交,给人以气势宏伟、耳目一新的感觉。

3.1.4道路与沿途服务设施的协调。道路服务性设施,大多是商业性的建筑物,如餐馆、旅店、加油站、汽车修理站、交通控制中心等。
这些建筑物的造型设计不仅要在结构尺寸、形状、色彩上考虑对称、均衡、协调和和谐,而且要与路线结构物彼此呼应,整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一般认为长时间的休息场所宜分布在林区边缘、风景名胜、历史古迹、建筑艺术遗址附近,这样不仅能将设计独特的候车亭通过小道与凉亭等连成一体,而且可根据地势高低修建一些上下坡道、阶梯,形成山地休闲型场地,供疲劳的乘客赏林阅木,闲庭信步,有效地塑造道路的建筑艺术形象,增进景观效果。

3.2道路绿化。
3.2.1城市道路绿化。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人们户外生活的重要场所。街道是城市环境的骨架,它是城市活力的所在。而道路绿化是改善城市道路环境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道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道路绿地作为街道景观的一个要素,在日益注重绿色空间和环境质量的今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路绿化是在建立了城市和城市交通,有了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布局、形式,以及市民在道路上进行活动所形成的城市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的审美意识、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等。

3.2.1.1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
(1)一板二带式:此种是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行车道,在两侧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管理方便,缺点是道路过宽时,遮荫效果较差。如南京市的珠江路、长江路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2)二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道和两排行道树,行车道中间以一条绿带分隔。这种形式有较好的景观效果,车辆分开行驶,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南京市的进香河路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
(3)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故称三板四带式。这种形式蔽荫效果最好。南京市的中山东路、中山北路、中山路等都采用这种形式,在夏季形成一个个绿色的隧道。

3.2.1.2城市道路绿化种植的类型。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中的重要景观元素。道路绿化的带状或块状绿化的“线”性可以使城市绿化连成一个整体,可以美化街景,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因此,道路绿化的形式直接关系到人对城市的印象。现代化大城市有很多不同性质的道路,其道路绿化的形式,类型也因此丰富多彩。由于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增长,特别是现代交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冲击,污染了城市环境,影响生态平衡。有的城市由于环境被污染和破坏,一些鸟类、树木也逐渐减少。道路绿化有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防减噪声、调节气候等功能,遮荫、降温也效果显著。在道路交通方面,绿化还可用来分隔与组织交通,诱导视线并增加行车安全。

3.2.1.3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道路绿地是道路空间的景观元素之一。一般道路、建筑物均为建筑材料构成的硬质景,而道路任何其他材料所不能替代的。道路绿地不单纯考虑功能上的要求,作为道路环境中的重要视觉因素就必须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的视觉特点,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协调,力求创造更加优美的绿地景观。
(1)城市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城市从形成之日起就和交通联系在一起,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成为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由于城市的布局、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路网。这个路网是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道路所组成。对于一个大城市,有快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等,也有人提出建立自行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步道系统等。由于交通的目的不同,不同环境中的景观元素要求也不同,道旁建筑、绿地、小品以及道路自身设计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的特点。交通干道、快速路的景观构成,汽车速度是重要因素,道路绿地的尺度、方式都必须考虑速度因素。商业街、步行街的绿化,假如树木过于高大,种植过密,就不能反映商业特点。又如居住区级道路,与交通干道相比,由于功能不同,道路尺度也不同,因此其绿地树种在高度、树型、种植方式上也应有不同的考虑。(2)城市道路绿地应起到应有的生态功能。绿地犹如天然过滤器,可以滞尘和净化空气,行道树尤其是乔木具有遮荫降温功能,绿地植物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树木能吸收一些有害气体,并能杀灭细菌,制造氧气,低矮的绿蓠或灌木可以遮挡汽车眩光,也可以作为缓冲栽植,绿地可以隔音和吸收噪音,绿地还可以防风、防雪、防火。
(3)城市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道路空间是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为了研究道路空间的视觉环境,需要对道路交通空间活动人群,根据其不同的出行目的与乘坐(或驾驶、骑坐)不同交通工具所产生的行为特性与视觉特性加以研究,并从中找出规律,作为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的一种依据。道路上的人流、车流等,都是在动态过程中观赏街景的,而且由于各自的交通目的和交通手段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不同性质的道路上,要选择一种主要用路者的视觉特性为依据。如步行街、商业街行人多,应以步行者视觉要求为主。有大量自行车交通的路段,环境设计要注意骑车者的视觉特点。交通干道、快速路主要通行机动交通,路线要作为视觉线形设计对象,它的环境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行车速度的影响。设计应以人为本,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进行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只有考虑到上述不同交通方式产生的视觉特点,正确地应用于设计,才能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道路景观。
(4)城市道路绿地要与其他的街景元素协调,形成完美的景观。街景由多种景观元素构成,各种景观元素的作用、地位都应恰如其分。一般情况下城市绿地应与道路环境中的其他景观元素协调,单纯地作为行道树而栽植的树木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道路绿地的设计应符合美学的要求,通常道路两侧的栽植应看成是建筑物前的种植,应该让用路者从各方面来看都有良好的效果。有些街道树木遮蔽了一切,绿化成了视线的障碍,用路者看不清街道面貌,从街道景观元素协调看就不适宜。道路绿地除具有特殊的功能方面的要求以外,应根据道路性质、街道建筑、气候及地方特点要求等作为道路环境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现代的道路环境往往容易雷同,采用不同的绿地方式将有助于加强道路特征,区分不同的道路,一些道路也往往以其绿地而闻名于世。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要求道路具有连续性,而绿地则有助于加强这种连续性,同时绿地也有助于加强道路的方向性,并以纵向分隔使行进者产生距离感。高大的栽植对道路空间有分隔作用,在较宽的道路中间分隔带上种植乔木,往往可以将空间分隔开。如西安的长安路中间原栽有毛白杨,现已砍伐,用路者对砍伐前后的道路空间就有不同的感受。这种高大栽植可将一元化的空间变为二元化。同样道路边界视线涣散,也可用种植使用路者视线集中。总之,道路绿地不仅要与街景中其他元素相互协调,与地形、沿街建筑等紧密结合,使道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与城市自然景色(地形、山峰、湖泊、绿地等)、历史文物(古建筑、古桥梁、塔、传统街巷等)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做出一体化的设计,创造有特色、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
(5)城市道路绿地要选择好适宜的园林植物,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城市道路绿地中的各种园林植物,因树形、色彩、香味、季相等不同,在景观、功能上也有不同的效果。根据道路景观及功能上的要求,要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就需要多品种配合与多种栽植方式的协调。道路绿地直接关系着街景的四季变化,要使春、夏、秋、冬均有相宜的景色,应根据不同用路者的视觉特性及观赏要求,处理好绿化的间距、树木的品种、树冠的形状以及树木成年后的高度及修剪等问题。不同的城市可以有不同的道路绿地形式与树种。目前一些城市的市花、市树均可作为地方的象征,如南京的雪松、南方的棕榈树都使绿地富于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特色使本地人感到亲切,外地人也特别喜欢。但是在选择一个城市的绿化树种时也应避免单一化,还会使人感到单调。城市道路的级别不同,绿地也应有所区别。主要干道的绿地标准应较高,在形式上也应较丰富。如北京的东直路、长安街、三里河路均为城市主要干道,也是首都机场通向国宾馆的大道,即采用了较高的标准。在次要干道上的绿化带相应可以少一些,有时只种两排行道树。(6)城市道路绿地应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附属设施、管理设施和地下管线、沟道等配合起来。为了交通安全,道路绿地中的植物不应遮挡汽车司机在一定距离内的视线,不应遮蔽交通管理标志,要留出公共站台的必要范围以及保证乔木有适当高的分枝点,不致刮到大轿车的车顶。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绿篱或灌木遮挡汽车灯的眩光。要对沿街各种建筑对绿地的个别要求和全街的统一要求进行协调,其中对重要公共建筑的美化和对居住建筑的防护尤为重要。道路附属设施是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停车场、加油站等,是根据道路网布置的,并依照需求服务于一定范围,而道路照明则按路线、交通枢纽布置。它们对提高道路系统服务水平的作用是显著的,同时也是道路景观的组成部分。对公众经常使用的厕所、报刊亭、电话亭给予方便合理的位置,人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出入口、电杆、路灯、各类通风口、垃圾出入口、路椅等地上设施和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及地下沟道等都应相互配合。(7)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应考虑到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历史的城市内土壤成分比较复杂,一般不利于植物生长,其他方面如浇水、除虫、修剪也会受到管理手段、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这些因素在设计上也应兼顾。总之,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保持道路景观的长期优美。


[ 本帖最后由 yanna2010 于 2010-9-29 10:50 编辑 ]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uqing06
    wuqing06 沙发
    景观设计事务所群 326290594 欢迎加入,本群提供园林、景观、园艺、环艺等同学、同行交流平台,相关工作、实习等招聘信息发布,考证、咨询、私单等信息共享
    2013-08-11 17:54: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machao1987
    machao1987 板凳
    感谢分享 多多谢
    2013-08-10 10:31: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施工

返回版块

10.05 万条内容 · 2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塑料植草格慎用!?根据《建筑工务署技术指引(2010)年第一期》的要求。

根据《建筑工务署技术指引(2010)年第一期》的要求:塑料植草格慎用。=======================================请教各位了,植草砖效果好像不好呢,如果要做生态型的停车位应该用什么材料呢?植草格有没有别的材料?只有塑料的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