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顶峰的房地产价格必然深谷调整

顶峰的房地产价格必然深谷调整

发布于:2006-01-13 21:46:13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落的房地产价格
2006年01月11日 15时58分16秒


  刘霞辉

  你可以在短期内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欺骗某人一辈子,但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自1990年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市场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为甚。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并引发了是否产生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大讨论。国家还针对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泡沫,从2005年年初开始,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以求稳定房地产价格。如何看待中国房地产价格变动及合理控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度波动,从而使宏观经济保持稳定是一个需要研讨的课题。

  从理论角度看,房地产价格的核心是土地价格。最古老且在生产理论中仍然使用的理论是,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使用价格(地租)决定于其边际产出率,该理论认为土地服务本身不是最终的消费需求,而是向某些经济活动投入的要素。另一种理论认为,土地是有着时间价值的一种特定生产要素,与投入生产的资本和劳动力不同,在每一个地区土地是基本不变的供给要素,为了反映土地在其长期使用期间的价值,应该将其未来提供的产出包含在内(既贴现现值)而不单是当期边际产出。上述两种地价理论基本上排除了地价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因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由其产出现值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土地边际产出较稳定,故地价不应暴涨暴落,当然房地产价格也应基本稳定。

  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一结果并不完全正确,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香港等,房地产价格在某一经济发展阶段经历过大幅波动的历史:美国经济学家的分析表明,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9世纪,曾出现过土地价格的大幅波动,1870-1911年,土地价格上涨幅度达70%以上,房产价格也上升80%以上,这时期的房地产价格成为街头巷尾和议会辩论的热门话题,自然地产商和投机客成为当然的批判对象。更为我们熟知的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土地价格暴涨暴落,地价总值与名义GDP的比重在1969-1985年大致处于200%-300%的区间,1986年以后开始急剧上升,1987-1990年间突破400%,甚至高达550%,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3.4倍,住宅地价上涨了2.5倍;大板商业用地上涨了3.9倍,住宅地价上涨了3倍;东京银座4丁目的地价暴涨到每坪(3.3平方米)12000万日元;日本的土地总值达到美国的2倍,东京千代田区的土地总值与加拿大相等。1991年之后地价总额占名义GDP之比持续下跌,在1997年为327%,回复到1985年左右的水平,1995年,东京和大板地区的土地价格降低到最高价的1/3以下水平。

  所以,房地产价格的变动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因为土地供给的数量基本固定,而土地的生产成本为零(因土地是自然形成的),则土地价格由对土地的需求所决定,并且,持有土地与持有易腐商品不同之处是它有时间价值,从而使土地的交易能产生收益(相当于一种生息资产)。所以,土地价格从更为一般的资产角度来看待是合理的。依资产定价的无套利规则,土地收益将由其边际产出率(使用收益)或贴现现值和附带风险的交易收益(预期价格上涨)共同决定,这种交易收益在预期土地供应紧张时会很大。美国历史上土地价格的波动可用该理论得以解释,因为当时美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环境。但若将该理论直接用于解释日本和目前中国的土地价格变化,则并非完全合理,原因是这两个国家处于更开放的环境。除了土地实际需求增加的原因外,货币的升值预期也是重要因素,而且可能是短期土地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在金融业日益自由化、全球化的今天,各类资本在寻求一个全球组合的综合资产收益。据世界银行统计,2001年全球直接投资存量为6.15万亿美元,全球证券组合投资存量则高达12.55万亿美元。对一个高增长区域而言,自然是资本汇集之地,而这些地区的土地交易收益因有货币的升值预期得以提高。

  中国目前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并非某一个因素,而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国特定的土地政策条件下,土地商业开发权的初次获得是通过公开拍卖国家土地,其后的转让和开发是市场化的。国家土地公开拍卖价格基本上体现了土地的贴现现值,土地的开发转让则体现了交易价值。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pudongkun1972
    pudongkun1972 沙发
    “泡沫的成份是存在的。泡沫主要来自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人为制造土地短缺假象,误导消费者进入非理性购房状况。当然,银行对房贷监管不严和某些地方政府炒高土地价格的行为进一步助长了泡沫的扩大。为阻止房地产价格的泡沫扩大,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压缩房地产的交易收益,打击交易欺诈,提高市场透明度;如果我们在短期内不能完全放开资本项目,政府应严格监控国外资本投资中国房地产;拍卖国家土地价格应相对稳定,特别是一般住宅用地要维持一个合理价位;中央政府可以考虑将大中城市的储备国有土地做成综合的地产指数债券出售以合理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度波动。”比较真实的反映了目前商品房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写进中央的内参里面,让中央的领导们看看!
    2006-02-11 11:30: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yanyan20332033


    世茂股份等企业2005业绩下滑 地产公司连拉警报


      近两日来,世茂股份、天宸股份和恒大地产等地产上市公司接连发布2005年经营业绩提示公告,尽管原因各不相同,但各家都预报2005年经营业绩将出现大幅下滑。

      前日,世茂股份发布公告称,经公司初步测算,2005年经营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以上。原因主要为:虽然南京世茂滨江新城项目、福州世茂外滩花园项目年内预售情况良好,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公司已预售商品房的部分销售款尚不具备在2005年转结销售收入的条件,导致公司2005年商品房销售收入大幅下降。

      而上海另一家上市地产公司———天宸股份亦于日前发布“2005年度业绩预警公告”,预计2005年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以上。对于下降原因,公告解释为公司房地产项目尚处于在建投入期,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减少等因素。

      此外,广州恒大地产也发布了2005年度业绩预减提示性公告。该公司坦言,受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商品房销售收入下降。经初步测算,公司2005年度全年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将超过50%以上。

      对此,中信证券地产分析师王德勇指出,尽管宏观调控给地产商的销售造成了困难,也会对其公司业绩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没有大到需要上市公司发布预减公告的程度。造成如上状况的主要原因与地产行业本身的业务模式以及销售开发周期有关,开发为主的年度,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上可能会表现为营业收入的缩减。

      不过王德勇认为,以上几家公司并不代表去年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主流”。

      “去年仍是地产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一年,全行业的净利润预计增长幅度在50%左右。”王德勇强调,从会计角度来说,反映在2005年报表里的信息主要是以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为主,而这个时段正是房地产市场一路上升、地产公司收获甚丰的一段时间。

      本月初,万科就曾预报公司2005年全年净利润较去年增幅将超过50%。而招商地产、金地集团、华侨城等地产上市公司也因为前三季度的优异表现被投资人认为有望预增50%以上。

      数据显示,2005年前三季度,整个房地产板块实现每股收益0.143元,与去年同期0.107元相比,增长34.06%,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亿元,与去年同期5.33亿元相比,增长19.03%。

      据了解,2005年让地产商“愁眉不展”的宏观调控效应,将滞后反映在今年上半年的报表里。

    2006-02-04 13:15: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73 万条内容 · 153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求“上海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竣工资料管理软件”

求“上海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竣工资料管理软件”(即ABCD内容)或者破解!通俗的就是我想知道ABCD内容的word的版本!有的帮帮忙,给我传个,谢谢,真的想看看内容.qiushu-811@163.com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