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1-09 14:43:09
来自:注册考试/注册土木工程师
[复制转发]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讲复习重点]
基本概念有:哲学、世界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基本原理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世界观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对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但哲学不等同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的表现体系。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存在阶级的社会里,哲学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这一阶级性表现为整个哲学发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也就是哲学的党性。哲学的党性是指哲学的党派倾向,即任何哲学和哲学家不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反之亦然 ,不存在超越两大阵营以外的第三哲学派别。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也就是哪一个是第一性的。哪一个是由本原派生出来的。也就是哪一个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人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决定的。从理论方面讲,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回避不了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又是研究和解答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方面讲,这个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根本问题。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这样或那样地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做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后果。这个问题既决定了做事情的出发点,又决定了最后的归宿。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即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就是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相反,凡是断定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思维、意识是第二性的,即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哲学派别。与之相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反之,凡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把世界的本原归之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如水、火、气等。第二阶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它依据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把世界的本原归之为原子。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机械性,用机械力学去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第二,形而上学性,把客观世界视为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的联系、发展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第三,不彻底性,没有把唯物主义彻底坚持到底,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依然是唯心主义的,把社会意识(人的精神)视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第三阶段是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崭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如心灵、观念、思想、感觉等作为世界本原,是第一性的,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是个人的精神的产物。例如:“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意志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心外无物”。客观唯心主义则把“理”、“理念”、“绝对精神”等在个人的精神之外,在一切事物之先的神秘的所谓“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是这种“客观精神”创造了世界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例如:“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两种唯心主义都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唯心主义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复杂的根源。首先,是社会历史根源,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文化不发达,限制了人们的眼界,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其次,是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哲学直接同各阶级的利益、愿望有关,唯心主义因符合腐朽、没落、反动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受到它们的支持和庇护。最后,是认识论根源,在复杂的认识过程中,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如果片面夸大某一方面而抹杀了另一方面,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列宁说过:“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全部回复(3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本讲的要点是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和共产主义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科学论述。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是本讲突出的重点,是近几年命题的热点之一。在选择题、辨析题、分析题中频频出现。应予以更多的重视。
例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B、社会发展是纯粹的自发过程
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影响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正确理解。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一条基本原理,其含义很深。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完全相同,它们之间有区别,自然规律是由自然界中各种盲目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规律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社会规律离不开人的活动,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因此,也可以认为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异同。以此对照四选项,D项显然正确。A、B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也不正确,因为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支配下进行的。
例2.人的本质是
A、人的自由 B、人的理性
C、趋利避害 D、自由自觉的活动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本质,具体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的观点。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从抽象的人出发,把人的本质归之为抽象的人的本性。而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把人的本质归之为人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进行劳动,与动物相比较劳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结成各种各样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据此分析四选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属于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的观点。
例3.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很明确,是对价值的理解以及人在价值关系中的地位。价值是指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作用和意义。价值的实现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结合和统一。人也有价值关系,但它与其他一切的物不同,人以外的物只能作为价值客体而存在,人则不一样,既是价值的享受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所以,他既可以是价值的主体,又可以是价值的客体。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正确选项是D项。A、B、C三项均不能选。
例4.“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E、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答案:A、B、E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实现的特点,也涉及社会革命和科技在社会发展中作用。首先对题中的观点要正确理解。它是说资本主义灭亡既然由规律决定的,(科学总是反映规律的,故题中用了“科学保证了的”词句)我们就不用化大力气去埋葬它,让它自然灭亡就可以了。以此来对照五个选项,A、B、E两项显然指出了该观点的错误所在。C、D两项虽然是对正确的原理的否定,是错误的,但不是试题中的观点涉及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所以不能选。如果简单认为该观点是错误的,所以错误都选上,即选C、D,则大错特错了,该题还在考查考生理论思维能力。值得深思。
例5.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A、人的本质是共同的
B、人的本质是变化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不变的
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
答案:B、C、E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本质。这个问题历年的试卷中常有涉及,要注意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把人的本质放在劳动以及劳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中考察和研究。因为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的本质在劳动实践中形成,随着劳动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劳动实践中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现实的。因而,B、C、E三选项正符合题意,而A、D两项正好相反,故不能选。
例6.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A、把自己仅仅当作目的而绝不是手段
B、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选择
C、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
D、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的需要
E、纯粹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答案:C、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正确理解和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生观中很重要的内容,要正确把握。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这一点与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解分不开。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在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中实现,必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多方面的需要。也就是说只有在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如果认为一味地为自己、仅仅把自己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任凭自己可以自由决定,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由此分析可以得出C、D两项正确,A、B、E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实现不了个人的自我价值。
例7.辨析:
“一个完善的人,必须具有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爱。
答案要点:①该题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应该具备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合理的,但由此而把理性、意志和爱归结为人的本质是错误的。错在把人看成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不是具体的现实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自然本质”,不是人的社会性。②这是抽象的人性论的观点。从这种观点出发去理解人,去分析历史的进程,必然导致历史观和人生观上的唯心主义。③历史唯物主义正好与它相反,人是现实的,具体的从事生产劳动实践的人。人有自然属性,而根本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因此,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很明确,如何正确理解人的本质。不过着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一个观点,重点考查运用和分析的能力。这种形式经常呈现,应予以充分注意。
例8.分析题
试分析正确理解人的价值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
①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两者的辩证统一。自我价值是人自身目的的实现和需要的满足。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两者不可分割。
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的价值由潜在向现实转化,也就是实现人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不能不顾自我价值单纯片面地强调社会价值。同样也不能不顾社会价值,不顾对社会的奉献和责任,片面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应该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去实现自我价值。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社会价值,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自我价值。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一方面要强调个人应为社会和集体作出贡献,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另一方面,不断满足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无视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讲实现自我价值,不讲实现社会价值,甚至不惜牺牲或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以满足个人的私欲。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十分有害的,应当加以批判和自觉抵制。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很明确,即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在实际中应用。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回复 举报
一.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仅仅是,也只能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也就是说,只有认识了必然并把这种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自由是从必然转化来的,没有必然就无所谓自由。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看出,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它要受到必然的制约。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表现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不断的转化过程。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有自然属性,必然受自然界的束缚和制约;人又是社会的人,有社会属性,又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类长期处于“必然王国”之中,即人长期处于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支配和奴役这样一种盲目、不自由的状态。只有当人们认识和掌握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使自己成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从自然界和社会的支配和奴役下解放出来,从而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时,才跃进到“自由王国”才有真正的自由。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就社会整体而言,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跃进到自由王国,也就是人类的解放。这种解放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与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践才能实现。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能力等协调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排除某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特殊才能的发展,也不否认人的个性的特点,它只是相对于在旧式分工下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的、单方面的发展而言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因为,第一,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劳动的规模越大,越复杂,越多样化,就越能造就出全面、充分发展的自由的人。第二,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才能的产生、施展和发展离不开同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在日益丰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会获得多方面的规定性,成为越来越全面发展的人。当然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的发展。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客观前提,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手段和动力。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人们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同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的;作为一种运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共产主义制度,必须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经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后,经过长期努力,才会逐步建立起来。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在于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2)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彻底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压迫和统治的关系,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4)消灭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使人们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在生产领域和一切社会领域实现完全平等。(5)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全民教育普及并不断提高,劳动不再成为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艰巨的事业。它需要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自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我国人民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是世界共产主义实践的一个部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每一成就,都是对共产主义这一壮丽事业的一份贡献,都是向共产主义这一宏伟目标迈进。在这个意义上说,共产主义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并不渺茫。只要我们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武装自己,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用百折不挠的精神,艰苦而顽强地奋斗,就一定能把共产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回复 举报